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泡面为了多卖几本吴氏石头记,冒充文化博主欺骗大众 歪曲红楼梦原著 误导大众!
近⽇,“吴⽒⽯头记”的炒作再次兴起,此种⽂化造假⾏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的正常⽣态环境,给古典名著《红楼梦》及其研究造成了极⼤危害。我刊为正视听,明其渊源,特将此旧⽂新发。


最近,女王泡面声称红楼梦结局找到了引起⼈们的关注。建⽴在谎话连篇基础上的所谓“旧时真本”“吴⽒⽯头记”早已不新鲜,有识之⼠嗤之以⿐,并未产⽣多⼤影响。如今声称“随着《吴⽒⽯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横空出世,真相终⼤⽩于天下,⼏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迎刃⽽解”,“红学⼤师们⾟⾟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厦,顷刻间轰然坍塌了”,明⽬张胆地颠倒是⾮,指⿅为马,愚昧民众,激起许多红学⼈⼠⽓愤。⾯对愈演愈烈的闹剧,我们理应加以揭露,避免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
“吴⽒⽯头记”之名源于抄本题为“吴⽒⽯头记增删试评本”。该抄本据说是108回的全本《红楼梦》,因其中有批语点明写成于“癸⾣腊⽉”,故⼜被称为“癸⾣本”。“癸”谐⾳⿁,故被⼈们戏称为“⿁本”。该书⾄今并未披露全书,只发布⼋⼗回后的28回。由⾦俊俊、何⽞鹤整理后,九州出版社于2014年3⽉出版,题作《〈癸⾣本⽯头记〉后28回》。⼜由何莉莉、王晓丰整理,线装书局于2015年8⽉出版则题为《吴⽒⽯头记增删试评本》。另外,由吴雪松整理校订⾃印的《全息〈吴⽒⽯头记增删试评本〉过录本原⽂》,据说正寻求正式出版。
红学界向来不乏离奇之事,时不时有惊⼈之论⾯世,如刘⼼武的“秦学”,欧阳健的“程前脂后论”等等。虽荒诞不经,但仍可在学术层⾯进⾏讨论。⽽“吴⽒⽯头记”纯属造假和蒙骗,个中⼿段低劣、逻辑混乱简直达到触⽬惊⼼的地步,完全偏离了社会的道德底线,颠覆了⼈们的三观。
毁你的价值观
稍有点⽂学鉴赏⼒的⼈都会看出《吴⽒⽯头记》⽂辞粗劣不堪,情节乏善可陈,毫⽆《红楼梦》的神韵。
先说情节。在⿁本的情节⾥,外⼈能随意出⼊贾府,袭⼈突然变成泼妇,信佛的王夫⼈要宝⽟娶尼姑,宝⽟成了淫徒,林妹妹成为武装⾸领,宝钗⾊诱宝⽟、⾊诱贾⾬村,王熙凤魂魄杀仇⼈被天兵天将收⾛,卫若兰射圃写成在菜圃⾥射箭打敌⼈。太黄太暴⼒,辣眼睛不忍直视,情节设计完全偏离正常⼈对红楼⼈物的感知。张惠⽼师说:“看完《吴⽒⽯头记》,⼤笑三声,吐⾎三升!”理由是:
第⼀、黛⽟带领奴仆保卫⼤观园,还能杀了⼩红。这官府都是死⼈啊?杀伐决断出于私刑了。第⼆、柳湘莲打劫⼤观园,⼜从岳神庙救⾛宝⽟。他是不是⼈格分裂?第三、薛宝钗给薛蟠出反间计除掉⼩红,攻陷⼤观园,⼏次洗劫。之后嫁给宝⽟。精神分裂?
