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音乐·自学乐理】149-七和弦的第一转位、第二转位、第三转位

温故知新:复习p140音程的转位,p146三和弦的第一转位、第二转位。
七和弦的第一转位
以下面CEGB这个七和弦为例:
从下往上三度叠置的根三五七音的形式是原位,把C这个根音提高八度,变成从下往上三五七根的排列顺序,此时三音E是低音,这就是七和弦的第一转位。
注意,这里B和C这种相邻线间的音,在五线谱上不能竖着写到一起,这样会有一部分重叠从而影响清晰度,如下图:

因此它们的符头要错开,低的音在左,高的音在右,并贴在一起, 虽然这两个音没有叠置,实际上仍然是同时出声。
第一转位的造型
在五线谱上有两种造型,如下图:

不用专门去记造型如何,因为要具体看里面是哪些音,才知道是什么和弦。
与三和弦一样,七和弦的转位也是根据转位后内部的音程结构,也就是低音与七音、根音的度数来命名。
第一转位的命名
基本名叫五六和弦,五来源于此刻的低音,也就是三音到七音的距离是五度;六来源于低音(三音)到根音的距离是六度。
如下图:

转位的前缀名
在三和弦里说过,和弦的转位不影响它本身的前缀,因此原位是【?】七和弦,那它的第一转位就是【?】五六和弦。
比如这里的原位CEGB是大大七和弦,也简称为大七和弦,它的第一转位就是大大五六和弦,简称大五六和弦。
七和弦的第二转位
在第一转位的基础上,把处在“低音”位置的“三音”再提高八度,就变成了“五音”处在“低音”位置,这就是七和弦的第二转位。
第二转位的造型
在五线谱上可能有三种,如下图:

由于七音与根音处在相邻线间,错开写更好分辨。不用专门记忆,乐谱见得多了就可以熟悉。
第二转位的命名
基本名叫三四和弦,“三”来自于此刻的低音,也就是五音与七音的度数是三度,四来自于此刻的低音(五音)与根音的度数是四度。
原位前缀名与它的转位一致,如下图:

七和弦的第三转位
在第二和弦基础上,把处在低音位置的五音,再一次提高八度,就变成七音处在低音位置。
第三转位的造型
有两种,如下图:

第三转位的命名
叫二和弦,二来自于此刻的低音,也就是七音与根音的度数是二度,因为此时低音就是七音,只需要看低音与根音的度数。
第三转位前缀名仍与原位前缀名一致,因此第三转位,又叫大大二和弦,简称大二和弦。
如下图:

到第三转位后就不能再进行转位了,因为如果把此时的低音也就是七音再提高八度,又回到了原位。
课后练习,写出下面和弦的名字

以第一排第三个为例:

步骤如下:
①认出几个音从下往上依次是F♭ABD。
②要思考它们谁是根音,谁是七音。
这个和弦里呈二度关系的是♭A和B,找二度是因为“二度”是“七度”的转位,♭A和B是二度关系,说明B是根音,♭A是七音,然后可以得知D是三音,F是五音,
③看低音是谁。
F这个五音在低音位置,说明是第二转位,因此一定是三四和弦,如下图:

④判断前缀名
在大脑或草稿纸上,思考原位B 、D、F、♭A是什么七和弦,根据前两节课的内容,知道这是减七和弦,如下图:

原位与转位的前缀名一致,因此第三个和弦是减三四和弦。
答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