【一个人也要好好做饭(19)】干吃不做假把式

(本文首发bigfun厨fun板块)
各位好呀,欢迎收看今天的【好好吃饭】常规节目。今天大家有好好吃饭嘛,无论何时何地都记得要吃好每一餐饭呀~
那么今天的话题来了:
最近一次做饭做了什么呢?
欢迎大家来参加话题讨论,话不多说,好好吃饭,现在继续~

料理是爱好,做饭是生活。
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日期是3月15日,那天是我决定离职并离开深圳的日子。
新生活开始的第二天,我七点起来一次在工作群里打卡后,倒头就睡回笼觉睡到早上九点。
下了床,我打开电饭锅,热气腾腾的焖饭就在里面躺着。小锅很好用,还带预约功能,前一天晚上把食材处理好,一觉起来就能吃到热腾腾的米饭。
不过早餐只有焖饭还不太够,还想吃点别的。
反正线上工作也不用去单位,大把的时间完全可以拿来做一些好吃的。
翻开冰箱,里面还装着各种食材。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土豆后,关上了冰箱门。
当生活还有激情——焖饭,土豆泥和西红柿丸子汤

土豆泥好处理,土豆切块放锅里煮,煮好之后放碗里,用勺子碾碎,加点牛奶黑胡椒千岛酱,一边加一边搅,等搅拌成非牛顿流体时(大概),放入锅中,炒成流沙状。
土豆泥可以在冰箱里保存两天左右,细腻的土豆泥抹在面包上,也可以当作一道简单美味的早餐。如果土豆泥不细腻,那可以加点生菜拌成土豆沙拉。
不过今天的主角不是土豆泥,而是从昨天晚上就进行预处理的焖饭。拿到锅的当晚,我从冰箱里拿出腊肠和土豆……
等等,土豆泥和土豆拌饭,我到底有多喜欢土豆。
腊肠和土豆切好后下锅炒熟;米饭反复搓洗,粒粒揉合,洗上三五遍,往锅里放入比平时少一些的水,再倒入炒好的食材,加点酱油、盐、一点香葱。预约煮饭之后,睡觉去。
睡熟了,饭也熟了。早上起来,屋子里可以闻到米饭的香气。
在出锅之前,要撒点小香葱,把焖饭再拌一拌。将这些材料充分混合之后可以直接盛出来,或者焖一会儿再盛。
焖饭盛出来,加上土豆泥,今天的早餐就算完成了。说是早餐,这些工序完成已经接近十一点,早饭就成为了早午饭。
虽然今天的早午饭吃的是土豆宴,没什么青菜,不过自己做饭的味道确实是还不错。
首先是焖饭,焖饭里的土豆绵软,腊肠咸香,而且南方的腊肠味道确实是不错,淡淡的酒香味把肉的油脂味衬托出来。
我记得腊肠在灌好后,要进行风干处理。也许正是时间的浸润,才让腊肠充满了“风味”。
土豆泥的口感和焖饭中土豆的口感又不一样。土豆泥更倾向爽滑细腻的口感,流沙样的土豆在舌苔上散开,胡椒和牛奶的香气为土豆的味道添上色彩。虽然很想做成KFC那种鸡汤土豆泥,不过手上没有鸡高汤,就只能遗憾作罢。
吃着吃着,感觉有点噎,虽然喝水就好,不过有汤就更好了。
决定了,晚上炖汤。