如果说情节好坏只在读者的感觉,见仁见智,我们看看⽂字吧,那可是硬伤。就说书中的诗词,红楼时代的⼈们对诗词可是很有讲究,不说意境韵味能否令⼈赞赏,起码格律要符合基本要求。然⽽,《吴⽒⽯头记》中却没有⼀⾸像样的诗词。廉萍⽼师举例说:
从“癸⾣本”的《⼗独吟》⾥,随便拿出两⾸,⽐如其三朝云:“青门何⼈缀钗头,孤城残梦汀⽔流。零落风烟不相逢,君⼦⽆⼼解闲愁。”其六卓⽂君:“尊前半醉启宝奁,佳赋已成赛⾦⾔。镜盟钗誓全为君,深杯欲共笑⼈间。”除了每⾸四句、每句七字⽐较像“诗”以外,其余韵脚、平仄、粘对,要啥啥没有。你确定不是来开玩笑的么?黛⽟如果写成这样,都不⽤⾃⼰焚稿了,随时都会被⼈“拉杂摧烧之”。更别说去给⾹菱当⽼师。当然,如果⾮说⾃⼰写的是古绝,不讲究,你倒是把第三句最后⼀字好⽍调整下,起码念起来省点劲。这就是古董⾏常说的“⼀眼假”。
世间事物的好与坏是根据个⼈内⼼的尺度进⾏衡量和评价的,区分的标准即为价值观。《吴⽒⽯头记》理所当然属于毫⽆价值的东西,这么个“浑⾝是洞,⽆⼀处不假”(廉萍语)的劣质假货,居然被某些⼈奉为圭臬,视若珍宝,堂⽽皇之出版,颠覆了⼈们正常的价值观。
毁你的⼈⽣观
这么个低劣的⿁本是如何出笼的?⼜如何能取得⼈们的关注?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先解释⼏个版本学上的名词:吴祖本、抄录本、⽹络续本、整理本。
本、抄录本、⽹络续本、整理本。
所谓的“吴祖本”,是清代祖辈所留存的旧抄本,有批语⾃述作者为吴梅村,故称为“吴祖本”;“过录本”是民国时期据吴祖本抄录的本⼦,据说为何莉莉家⼈所持有,故曾称作“何初本”;“⽹络续本”是2008年⽹上公布的癸⾣本后28回;“整理本”是由好事者另⾏整理的本⼦,如出版的《〈癸⾣本⽯头记〉后28回》是⾦俊俊、何⽞鹤的整理本。
最早出现在⼈们视线的当然是⽹络续本。关于⽹络续本的作者,有⼏种说法。⼀种说法是,最早的⽹络续本,或许源于陈斯园(新新红楼说)和红楼艺苑(已解散)的部分明粉和红楼粉合流⽽炮制的章回体三流⽹⽂,后来被何莉莉利⽤并包装,炮制成所谓的癸⾣本。另⼀种张⼴⽂的说法,⽹络续本为某⼤学⽣写的⽹络⼩说,室友说有点象《红楼梦》的味道,⿎励他写完,并怂恿他冒充“真本”卖钱。他曾经⽤过的⽹名有何莉莉、刘俊俊、烟⾬蒙蒙、万千宫阙等。但此⼈的真实姓名、籍贯、学校、职业等都讳莫如深,不肯轻易吐露半字。第三种说法,⽹络续本是何莉莉在赵振东(邻⽉村红学会会长)、刘俊俊帮助,并在堂妹何⽂艳协助下凭记忆回忆写的。不论是哪种说法,有两点是肯定的:⼀是⽹络续本为低劣的《红楼梦》现代续书,与过录本脱节;⼆是与何莉莉有关。
何莉莉名赵⽂⼣,安徽⾩阳⼈。之所以这个拙劣的续书能引起⼈们关注,是因为何莉莉给它加上了⼀件神秘⽽华丽的外⾐。⼀是编造了数⼗条以前发现的脂本所没有的脂批,其中两条与《红楼梦》作者有关:
(1)此书本系吴⽒梅村旧作,共百零⼋回,名⽈《风⽉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载,有先⼈⼏番增删皆不如意,也⾮⼀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眉史事,因不⼲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头记》。
(2)本书⾄此告终,癸⾣腊⽉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故⽆憾矣。
⼆是编造了匪夷所思的问世过程。何莉莉⼤概⼼⾥也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本⼦,坍塌⽂中也不得不承认“部分段落语⾔粗俗”,得解释现今⽹络续本低劣和拿不出“旧时真本”的原因。编造的故事⼤致是这样的:解放前抗战时期民国过录本现世,系⼀伤员送给何莉莉当护⼠的祖母。封⽪为彩绘红楼梦⼈物画,题名《吴⽒⽯头记增删试评本》12册,每册9回,计108回。这个过录本的结局有两种说法,⼀是80年代过录本被何莉莉的⽂盲母亲卖废品了;⼆是2008年底,由于怕家庭⼈⾝财产受威胁,且因解放战争和⽂⾰时,家⾥死了⼈,不愿与共产党合作,故让叔叔把该本带往台北,叔叔也不愿意公开过录本,只“打算永久私⼈收藏”。80年代何莉莉的姐姐何佩倩据过录本摘抄,由于不识繁体字,抄写太多,删了四分之⼀。剩下的四分之三也进⾏了改动,“语⾔风格已迥异于原迹,有些地⽅甚⾄改得读之令⼈发笑。所以,⽬前已经⽆法从⽂字风格⽅⾯论证癸⾣本的真假。唯⼀让⼈稍许宽慰的是,⼤部分情节脉络、⼈物结局都是对的,没有改动”。90年代,何莉莉摘抄的笔记本被猥琐的哥哥卖废品了。何莉莉凭着对笔记本的记忆还原了本⼦情节。
这样的谎⾔貌似华丽可以遮丑,实质上却是皇帝的新⾐,丑陋与拙劣仍然暴露⽆遗。请看:
其⼀,原来⽹络续本是何莉莉凭记忆“还原”的,中间还隔着笔记本,笔记本的源头才是过录本,⽹络续本与过录本完全脱节。试想,⼀个普通⼈谁能凭记忆恢复出⼀本⼗⼏年前甚⾄⼆⼗多年前读过的书来,即使是天才,并有意识地通篇背诵过也绝⽆可能。这样出来的⽹络续本还能有多少抄录本中的⽂字和内容呢?坍塌⽂中所说的“绝⼤部分还是作者的原笔原意,⽂⽓⼀以贯之,情节与前回毫⽆脱节之感,更重要的是⼈物判词和‘畸笏’等⼈的批语⼤都得以验证,当属真本⽆疑”⼜从何谈起呢?
其⼆,如果真有这样的记忆⾼才,起码记得⼀两⾸诗词吧,这可是最容易让⼈背诵的,⽽⿁本中却⽆⼀⾸像样的诗词,这不是⾃欺欺⼈吗?建⽴在这样基础上的两条脂批⼜还有多少真实性可⾔呢?由此,吴梅村创作说也就失去了依据!
其三,所谓过录本在台北的叔叔家⾥,出于安全性不愿意公开,更是个蹩脚的谎⾔。在⾼度发达的今天,家藏万贯也没⼈稀罕,真有这样的珍贵藏本是多好的扬名⽴万机会啊,其叔等亲属置何莉莉被⼈指责造假、说谎之困于不顾?这智商实在让⼈捉急!
