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中)
选择
1.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谢钩傻母叩停时局茏俣鹊目炻槐渥时窘谑〉淖纯觥?
2. 竞争从生产者之间看: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竞争的结果。P132
3.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P133
平均利润的高低取决于:各部门的利润水平;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所占的比重大小。P134
4. 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额转化形式。P136
5. 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理论意义是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革命意义是一方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集团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阐明了两个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6. 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7.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形态。
8.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9.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差别:二者在量上有差别,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总资本的比率。二者所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个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10. 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两个因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答题
1.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简答)
1)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因此,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都是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如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压低工人工资等。
2) 利润率的高低要受到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但是要注意两点,一是利润率有资本有机构成并不是以相同的幅度安反比关系变化的。二是资本有机构成高技术先进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 资本的周转速度快慢影响利润率的高低。
4) 不变资本的节约会影响利润率。
5)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利润率。
2. 平均利润怎样形成(记住)
1) 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不同的资本周转速度,因而等量资本投资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润率。
2) 由于资本的本质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所以各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把资本从有机结构高而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有机构成低而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资本的流动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并由此进一步引起资本新的流动,资本的这种在部门之间流动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利润率趋于均衡、形成各部门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时才会停止。
3) 所以,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决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和绝对平均,而是一种利润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3. 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是否依然起作用(重点,年年都考)
1) 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 从生产价格的形成看,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时间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
3) 在数量上,虽然从一个部门看生产价格和价值不一致,但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动。
4.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记住)
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的存在,它就发生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作用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2) 生产价格的形成,使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如下变化。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商品不是按价值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售。
3) 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并没有否认价值规律。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形式和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因此,由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变动到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变动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5. 平均利润形成后为什么还会有利润率的差别(记住)
1) 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但这并不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2) 原因是现实中各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是有差别的。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须按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于是,生产力水平高于部门平均水平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先进企业,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超额剩余价值不会被社会平均化,它转化为超额利润。
3) 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并不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不断的在部门内部进行着激烈竞争。
6. 利润为什么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神秘化虚假形式(了解)
1)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它的来源变得模糊了神秘了。利润成了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这不是根源于人们的错觉,而是由一定的客观?锰跫龆ǖ摹?
2) 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本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的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 由于劳动力价值采取工资形式,个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这样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劳动创造的,而是被看作由资本产生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
4) 利润这个剩余价值的虚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同时它又反过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7. 为什么平均利润模糊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了解)
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使利润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而可变资本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作用看不见了。这种转化只是性质上的,整个部门的利润量同剩余价值量仍然是相等的。
2) 在平均利润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剩余价值与利润之间不仅在性质上而且在数量上也有了差别。各个部门的利润量都是与本部门的总资本量成正比,而不是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量成比例。只是等量资本就可以获得等量利润。
3) 这样,利润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本质和来源全部被掩盖起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看不见了,利润只表现为资本自身的产物,这样,平均利润就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CHAPER 6 商业利润、信贷利息和地租
选择
1.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为商品资本职能。P142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可能性: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经常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形态而存在,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独立性。
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两个条件: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完成,而是由商人担任;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资本。
2. 平均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是由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获取的是平均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取利息,地主获得超额利润。他们的关系是根本利益一致的剥削瓜分剩余价值。
3. 商业资本的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P147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用于商品的保管、包装和运输方面的流通费用,可以增加商品价值,随着商品的销售和价值的实现得到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是指只同商品买卖有关的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通过从每年的剩余价值总额中扣除相应的部分得到补偿。
4. 商业资本的职能: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5.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的数量相当于平均利润。
6. 商业利润是是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使用价值。
7. 银行资本的构成: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自己投入的资本,借入资本即吸收的存款。P152
8. 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9.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具体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信贷资本。
10. 股票的特点:不返还性,流动性,风险性。P155
11. 股份公司本质上是: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
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a股东会(最高权利)b董事会c监事会。没有工会、职代会、党委会。
12. 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股息,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率成反比。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P156
13.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建立的类型有两种:普鲁士式,美国式。P157
14. 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主要取决于地租和利息率。
15. 影响利息率高低的两个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16. 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状况。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到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17. 资本主义银行信用的特征: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的当事人是职能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
18. 借贷资本的本质: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作为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也要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利息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
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地租的特征: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它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劳动者摆脱了?缘刂鞯娜松硪栏焦叵担硐治恢执看馄踉脊叵怠W时局饕宓刈庵荒苁桥┮倒と怂丛斓某骄笠陨系哪且徊糠质S嗉壑担从沙罾笏纬伞W时局饕宓刈馓逑至伺┮底时炯液屯恋厮姓吖餐戏钟膳┮倒陀豆と怂丛斓氖S嗉壑档木霉叵怠?