新的任务已经出现,做好计划,查好菜谱后,我就去超市买了材料回来。冻牛丸和番茄是必须的,其他材料看情况补充。
最近青菜吃得少,所以我买了些菜心和小白菜。前两天查了个食谱是做白菜蛋汤,视频里汤呈现奶白色,看着很好喝,可以一试。
万事俱备,回家做饭。
煲汤的时间长,材料买回来后就要预处理。下午三点把西红柿去皮,切块,扔电饭锅里;牛肉丸子同样处理,加洋葱,大葱和水。到家之后发现没有香菜,希望味道不要少一半。
汤煮到下午六点左右,这时候将中午剩下的焖饭放入锅中炒炒,就当作是热饭了。
说实话,汤还是可以喝,不过有些翻车。
先说好,锅不是香菜的。
揭开电饭锅的时候,锅里的汤其实,很平常。西红柿是西红柿,丸子是丸子的,二者并没有融合在一起,多少有些遗憾。
味道比较淡,应该是盐放少了,清汤寡水的——不过汤做淡点总比做咸了好。
因为西红柿和牛肉丸子没能混合在一起,所以汤并不太入味。还好牛肉丸子是真的大,咬下去就很弹牙,韧劲很足。这个丸子吃起来像一般潮汕手打牛丸,大概是为了广东人做的一些因地制宜的调整吧。
看剧,做菜,吃饭,睡觉,周末给学生上课,平时写文偶尔出去吃一顿,这样一个星期飞快地过去了,日子闲适安心……
就是少了点什么。
当生活趋于平淡——各种剩饭的重新变形与白灼菜心
量变引起质变,当大问题出现之前,很多不被注意到的小问题就会慢慢积攒,直到把骆驼压垮。
首先是屋里出现了老鼠。与老鼠斗智斗勇后,我趁着老鼠躲进冰箱后面空隙的一瞬间,对老鼠使用一记碾压墙(炉石传说卡牌),只听那只胖老鼠尖叫一声,飞似地从房间里溜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退环境了,偶尔也要记得防碾压墙()
幸好后来屋里再没见过老鼠,应该是逃跑的老鼠告诉了这户人家的恐怖之处吧。
然后,因为疫情,我们工资只发了一半。江湖传言我们单位的老板去隔壁澳门博彩去了,单位因为发不起工资,即将要大规模裁员。
问题还有很多。
因为我租的房子在半地下,窗外就是对面楼,所以晾衣服只能靠风干,一晾就是三五天,赶上下雨还要延长。
还有一次,我做了白菜蛋汤。味道有点怪但不至于翻车;结果我在冰箱里放了一晚上,这个汤就变得腥臭,只能倒掉。
还有就是生活费即将见底……
当生活失去了新鲜感,它最平常的样子会以各种形式展现在你面前。这时做饭就不是陶冶情操的乐趣,而是繁琐的家务事。
从白菜汤那天起,我做的菜,全部为活下去而做。
节约是第一要义,自己吃的菜偶尔会有剩,那就用剩菜变个形,变一道新菜出来。
像是上面提到的土豆泥,如果夹在全麦面包里的话,就可以做成土豆泥三明治;如果拌在生菜里的话,就可以做成土豆沙拉。所以后来我会做很多土豆泥,同一批土豆泥可以吃至少两顿。

还有之前提到的焖饭,吃不完的话就放在电饭锅里,等第二天早晨拿出来,用手捏成饭团,放进炒锅里面煎,这样就做好了烤饭团。

当然更多时候,我连这样的创新都不想去做,就先安排上了快手菜。
最简单的快手菜就是手撕包菜,便宜好做也好吃。一颗包菜可以吃上好几天,既能炒着吃,也可以凉拌着吃。包菜撕开,洗净后,蒜头加辣椒爆香,大火快炒断生,加点醋、生抽、蚝油调味,一道手撕包菜就完成了。
白灼菜心也经常做,虽然去茶餐厅必点,不过这道菜的难度其实并不高。

最重要的两个步骤,一是菜心焯水时加上油盐去土味(绿叶蔬菜最好都这么处理),二来就是要把菜心的梗先下锅焯到变色。菜心烧水后装盘,再调一碗酱汁,把酱汁往菜心上一倒,简单的白灼菜心就做好了。
至于肉食,除了鸡胸肉和煮鸡蛋以外,这段时间我都没有碰过什么肉食。即便这样体重也是居高不下,就挺奇怪的。
和菜肴一样平淡无奇的,是当下的生活。
我的生活整体处于停摆的状态。吃饭只是为了生存,其他的时间,自己似乎成为了机械的人。
“我”好像从这个城市里消失了。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刷到了日本社会中NEET族的生活现状,他们与社会脱节,沉浸在自己四叠半的空间中,看漫画,打游戏。而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不得已在家赋闲的自己,被迫成为了漂流的NEET族。
因为每天没有几句话可以说的我,少了许多社交的机会,连同语言表达能力也下降了许多。
言语表达下降导致了自己在回山东以后,好一段时间都不大能好好说话。
每次睡醒起来的感觉,不再觉得清爽,反而有种:在泥潭中挣扎着想要起来的心情。
“想要说话”“想找人说话”“想找活生生的人说话”在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终于,在三月十五日那天,我突破了一个极限:
“校长,我要离职,回山东。”
当我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信息已经被发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