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30000天,经历不了几件大事,碰不到几个坎儿。再烂的人生,也可以逆袭!学英

很多人问我,现在AI翻译都那么厉害了,学英语还有必要吗?如果仅仅从功利性方面来看,确实没什么必要了。因为大多数人,毕业之后,没有跟老外交流的需求,偶尔出个国,不管是旅游还是出差,找个翻译,都很容易。但学习这件事,是不能带功利性的,因为大多数技能的学习,都是厚积薄发的一个过程。背负功利性去学习一个东西,往往容易为自己的半途而废塑造借口。
今天这个视频,如果单纯讲怎么学英语,那是相当地枯燥。咱们这个频道,拒绝枯燥。我依然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大家传递怎么学好英语,而且是怎么从一个学渣逆袭,搞定英语。有多学渣呢,高考英语成绩,不但不及格,而且只有满分的三分之一。这段回忆的讲述,再次展示了北海当年的虚度和荒唐,但还是那句话,没什么丢人的,只要现在,看以前的自己,是丢人的,就说明现在不丢人。长视频,制作不易,如果您觉得还可以,请给我一个三连吧!
我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长辈,六零后。读书期间成绩很好,但因各种原因,没去读大学,去了一个国营工厂做工人。不过在那个年代,这个工作跟今天的考编成功,差不太多,也算是人人羡慕了。在国营工厂里,大多数人都抱着铁饭碗开始养老,但这个长辈,没什么爱好,在别人下了班,打牌,跳舞,看电影的时候,他自己闷着头学英语,很多人笑话他,学那玩意有啥用,难不成你还能见老外啊。这个世界,是有观察者的。突然有一天,集团宣布,从股份公司到各个分厂,选拔一批会讲英语的青年人,然后从中挑选两位,跟着一把手去欧洲考察。其实最终能出国的只有一个人,之所以选两位,是因为其中一位是替补。这个长辈,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工厂里,脱颖而出。再也没人嘲笑他了,取而代之的全是羡慕和嫉妒。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出一趟国,不算什么,这回国之后,他的人生,被绑了火箭。在很短的时间里,一路破格提拔,而跟他一起进厂的那些青年人,大多混到退休,也不过就是个车间副主任。
抛开功利性去学习一个东西,你往往可以激活观察者,收获惊喜,抓住机会。其实,想一想,这反而是最功利的。
前段时间去看望高三那年的班主任,感慨万千,不知不觉间,已过去了十几年。班主任老师这些年,依然是班主任,三年一个轮回,又差不多送走了五个毕业班。他笑着说,当初我教你的时候,比你现在还年轻。
谈笑之间,我不禁回忆起了十几年前那段热血澎湃的日子。
我不算是一个学习很刻苦的人,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在班里的中游徘徊,这几个月受刺激了,发奋几天,成绩会向上提一点,再几个月骄傲了,马上就又滑下去了。期间我忘了在哪里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一个孩子原本是肖邦转世,却被做医生的父母逼着学了医,自此人世间多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医生,却少了一位音乐大师。我马上引起了共鸣,回忆自己从小学歌就特别快,应该也有,不得了的音乐天赋。我便拿着那篇文章,跟父亲理论。可能父亲被我说服了,也可能是觉得,我确实在文化课上不怎么样。于是给我请了高人授课,从基础乐理、听音练耳学起,但我学了不足两个月,便学不下去了,感觉大脑沟壑已完全闭合,钢琴一个键摁下去,我还听不出是哪个音呢,你一个和弦三个键摁下去,嗯,我发现我并没有音乐天赋。跟父亲深谈了一个晚上之后,我老老实实地回去上学了。
没多久初三如约而至,可能是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音乐天赋,只有学文化课这一条路了,初三我临阵磨了一年的枪,突然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是语言方面。语文,英语,历史这些课,考试都不错。可能是初中的数学比较简单,数学和化学也都还不错,但那个时候,好像班里大多数人数理化都不错,拉不开成绩。看过往期视频的朋友知道,我当时进的是重点班,那会儿叫奥班,全称奥林匹克班,但其实我印象里也没经历过奥赛,只参加过希望杯数学竞赛,估计80后的小伙伴们会有印象。理科薄弱的我,那时还打进过希望杯的决赛呢,可惜没拿到奖牌。回忆一下,主要是几何比较好。而几何应该是图像思维,我那时看了一些闲书,猜测自己是图像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右脑强于左脑,当然,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这个理论对不对,有专业的小伙伴,弹幕上赐教一下。
