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正式入伏!这些养生知识一定要知道!
老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同时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时刻。马上入伏,今天我们就先了解三伏天的相关养生内容。
今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
一个完整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将持续40天的时间,而今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持续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持续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持续10天。

为什么三伏天要重视养生?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随自然界变化的“六气”,但当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正气下降时,正常的六气就会变为六邪侵害人体,导致疾病发生。所以,伏天过不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很大。三伏养生避病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
三伏天应该如何养生呢?
1. 忌贪凉,祛除燥湿
中医理论认为,“湿气通于脾”。三伏天炎热多雨,因此阳燥盛行于外、阴湿潜伏于内,而脾主肌肤,如果体内湿气很重,皮肤就会有所反映。年轻人长痘,中老年人长斑,小儿湿疹、痱子等,多是湿气淤积的表症,所以,暑热最盛的三伏天,正是祛湿养脾的大好时机。
2. 忌生冷,控制饮食
三伏天最容易“病从口入”,所以此时节的饮食要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也就是最好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还可以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红豆粥、绿豆、百合等,同时,饮食不宜过凉,因为寒凉损伤脾的阳气。
3. 忌大汗,平衡阴阳
虽然在酷热的夏天进行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肌体更好地适应炎热的气候。但三伏天高温、高湿、高热,因此,我们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应以微微出汗为宜,最忌大汗淋漓,更忌运动后立即用冷水冲澡、贪图一时的凉快而对心脑血管造成损伤。

有什么调理方法?
总的来说,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并且这个阶段也比较潮湿,暑湿之毒最为强烈,我们都知道湿毒很容易侵袭人们的身体。这个时候再配合中医食疗内调,就可以让身体轻松的排除暑湿。
孟余堂九香平是一个健脾祛湿的食疗方,是五大招牌食疗调理方剂“回春五方”中的“清方”。其成分中含有的甘草、茯苓、人参、山药、蒲公英等,这些成分可以为人体补充多种营养物质,加快基础代谢,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和毒素,健脾祛湿,利尿通淋,温补气血等的作用,由于它成分中还含有阿胶,所以也能够起到养血滋阴、温经散寒的作用,是三伏天养生的最佳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