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金山画像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宋)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幻昼惠州儋州。
译文:
心如死灰,寂寞无欲。身如无锚之船,漂泊不定。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那就是黄州惠州儋州。
赏析:
心如已烧成灰的木头。晚年生活漂泊不定,作者不在哀伤中沉沦,最后两句,依然用旷达取代人生失意哀愁,认为自己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杭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是自己被贬谪的三处,作者丝毫不减豪放本色,语言诙谐,自我调侃。
这首诗是作者的绝笔诗。年过花甲,走到生命尽头,作者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早年立志,却身陷革新与保守两派斗争旋涡,不能自拔,备受排挤,仕途坎坷。作者只写了自己的不幸伤感和贬谪经历,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并没有真正写出自己的功业。
为什么是三地呢?
苏轼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被贬黄州。在黄州期间,苏轼的人生态度实现了巨大的升华,变得越来越大度开明,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实现了诗词第一高峰。
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侍妾王朝云死在了惠州,经历了生离死别,他将人生看的更加通透。苏轼的三个女人分别是: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其中王朝云是他的红颜知己,曾说他是满肚子的“不合时宜”。
在儋州(今海南岛),他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死亡边缘,仍然洒脱、热爱生活。
本首诗描写了作者一生漂泊,人至暮年,旷达淡泊,身如轻舟,淡然释怀,一生功业所成,全在四方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