20.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重点单选)
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益也不相同。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因为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过获得超额利润;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
21.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计算)
22. 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租是:a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绝对地租b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作为绝对地租。P166
答题
1. 商业资本的作用(论述)
1) 商业资本职能转化为商品资本职能,商业资本变成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起着重要作用。
2) 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2.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背)
1) 绝对地租形成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它使得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又不高于其价值,从而产生了超额使用价值形成绝对地租。
2)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土地私有权垄断使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它使得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只能而且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不能转移到其他部门。
3)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3. 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区别(记住)
1) 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和超经济的强制。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表现为一种纯粹契约关系。
2) 封建地租在数量上一般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产品。资本主义地租则只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使用价值部分。
3) 封建地租体现了两大阶级关系,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关系。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三大阶级关系,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4. 利息率是如何确定的(记住)
1)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2) 利息率变动的区间是零到平均利润率,零为最低界限,平均利润率为最高界限。
3) 一定时期的利息率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平均利润率,而是借贷资本供求状况或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比例。
4) 由于利息率没有一个经济上的内在客观依据,无从准确的界定它的数量。所以在平均利润率水平一定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实际上只能由一个国家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在不同国家,利息率会由于习惯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此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
5) 利息率的决定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经常变动,在一个国家的既定时期它又是确定的,每次借贷行为中,都预先确定利息率的高低。
5. 股份公司的主要功能(了解)
1) 股份公司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短期内迅速形成大资本,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部门;引导资本社会资本流向效应好的部门,优化投资结构和资源配置。
3)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实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4) 有利于保持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企业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连续性的功能,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6. 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掩盖资本主义的本质(了解)
1)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2) 利息出现以后,平均利润被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进一步掩盖。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收入,似乎是资本自身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获得的收入,似乎是监督或指挥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因此在利息和企业利润形式上,它们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这个共同的规定性被掩盖了。
CHAPER 7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选择
1.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上的统治,通过个人联合实现政治上的统治。
2. 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看分为: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从输出主体看分国家资本和个人资本输出。
3. 20世纪垄断组织形式:a卡特尔(是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b辛迪加(是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舐⒍掀笠翟诹魍ɑ方谏贤骋黄鹄唇新⒍暇淖橹问剑ヽ托拉斯(是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d康采恩(是以一两个特大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P170
战后垄断组?男滦问剑夯旌狭瞎尽U胶蠊事⒍献橹男问剑嚎绻尽?
