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关火炮的一些误解的简单澄清

2022-10-29 19:16 作者:盖昭襄王  |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英勃尔,投稿文老规矩()

长75


图片


长75,即7.5 cm KwK/Pak 42,是一款饱受争议的武器。其穿甲能力极佳,精度较好,但常常被批判生产性不佳。即使有文件证明其造价甚至低于中75(即7.5 cm KwK/StuK 40,长75的造价为10000马克,而中75的造价为15000马克),也常有人以四号坦克歼击车因长75产量不足而换用中75为论据反驳。但考量德国的整体坦克炮/反坦克炮生产,就会发现长75的产量不足与生产难度并无太大关系。

“黑豹”坦克的月产量是所有二战德国坦克中最高的,但关于其本身和各子系统生产性的争论仍然存在。

在进行产量分析之前,简单罗列1943-44年德国生产的主要坦克炮与反坦克炮的一些性能参数:

膛压均为在发射药温度10℃时发射Pzgr 40时取得。

比较出人意料的是,长75的膛压竟然比Pak 40更小,笔者推测这个膛压是在炮口测出的。但无论怎么说,长75的制造难度都小于长88(即8.8 cm KwK/Pak43):不仅膛压更低一些,炮管也短了接近1米。接下来便是比较各种火炮的产量:


两型中75是德国生产的主力,这并不让人意外。但出人意料的是,长88的生产量并不小:长88的生产量在1943年是长75的52.9%,44年是长75的69.3%。考虑到长88的生产难度大于长75,44年长88占用的资源甚至可能与长75并驾齐驱。更令人意外的是,长88的生产主力是牵引版本:

 

尽管威力巨大,牵引版长88的机动性低下,使其难以快速赶赴战场,集中火力发挥最大效能。

那么长75的短缺就是件很值得玩味的事了。1944年德国共生产了769辆装备中75的四号坦克歼击车,而同年德国的牵引版长88产量则高达2017门。简单认为长88的制造难度是长75的1.2倍(即身管长度之比),只需分出牵引版长88产能的1/3,便足以让装备中75的四号坦克歼击车全部换装长75。

综上可得,长75产能不足的问题更多是资源分配问题,而非该炮制造非常困难。资源分配为什么出问题,本文不作讨论。

2. sFH 18的7号、8号发射药

关于sFH 18的7、8号发射药,有不少流言,最常见的是这么一种说法:

SFH18 15厘米重型榴弹炮的前六种标号装药正常使用,其中7号和8号是强装药,对榴弹炮有损害,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记录在案才可以使用,而且连续射击不能超过10发。

这种说法虽然反映了某些现实情况,但是更多的是添油加醋。sFH 18的7、8号装药的运输方式便与6号装药不同。运输时,6号装药装在药筒内,可以随时使用;7号和8号装药则装在单独的盒内,只在需要时才将其他药筒内的1-6号装药取出,再放入7号和8号装药。这种使用方法下,7号和8号装药集中管理也自然不是什么怪事。



sFH 18的发射药运输方式,可以看到装载1-6号发射药的药筒和7、8号发射药是分开运输的。

无独有偶,美军的155mm榴弹炮也使用类似的管理模式。尽管使用药包装药,155mm M1榴弹炮还是区分出了M3、M4和M4A1三种发射药,其中M3包含1-5号发射药,M4包含5-7号发射药,M4A1包含3-7号发射药。实际使用中,美军大规模配发的是M3,与德军主要配发1-6号发射药极其相似。



图片
美军的155mm M1榴弹炮使用的两型发射药。虽然采用药包,但总体思想与sFH 18的药筒十分相似。


同时需要注意到,155mm M1榴弹炮使用5号装药时发射标准榴弹M107的初速为371.9m/s,射程约9.7km;15 cm sFH 18使用6号装药时发射标准榴弹15 cm Gr 19的初速为375m/s,射程也是约9.7km。二者经常使用的发射药下的射程基本一致,这绝非巧合,而是由师炮兵的性质决定。由于科技的限制,二战时期的前线部队很难做到有效观测战线后方目标,大多数时候火炮会轰击敌军前线;而通信也使得火炮不会摆在距离前线很远的地方。二战时期10km左右的射程能较好地覆盖日常使用,更远的炮击则需要进行进一步侦察、拟定详细的火力计划。那么较为明智的做法便是平时发放的便是保证射程10km的发射药,仅有在有需要时,即上级拟定火力计划、轰击远处敌军时,才发放更强的发射药。



有关火炮的一些误解的简单澄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