而学语言,其实就是动用的图像思维。记得那本闲书上讲的,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50倍,学英语厉害多了。大家别问我闲书叫什么,我不卖书,呵呵。不开玩笑,真的忘了。
造化弄人呐,中考那年,数学题很简单,但我拉肚子,监考老师说,同学,你可想好了,你要是出去,就不能回来了。当年我也不知道,急着上厕所的时候,用力摁压手心,可以缓解腹痛,咬了咬牙还是冲了出去。从厕所出来,正好考试结束,我听到有人说,这次的数学没有悬念了,肯定满分。我整整最后一页,全都没写,那一页,都是大题,而且是我擅长的几何。所幸,那年,语文,英语全都超常发挥了。没能进入梦想的高中,但也勉强进了另一所重点高中。
高一,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很喜欢我。第一次作文,老师给我批了一句话,仿写的很成功。我当时真没明白什么意思,去找老师,她笑着说,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当时自认为特帅气地说了一句,老师你要是不忙,今天放学,我来您办公室,就这个题目,我再写一个。那时的老师很负责,那年的我很较真。我后来转学的时候,没来得及跟那语文老师告别,听同学写信说,那一节作文课,老师讲了很长时间我,说我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当时推荐我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我不去,如果去了,很有可能得奖。80后的小伙伴,肯定知道新概念作文吧,客观来说,老师高看我了。
高一的英语老师,第一节上课,让我们每个人把26个字母的音标写下来。我们那可是省重点高中啊,能坐在那个班里的学生,至少都是全郑州选拔出来的尖子生。但全班只有一个人全部写对,小弟不才,正是北海。小本本可以拿出来了,第一个重点,音标,一定要学好。这个没有技巧,就是单纯的要学好。这里多说一句,上个视频,很多朋友说收获满满,但也有不少人说,没有干货。其实,这就跟学英语背单词一样,有些人喜欢抱着单词表背,有些人喜欢通过例句背单词。你觉得哪种方法记得清楚,个人感觉,还是通过例句背单词,效果更好,因为你背单词,不是为了眼熟,而是为了会用。其实上个视频,我就是通过一个一个小故事,相当于一个一个例句,来向你表达什么样的人,创业时不要用,什么样的老板,就业时不要跟。当然,也包括我啊,坦白说,我不是成功者传授创业经验,而是失败者讲述创业经历。成功的故事,大同小异,可能都是迷迷糊糊就成了,祖上有德,实在是说不出口。但失败的经历,是有价值的,自己反思,他人避坑。
好,说回英语。第一次摸底考试,英语老师发现,我的底子很好,她和我成了私下关系很好的朋友。虽然高一结束我就转学了,和那个老师的缘分很短,但我清晰地记得,她是大学刚毕业,英语专业八级,那个时候,专八就在我心中,成了一个牛人的标识。
转学后,去了一所表面很好,实则很差的学校。班里没什么人学习,我也就入乡随俗了。除了语文,除了作文,其他所有文化课,都一塌糊涂,那个时候正值叛逆期,班里很多女孩就喜欢我这样的,唱歌好,写作好,学习还不好。我不知道今天是啥情况,反正那个时候,很多青春小说里,也都是这样塑造男主角的,比如我为歌狂。只是,小说里的人,不用考大学,但我爸妈肯定不同意,我不考大学。
高三,又转了一次学,在往期视频里讲过,高三那年,我度过了人生第一次,为理想不顾一切拼搏的一年,但你跑,人家也在跑啊,我虽然大幅度提升了文综和语文,却始终没能搞定英语和数学。高考的时候,这两科真的是惨不忍睹。尤其是英语,父亲很难想象,初中时,英语总是接近满分的我,怎么能变成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唉,既然说了,就不留情面了,高中会考,应该是人人必过吧,就是拿高中毕业证的考试,我的英语当时连会考都没过,后来参加补考我嫌丢人不去,说高中毕业证没什么用,父亲大发雷霆。
那段时间,父亲对我应该已经彻底失望,也不怎么跟我说话了。安逸富足的生活,彻底消磨了我的进取心。当时身边有一个亲戚跟我说,北海啊,你家那么有钱,你根本就不用那么努力学习,你爸的企业以后不都是你的?别人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你还用发愁没事做?这可不是玩笑话啊,后来我妹妹说,她也听到过一模一样的好言相劝。
当时身边有个二代,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他爸虽然有钱,但也不太重视教育,就让他儿子给自己当司机,跟着自己学管理。那兄弟常常开着他爸的奔驰招摇过市,得意洋洋,一时间竟然让我觉得,那亲戚说的话,似乎也有道理。
就在我自甘堕落的时候,父亲说,让我出国读书。两条路给我选,要么直接出去,读语言班,读预科。要么走合作办学,在国内把雅思和预科读完。反正不管是哪条路,这英语都必须捡起来。高考英语不但不及格,而且只有满分的三分之一,我用这么多汉字来描述,是因为实在是不想报出那个阿拉伯数字。
高考完,我想的是,终于解脱了,这以后不管是随便找个学校混,还是直接去家里的企业上班,反正这辈子,我是不会再碰英语了。
