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专栏】秋季食疗养生,别忘滋阴调脾胃
秋季食疗养生
一、秋天气候与人体的关系
秋季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秋季三个月,正如《管子》中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就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敛隐藏,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气候由热转寒,开始干燥,为燥邪盛行之时,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故有“秋气收而敛”之说。随“夏长”到“秋收”,气候由热转凉,秋高气爽,气候多干燥,万物渐趋凋零。肌肤腠理开始致密,阳气开始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而相应改变。

说到秋天养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贴秋膘”给身子进补。有些人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健,总之进补多多益善。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进补的本意是保存好能量过冬,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不是人人都需要进补的。为什么?一起往下看看。
秋季进补,补的是什么?秋季进补,是要把气血补给身体。补法是中医治疗虚证的一类方法,是指用药物或食物来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人体衰弱状态,最终目的是让人体阴阳平衡。古人一年吃不上几次肉,体质虚弱的人多,因此需要吃些好的来进补,储存好能量用于过冬。而现在,营养过剩的人多,患有三高的人不在少数,大补特补是不行的。盲目进补,很有可能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
中医讲“虚则补之”,秋季进补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如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人。而且,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式和力度,方能达到进补目的。其实,凡是对身体有补益的方法,都是“补”,并非大补才是补。
那么,秋天应该如何养生、进补呢?秋季养生要先调脾胃经过整个夏天的潮湿闷热,体内会有湿气、热毒存在。而且,处暑之后这一段时间,大部分地区温度仍然较高,暑热还没式微,时有阴雨,湿气较重。此时还要预防中暑,以及湿热、寒湿侵袭机体。

中医认为“秋燥伤肺”,故秋季宜食用滋阴生津润燥类食物,以抵抗秋季的气侯变化。选择精配粉搭配时,大家也可以选择红昱健康5号+7号植物精配粉,在数十种原料中含有重瓣玫瑰,众所周知,玫瑰是滋阴的好食材,红豆、茯苓能健脾渗湿。
健康生活,从红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