4. 银行垄断形成后其作用的根本性变化:由普通的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这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P172
5. 垄断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P175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标志:政府干预经济。P177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管理和调节的任务: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目标: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方式:直接调控,间接调控。
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其次是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
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
对象:微观经济主体,整个国民经济。
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的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具体的说,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
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P179
9. 战后资本输出的新变化:资本输出流向的变化,形成了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输出资本为主的局面;在私人资本输出增产很快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产更快,并成为日益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往往所谓的采用对外“援助”。
答题
1. 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是否依然发挥作用(背)
1) 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依然发挥作用。
2) 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而获取的。垄断价格的确定,不可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
3) 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以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4) 垄断利润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可见垄断利润的获得,不过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资本家手里,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所以,垄断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仍然起作用。
2.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记住)
1) 垄断作为竞争的对立面出现,但是垄断的出现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甚至加剧了竞争。
2)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自然不能消灭竞争。
3) 垄断时期,“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
4) 垄断企业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属于次要地位,由垄断产生的竞争占重要地位。
3. 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是怎样制定的(熟练)
1) 垄断利润的来源。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实现的。但是,垄断利润的源泉其归根结底是雇佣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来源几个方面: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加强对国外人们的剥削;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2) 垄断价格的制定。垄断价格虽然由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但是垄断资本家不能任意规定垄断价格。原因是垄断条件下仍然存在竞争,如果垄断资本家把垄断价格定的过高,竞争对手就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商品,夺取市场。商品定价过高,其他企业也会增加生产同量产品,或者生产这种产品的替代品,从而使这类商品增多,结果是商品价格下降。商品垄断价格过高超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会使商品积压,结果仍然是过高的垄断价格下降。所以垄断资本家在制定垄断价格时,不能背离商品价值太远,同时必须对市场容量进行估测,确定产量与价格的对比关系,不能任意定价。
4. 怎样认识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新殖民主义(记住)
1)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种新形式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抛弃旧殖民主义的一套统治方式,采用新的控制和掠夺手法――推行新殖民主义。
2) 二者的区别:旧殖民主义通过赤裸裸的军事侵略、扶植傀儡,之间控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为垄断资产阶级掠夺高额利润服务。新殖民主义采取比较隐蔽间接的方法,以经济渗透的办法,打着“援助”的幌子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受援国家的政治、经济。同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其商品销售市场;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与交换,利用在先进科技上的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盘剥等等,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
3) 可见新旧殖民主义的本质是相同的。
5.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垄断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熟记)
1) 从根本上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原因是,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企业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分化的加剧,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其次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流通被少数大资本所控制,就?辛松⒍系目赡苄裕偈笞时疚吮苊饩赫械牧桨芫闵耍厝恍纬陕⒍稀5鄙缁峋蒙钪新⒍铣晌恢纸衔毡榈南窒笫保杂勺时局饕寰头⒄沟铰⒍献时局饕濉?
2)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内部的一次局部调整。这种调整虽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上的变化,但是在许多地方发生了部分质变。表现在:自由竞争阶段主要是个体私有制或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垄断阶段是垄断集团私有制或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从发展趋势看,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接近社会主义公有制,意味着资本主义所有权的自行扬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
6. 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实现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统治(熟记)
1) 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途径有,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之间投资创办工业企业。其次是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再次是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之间的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事融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互兼对方的要职。
2)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上的统治,就是金融寡头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办法,实现对其它股份企业的层层控制,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孙子公司,形成金字塔控制结构。金融寡头通过个人联合实现政治上的统治,即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机关担任要职,甚至有时由金融寡头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或者把过去的国家军政要员聘请到自己的企业担任董事或经理,借以实现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直接影响和控制。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各种咨询机构和政府研究机构对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
7. 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记准)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2) 具体原因: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扩大国内外市场。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一系列新型工业的建立需要巨额投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这些单靠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承担的,需要有国家投资和资助。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有一个权利机构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社会化,使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
3) 上述种种矛盾问题的解决,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这些矛盾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这就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持续发展。
8.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记准)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进一步加深。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第一,可以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投资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第二,资产阶级国家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第三,通过国家运用各种方式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得以协调实现,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保护和扶植中小企业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缓和劳资矛盾、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的矛盾。第五,通过国际经济调节,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一些协调和缓和。
3) 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表现在:第一,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财政支出增大,加重了人们的负税,进一步削弱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最终形成经济的“滞胀”局面。第三,国家借助发行公债增加财政收入,制止私人信贷膨胀,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果使公司债台高筑,加剧财政金融危机。第四,固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造成严重亏损,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9. 怎样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记住)
1) 它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丝毫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性质,因而他只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2) 它的产生只是暂时使垄断资本主义某些矛盾缓和,使矛盾被掩盖起来或者向深处潜伏,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这些矛盾必将进一步尖锐化和复杂化。
10. 怎样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主要意思)
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而采取的经济调节形式,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即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表现在:第一使二次大战后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第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进了各部门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2) 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经济计划”不具有社会属性。但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为垄断资产阶级攫取高额利润服务的,因而这种计划手段不可能完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可能通过计划调节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更不?赡艽痈旧舷捎谧时局饕逅接兄圃斐傻纳拚刺?