父亲认为郑州的雅思班不够专业,特地去北京给我报了精品班。我去了之后才知道,那个精品班,都为临门一脚做准备的,学员都是学了好久的雅思老手,人家是考前冲刺的。而我就跟高三刚转学那会儿一样,需要重新开始学。我绝对是那个雅思班里的异类。老师用英语讲个笑话,下面哄笑一片,我要么在走神,要么在观察别人,偶尔被老师提问,也是涨红了脸吭哧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字儿。
精品班结束,父亲又给我报了基础班。英语这个东西,其实真的不在与报了多贵的补习班。因此,我现在常常跟身边的朋友说,别给你孩子报班学英语,真心没用。因为我,深有体会。
不知你发现了没,很多老师讲英语,都在讲语法,他们认为,学会了语法,就可以做好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好作文。但你仔细回忆一下,你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你学过语法吗?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学英语,大概就相当于外国小孩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语言水平。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学过偏旁部首,学过汉语拼音,老师布置作业,这几个汉字,回家给我抄十遍。我妈给我布置作业,这套小学生作文文库,给我背完。当时很生气,但高中时,老师批注,仿写的很成功时,我感谢小时候背的那套作文书。
小本本拿出来吧!学英语,千万不要学语法,先别着急反驳,语法当然重要,但不是通过学习学会的,而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别着急,我后面会详细讲到。我这里着重说,不要学语法,是因为你学一会儿,就疯了。会大大加深你对英语的恐惧。
好,接着讲故事。有人问我,小孩厌学怎么办。我不是专业老师,但我知道一个土办法。带孩子去国内国外那些漂亮的大学旅个游,看看,以后你要是在这里读书,那多爽啊,看看这些好吃的食堂饭菜,看看这些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或者是,发现孩子早恋了,别大惊小怪,跟孩子说,你想想,别看你们现在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要是人家姑娘考上北大了,你不上个清华,怎么好意思娶人家。据我所知,那北大里的帅小伙可多了去了。这劝人呐,别整天都是,你应该,你应该,可以换成,你想想看,你想不想,你不想吗?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就在我认为我肯定出国无望的时候,我认识了当时的女朋友。
她跟我不同,她自小英语就很好,高考英语接近满分,出国留学是她从小的目标,因为她爸英语就特别好。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自卑,我当时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一定要跟这个姑娘一起出国。
我开始认真思考,这英语应该怎么学。我先是问女朋友,英语是怎么学那么好的。她说,她也不知道。当时觉得这姑娘凡尔赛,后来才明白,确实有道理。
我仔细回忆,初中时英语很好,那个时候的英语老师是个另类,每周一和周二,班里所有人都必须把这周的单词全部背完,周三到周五,要把这周的几篇课文全部背完。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周六老师陪着加班。平时上课,其他班都是讲语法和题型,我们班就是嗡嗡地背书。但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却是年级最好的。
我买了一本雅思写作范文,从第一篇文章开始背。为什么买写作范文呢?小本本拿出来吧!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但我发现,不要去背对话,虽然我们都会直观地认为,多背一些对话,就更容易学以致用地日常交流了。但实则不然,背对话,特别容易忘,到你用的时候,根本想不起来。你的脑子里,还是在临时组合中文单词,然后翻译成英文单词,再用语法组合成英文句子,这一套操作猛如虎,你说你怎么可能流利说英语,怎么可以流畅听英语。而背整篇的文章,却可以神奇地记住很多句子,很多词组,很多单词。具体原理,我也不知道,但我教给很多人,他们都觉得效果很好,很神奇。
当我翻开雅思写作范文的第一篇文章,所谓万事开头难,但这也太难了吧。读,是肯定读不出来的,到处都是生词。只好硬着头皮,把所有不认识和拿不准的单词全部标出来,翻译,注音标,这个时候,音标学得好,其重要性就出来了。标注完,密密麻麻一大片,感觉整页纸都变重了。第一篇文章,不到300字的议论文,从读通顺,到熟读,再到背下来,再到默写下来,花了整整三天。但后面的文章,花的时间越来越短。就这样,我背完了整本写作范文。