总⽽⾔之,这仅是何莉莉为贩卖⿁本编造的谎⾔。据说,何莉莉曾亲⼝承认那两条脂批是他编造的,这充分暴露了他的真⾯⽬。⼀个⼈活在世上,起码要有基本的荣辱观、幸福观,为了钱或名竟然可以谎话连篇,不知荣辱与羞耻,这样活着还有什么幸福可⾔。何莉莉的所作所为颠覆了⼈们正常的⼈⽣观。
毁你的世界观
光凭何莉莉,⿁本还折腾不到如此疯狂的地步。之所以发展到如今规模,是因为持吴⽒红学观点的⼈组成⼀个团队趁机参与运作,包装他们的所谓理论,吸引了⼀帮粉丝,进⾏推销的结果。这个团队据说有史⿍、吴雪松、何⽞鹤、⾦俊俊、傅波、钟长⼭、陈斯园、王晓丰等⼈,他们都是索隐派的⼲将,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便是吴雪松和王晓丰。
俊、傅波、钟长⼭、陈斯园、王晓丰等⼈,他们都是索隐派的⼲将,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便是吴雪松和王晓丰。
吴雪松,⽹名护珠塔主、九峰真⼈等,曾是中学语⽂⽼师,⾃印有索隐著作《梦断天涯》三厚册。王晓丰,⽹名V哥掰谎,据说曾是吴雪松的学⽣,2017年出版有索隐著作《红楼梦断三百年》四册,计88万字。他们索隐观点并⽆⼤的实质性区别,都认为《红楼梦》隐写了明亡历史,⼩说的主题是“毁清悼明,伤时骂世”或“明亡清兴”,只是具体⼈物和事件的索隐上⼩有区别。如凤姐的原型吴雪松认为是满清,王晓丰认为是魏忠贤;尤三姐的原型吴雪松认为是吴三桂,王晓丰认为是满清;贾珍的原型吴雪松认为是满清,王晓丰认为是⼤明。另外,王晓丰不赞同吴雪松的吴梅村作者说。
事实上,索隐派这种历史⾓度解读⼩说的⽅法早已过时,只在少数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中有⼀定的市场,并不为有见识的红学⼈⼠所接受。“毁清悼明”之说更是索隐派⼤师蔡元培的“反清复明”略改两字⽽来,拾⼈⽛慧罢了。
吴雪松、王晓丰两⼈观点相近,不约⽽同地热⼼于⿁本的发现,似乎必将精诚合作,开创⿁本新局⾯。他们在⿁本出笼后的⼏年中确实是这么做的,互相帮忙提供研究资料等,像打了鸡⾎似的为⿁本吆喝,令⼈意料不到的是,后来反⽬成仇,充满了狗⾎,令⼈⼤跌眼镜。相果是两⼈互相揭短,把⿁本的真相也不经意地揭⽰了出来。
王晓丰骂吴雪松是个⽆耻的⼈,“不卖弄活不了,为了卖弄可以不要脸,可以丧尽天良”。他要揭露吴梅村作者说这个丑闻,帮来那两条吴梅村作者说的脂批是何莉莉与吴雪松合谋伪造,据说何莉莉已亲⼝承认。吴雪松骂王晓丰是“满族的⼈渣”、“极品垃圾⼈神共诛”。在许多QQ群、微信群,两⼈见着就掐,互相漫骂,令⼈侧⽬。
在⽹络上,他们还为⿁本的所谓版权争得⾯红⽿⾚。王晓丰⼀直认为⿁本是他的作品,被何莉莉盗⽤;⽽吴雪松却称癸⾣本即使是假的,其版权也是何莉莉吴雪松,反咬王晓丰是盗⽤⿁本,双⽅各执⼀词。可见,此本⼀开始便是当代⼈编造骗⼈的伪本。另外,两⼈还互相指责对⽅抄袭⾃⼰的研究成果。
事实上,他们和何莉莉都是⼀路货⾊。为了追名逐利不惜欺瞒造假、坑蒙拐骗。他们之间也⼀直在拙劣地上演着狗⾎闹剧,时⽽互相利⽤互相吹捧,时⽽狗咬狗互相拆台,他们之间的故事⼏可写成⼀部荒诞曲折的《⿁本恩仇录》。
在“吴⽒⽯头记”的世界⾥,⼈与⼈之间的关系竟是如此的荒唐、虚伪和势利,⼀会⼉是相互勾结、沆瀣⼀⽓,⼀会⼜是尔虞我诈、反⽬成仇,令你悲叹这个世界竟是如此的肮脏和不堪。他们的拙劣表演完全颠覆了⼈们正常的世界观。
“吴⽒⽯头记”可以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