11. 如何理解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了解)
1) 垄断是帝国主义本质的、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关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2)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
3)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
4) 垄断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
5) 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其它矛盾。
6) 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了解)
不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本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调节的一种形式。
CHAPER 8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选择
1. 二战后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 资本输出的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P195
3.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这些资本缺少有利的投资场所;这些资本输出到国外会赚大钱。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劳动者的分化和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信用制度的发展是大规模输出资本成为可能。
4. 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5.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P20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资源配置国际化。
6. 当今国际经济调节的形式有: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调节;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联盟和经济政治联合体等形式。P206
7. 战后影响最大的国际垄断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P205
8.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指的是:美国,日本,欧洲。他们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金融三个方面。
9.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并存;经济成分比较法,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和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经济发展的依附性。
10. 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经济上的不独立;新殖民主义的手法;穷国和富国的现实。
11. 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资本流向发生变化,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输出;私人资本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
12. 欧共体于1993年初转变为:欧洲联盟。
13. 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意义:原料供应地;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护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维护和加强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答题
1. 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记住)
1) 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实行国际经济调节。
2) 国际竞争需要协调于制约,如果没有打破国家疆界对经济生活的国际协调和制约,各国经济都会遭受损失,因此适应经济全球化,调节各国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矛盾成为必要。
3)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调节,要求建立新的国际制度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 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熟记)
1) 资本国际化的形成。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伴随的现象,。随着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使商业资本国际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主要是借贷资本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直到二战前,资本国际化主要是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国际化,其突出特点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2) 资本国际化导致经济全球化。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表明资本国际化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到来。
3)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4)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始于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国家的输出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二战后,尤其进入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和范围大大扩大。
3. 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调节有哪些形式(熟记)
1)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对国际经济调节和管理的要求。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对国际经济调节和管理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地区性经济组织和集团等。它们都在某些方面、某些地区内建立起国际经济的某种秩序和进行某个方面 某个领域的国际经济协调。
2)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逐渐形成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⒁校ㄊ澜缫校澜缑骋鬃橹ㄇ吧砦厮凹懊骋鬃苄ǎ怨示糜薪洗蟮挠跋熳饔茫鸬揭欢ǖ墓芾砗托髯饔谩?
3) 各国政府首脑或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通过国际性会议达成协议,参与国按照协议办事,起到了对国际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如西方“七国首脑”。
4) 某个地区、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经济政治联合体也是管理和调节国际经济的主要形式,如欧洲同盟。
4. 新殖民主义有哪些手段(记住)
1) 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渗透,激烈维护旧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保持对它们的依附性。
2)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在技术转让中实行种种限制,保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对它们的依附性。
3) 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剥削掠夺,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发达国家。
4) 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借助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关系。
5) 新殖民主义的种种统治手段,也是造成当今世界穷国越穷,富国越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5. 什么是跨国公司,怎样评价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记住)
1) 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金融等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垄断企业。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中居支配地位。
2) 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发展又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全球化。
3) 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通过遍布国外的子公司,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植为跨国公司服务的政治代理人,建立“国中之国”。
6. 怎样认识资本输出的实质、作用和影响(熟记)
1)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其它国家人们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2)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是:可以获得大量利润和利息;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可以带动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成为它控制所在国经济的工具。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后果:使输出国成为坐吃其他国家财富的食利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停滞趋势,出现产业“空心化”;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投资场所,加深它们之间的矛盾。
3) 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作用:使其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输入国受控于他人,国民经济发展服从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掠夺的需要,并使国际经济单一化和畸形发展,甚至导致在政治上从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如果输入国坚持独立的主权和独立自主的原则,虽然要给资本输出国以“贡献”,但可以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7.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怎样实现其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垄断(熟记)