雅思的写作范文,汇总成书的,肯定是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题目,因此,几乎每一篇文章的核心词汇都不一样,这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大词汇量的宽度,而因为雅思写作都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每一篇文章的定语词汇又都差不多,这可以在短时间内,不同的文章,重复很多遍,加深词汇量的深度。创业经历第一篇,融资,很多小伙伴说看完之后,不太懂,里面有些词不知道啥意思,比如尽职调查,用大白话来讲,就是你跟人家投资人说,我的西瓜特别甜,绝对好卖,未来可期。人家投资人信了你,但半信半疑,亲自过来看一看,尝一尝,然后问问买瓜的人满意不满意,问问化肥贵不贵等等。那今天,我猜,肯定有小伙伴,想问定语词汇是什么,按我不专业的理解,就是用来修饰,描述和解释的词。比如第一篇文章里,讲出国留学这个话题,里面会学到一些词,不可思议的风土人情,第二篇文章里,讲青少年犯罪,里面会学到一些词,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象,就相当于是被修饰词,两篇文章,学了两个新词。而不可思议,就是修饰词,两篇文章,学了两遍。我知道,看我视频的小伙伴,有不少都是老师,肯定英语老师也不少,北海绝对是班门弄斧,野路子,土办法,请不要见笑。
我记得那本书,一共是30多篇写作范文,第一篇,全部背完需要三天,最后一篇,背完只用了不到三个小时。小本本拿出来吧,这里强调一个细节,光背不行,一定要默写,而且是疯狂的默写。当时我其实没想那么多,我加了默写环节,纯粹是因为雅思写作时间紧,很多考生都反映写不完。我只是单纯地练习写字速度。
但后来到了国外读书,我才发现,这默写的环节,至关重要。因为我那专业的考试,需要现场大篇幅写文章,海归那期视频讲过,很刺激,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备考期间,我得用最笨的办法,背一大堆文章,当时就是疯狂的在纸上抄写,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绝对比用嘴巴读,记得快。通过声音的反复摩擦,在大脑里形成的印象是不稳定的,可能是整个信号传递线路,就没出脖子,就在脑袋里转圈。而写这个动作,是需要用到手的,这信号就传的远了,来来回回,记忆更深刻。就跟弹钢琴一样,钢琴弹得好,记忆力一般都不差,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小时候看的那本闲书上说的,弹钢琴会大量用到右脑的图像思维,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五十倍,这数据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咱们就这么一听就行,别太较真。
但话说回来,默写,抄写这个方法,有一个弊端。如果仅仅是应付考试,没问题,省时省力,效果好。但对英语口语的提升,就没什么效果了。以至于后来,有很多单词,我能瞬间写出来,却读不准。
背完,默写完那三十篇范文,毫不夸张地说,我感觉自己开了天眼,过去感觉语法词法,一团浆糊,现在全都清清楚楚了。甚至连中文的语法也比以前更透彻了。不得不说,语言,真的是相通的。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说,你讲了这么多,省个流,不就是让我们死记硬背吗?怎么说呢,也对,也不对。
古代私塾里那些小朋友,摇头晃脑的背书,先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可能会觉得,古代太落户了,那时的考试,无非就是背书,写文章。现代不一样了,我们有很多知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需要逻辑思维,需要理解。说的没错,但今天咱们说的英语,其实就跟语文一样,死记硬背,就是可以让你产生强烈的语感。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你做完形填空的时候,你还没有看选项,你就知道那个空白处,应该填什么词了,你只需要从下面的选项里,找找看,有没有你预测的那个词。完形填空,大多是考语法的,选项里的几个词,可能是不同时态,但你如果有了语感,你就不需要通过语法去判断该选哪个词。这就跟我前面讲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样,讲话时,用语法临时组合一堆中文翻译过来的英文单词,是绝对没有脑子里一堆现成的英文句子,来得优雅。
