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一诊、2023年重庆一诊康德卷、重庆康德卷一诊2023考试范围

课题:“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从《芣苢》悟劳动之美
一、课标依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选择方面,要充分重视学科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二、教材分析
《芣苢》是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篇目。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
三、学情分析
高一阶段的学生在课本和试卷中已经接触过各类题材的诗歌,其中劳动题材的诗歌所占比重较小。试卷上的诗歌鉴赏题大部分只要求鉴赏一首诗歌,有一些是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对于群文类阅读,高一学生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高中生有一定的诗词知识积累,但是比较缺乏系统的梳理整合,缺乏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以及和诗人之间的共情,所以赏析诗歌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
2.思维发展与提升 赏析诗歌表现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了解古人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了解古人的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交流探讨法、任务型教学法
六、课型
新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