1) 当代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2)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即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国际垄断局面。这种瓜分大多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的,而协议的订立、瓜分的结果又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的。当各国、各垄断组织的实力发生变化时,这种瓜分就会重新进行。
3) 除了在经济领域瓜分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军事手段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即通过武力占领等手段,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附属国,从而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它的建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 二战后,随着旧殖民体系的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也由旧殖民主义转变为新殖民主义,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段,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
8.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是什么(了解)
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2) 生产全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加强,国际分工从垂直分工发展为水平分工,并由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
3) 贸易全球化表现在:第一,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使各国交流产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第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第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贸易全球化;第四,便捷灵活的贸易方式和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4) 资本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的输出使资本的国际化开始出现。近年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全球化趋势。世界货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资本体系的大发展,使各国间金融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际和地区金融危机,往往会引起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9.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如何(了解)
1) 二战后,过?バ矶嘀趁竦毓曳追锥懒ⅲ晌滦说拿褡宥懒⒐遥诰蒙纤且廊晃茨苁迪滞耆懒ⅲ茨芡耆谕逊⒋镒时局饕骞业陌骱涂刂啤K侨匀皇欠⒋镒时局饕骞伊墼匣兀呒酃ひ灯废凼谐『屠硐氲耐蹲食∷7⒋镒时局饕骞彝ü轮趁裰饕宓闹种址绞剑绦诰蒙贤持问澜纭?
2) 原因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顽固的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激烈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说道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3)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是长期曲折的,但历史终将发展,正义事业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10.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了解)
1)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旧殖民体系瓦解,新殖民体系形成。
2) 发展中国家兴起,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3) 美国由霸主成为盟主。
4) 新工业和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后发国家迅速崛起。
5) 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步伐加快。
6) 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霸权日益不得人心。
11. 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是什么(了解)
1) 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的形成,“网络经济”发展是资本可以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国际间的没有更为便捷迅速。
2) 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缔结进而逐步完善,使几乎所有国家降低了对外贸易关税,拆除了外贸壁垒,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各国为抓住机遇加快本国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资本,有利的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CHAPTER 9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选择
1. 战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矛盾的加深,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同自由竞争时期比,呈现出跳跃式的特点。
3.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4.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运动规律决定的。
5.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表现在:股份公司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调整和自我“扬弃”;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又一次较大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行自我调整。
答题
1. 如何正确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熟记)
1)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2)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 另一个方面是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并使垄断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被掩盖和积累起来,由此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带来许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第一,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第二,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采取各种暴力手段加强政治统治的同时,采取改良主义手段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以分裂和破坏工人运动。同时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借以缓和劳资矛盾。
2. 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历史过程(熟记)
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退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进行的部分调整,虽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就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达到顶点的积累时间有所延长。
社会主义应当比资本主义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迄今为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原来都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创造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使各国革命条件成熟不平衡,革命运动发展高低潮相互交替,使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3. 为什么说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记住)
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就是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种条件日益成熟。
经济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客观物质条件日益成熟表现在: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垄断统治是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日益社会化;垄断统治使资本本身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观条件也日益成熟表现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经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4. 怎样认识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记住)
“社会福利政策”不会减轻劳动人民所受的剥削,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是把从劳动人民身上搜刮来的?聘坏囊恍〔糠种匦禄垢牵蛎鲈谘蛏砩稀?
“资本民主化”不会改变雇佣工人的雇佣地位。工人手中掌握的少量小额股票,并不会使他们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企业仍然有掌握控股权的大资本家所支配,而且工人获得的少量股息,在其全部收入中?徽己苄”戎兀侨匀皇且揽砍雎衾投ξ摹?
CHAPTER 1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选择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资产阶级创造的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是:社会化的生产力。
3.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化大生产。
4.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消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