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作的一点思考
创作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要一个人会读会写,那就等于已经具备了创作的基本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被动且不可抗地接受着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其中也不乏无实际效益的垃圾信息。除非彻底告别手机电脑等文明利器,断绝网络,杜绝与外界的交流,否则一定会接受信息,然后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精神上的变化。
我们日积月累地吸收着外界的信息,在“我”这个概念之内会有着无数人的思想混入其中,这些思想在大脑中构成了一种混沌的状态,大多数人浑浑噩噩地任凭这种混沌的状态继续延续,最后过上的人生也只是别人的人生。
但是,只要拿起纸和笔(或者启动输入法),那么你就会成为信息的输出者。你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整理着自己内部的混沌的思想,通过逻辑的思考来整合出一个由自己加工而诞生的观念,这个观念也许不符合实际,也许会与别人早已发布的观念碰巧一致,对于世界来说属于无用的或重复的信息,但是对你来说,你在从自身的混沌中主动加工出这个观念的瞬间,你就已经实现了独立的思考,你就已经实现了精神上的进化。也许你得出的辛苦结果是无用功,但是你思考加工的过程是有用的。
人是受情绪支配的感性动物,在情绪爆发期间,理性会荡然无存。只有不断让自身的精神完成进化,才能磨炼自身的理性,使其不至于被一时冲动的情绪所压倒。
只有情感和理性并存,并且时刻让理性掌握主动权,人才不至于一再犯错。
除了不断深入思考之外,辨别并吸收有用的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断补充知识的营养,人的精神才不至于衰退和枯萎,灵感的火焰也需要充足的燃料才能燃烧。
在睡梦中,人的大脑会自动对至今为止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但是这个过程不会受到人的主观控制,人总是要思考才能掌握主动权,而从事创作就是让思考的层次加深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网上有许多的“键盘侠”,他们经常犯错,缺少常识,有时发表的观点也没有经过他们本人的思考,显得自相矛盾,也有时是被别人灌输了某种思想之后不加批判也不加辩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简单粗暴地强制推给别人,这种行为不叫创作,只能称为缺乏理性的情绪爆发。
在创作中必须时刻保证理性最优先,这样才不会进入受情绪支配而放弃思考的误区。
如果是写目前流行的网络小说,被约定俗成的规则要求在短时间内写出极多的字数,就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同时还要摸清读者的喜好和流行的趋势,其结果是迎合其他人的思想和喜好,强行扭转自己的想法,让本该成为输出者的自己变成被动接受者。如果一开始就坚持自我的话,就很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并非如此,这需要运气)。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有手机或电脑,可以非常方便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实际上每个网络用户都在无意识中扮演着输出者的身份,即使不发言,你访问网络时使用的IP以及各种个人信息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有价值的数据。
只是认真思考之后再发声的人,在这个浮躁的网络世界中并不多,很多人只有在受到情绪驱使的情况下才会启动输入法或者短视频自拍,创作产生的结果也非常微小。
动辄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在现在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效率极低的创作类型,人们在本能上倾向于接受那些简单的/短小的/无需过度思考也易于接受的信息。如果要选择长篇小说这一创作类型的话,必须要思考它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效果,能对自己产生何种程度的锻炼效果,付出的努力究竟是否能创造真实的成果。
许多轻小说的故事都是在十万多字即可迎来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结局,在故事受到市场的正向反馈之后,作者才会考虑扩充内容写成长篇,这是一种实用的手段,不过这样一来在一开始写相对较短篇幅故事的时候就需要注意留下余地,以便将来扩写时方便发挥。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鼓励创作,同时也是用来自勉。
只要坚持创作,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