而之所以说,我并不是单纯地让大家死记硬背,是因为光背是没用的。你的目的不是背书,而是利用背书这个工具。我曾把这个方法教给了一个同学的妹妹,过了一段时间,那姑娘说,我的办法没用,她把我指定的一些文章都背完了,但英语成绩没什么显著提高。经过一个小时的交流和研究,我恍然大悟,那姑娘为了早日完成背书任务,她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都用中文写了读音,注意啊,不是翻译,而是替代音标,写了读音。要知道,咱们中文和英文的发音是有区别的,她这样的方式,是走了个捷径,但她的脑子里,其实是背了一大堆中文字。而且,她偷了个懒,没有默写。
你知道,这样做会造成什么结果吗?看似,也可以流利地背一大堆英文文章。但她用的中文的象形文字,去死记硬背了一堆英文的相声文字。日语,韩语和中文,都是象形文字,我们小时候学汉字,老师是让我们画画,一遍一遍的画,我们学汉字,就是就是画画,记住每一笔的位置和顺序,因此,对于老外来说,疯了,中文太难学了。因为英文,你如果学的足够好,你看到一个陌生的单词,你就能读出来,甚至能猜出来它的意思,同时,你会读一个单词,你也能差不多将它写出来。而那个姑娘,她背了一堆画,或许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想起一个单词怎么读,是那几个汉字组成的读音。但她对这个单词,是陌生的,对这个单词所在的句子,以及句子结构也是陌生的。这就是典型的,背了书,却没有利用这个背书。
所以,在背这些文章之前,一定不要嫌麻烦,要把所有你不认识,拿不住的单词,全部都标注好,音标和释义。尤其是拿不准的单词,学英语,最怕的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模棱两可2233。
解决了语法,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完整而准确了。肌肉和皮肤,就是词汇和句子,有的人长得好看,那就是人家词汇和句子用得好,咱先不着急貌美如花,咱先长大成人。按照我的这个方法,信达雅,至少确保信。信达雅什么意思?自己上网查。
专业的英语老师,可能会发现,我这个方法,对听力的提升似乎有限。其实当时我也发现了。英语学习,写作和口语,是输出能力,阅读和听力,是输入能力。我这个方法主要是提升英语的语感,对写作和口语,提升很快,除了口音,但其实到了国外,你会发现,没人在意你的口音,当然说得标准,会被称赞,说得不标准,也没人笑话你。阅读这个比较特别,虽然阅读也是输入能力,但语感的提升,对阅读的正向影响很大,我给你举个例子。你翻开一本英文小说,第一页,很容易睡着,好多生词啊,坚持一下,硬着头皮,查字典。然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越看越快,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作者常用的词,习惯用的词,来来去去就那几百个,前面都查完了,后面肯定都不用查了。而听力,作为典型的输入能力,光靠背书和默写,提升有限,虽然可以解决词汇量在听力中的问题。但听力好的同学,都知道,听东西,是需要考虑一种东西,叫频率。
我在国外的时候,发现虽然很多日本人的英语口音很重,但他们的雅思分都不低,日常交流很不错。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得到了一个我比较认同的解释。因为日语的语速比英语高,而中文的语速比英语低,你们仔细回味一下,是不是这样。我们中文说起来,字正腔圆,给人感觉很稳重,很厚重。但日语,总是感觉听起来很短促,没有中文稳重。日本人听英语,可能就像我们听唱戏,语速很慢,你让老年人去听说唱,大概率听不懂。
所以,英语听力,是需要磨耳朵的。但这个磨耳朵,其实跟我的那个方法,是一个性质。我曾听一个英语基础不好,但后来交流无障碍的同学说,他刚到国外时,虽然过了雅思,但很多东西都听不懂,现实生活中,老外语速太快了,跟雅思听力完全不同。然后他就每天看新闻,听广播,听不懂就当白噪音听,结果,突然有一天,什么都听懂了,简直是开了天耳了。我想,如果用科学来解释,应该就是他的耳朵适应了英语的语速频率。
讲到这里,我想你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我当时问女朋友怎么学的英语,她说不知道。其实,学英语,不要想太多,不要去报班,不要去买一堆书。你就把自己当成幼儿园的小朋友,回忆回忆,自己幼儿园是怎么学汉语的。
放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很多难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思维去处理。曾经,同类型的困难,当年的自己,是怎么搞定的。其实人生这短短三万天,经历不了几件大事,也碰不到几个坎儿,而这些所谓的大事,所谓的坎儿,都是有共性的,因为大概率,这个世界,是有观察者的,他给我们出的难题,只是换了定语,无非就那几种题型。不要怕,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祝各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