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零基础学经济Ep134】《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195:垄断竞争(二)

2023-02-10 23:56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分类:

  1. 垄断市场:垄断程度最高;

  2. 寡头市场:垄断程度居中;

  3.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程度最低。

第二节 垄断竞争

复习——

  1. d需求曲线:主观,隔离,不考虑其他厂商的影响,价格与销售量位于一条直线上——

    1. 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2. 需求曲线也被称为主观需求曲线或预期的需求曲线

     

  2.   D需求曲线:另一种极端情况,所有厂商同时降价,那么厂商获得的销售量比预期低,右下倾斜,d需求曲线会随降价向下平移——

    1. 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的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2. D需求曲线也被称为实际需求曲线或份额需求曲线。

c.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途径: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

结论: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必定存在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它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此时,利润最大,或损失最小。

 

d.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途径: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生产集团,这便意味着,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

 

e.垄断竞争的多余生产能力

定义: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多余的生产能力

 

原因:

  1. 企业没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

  2. 垄断竞争厂商没有更多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扩大生产规模。

 

观点——

  1. 张伯伦:如果经济中存在着一产品差别为基础的价格竞争,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变自己产品的销售量来影响商品价格,即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则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均衡点上必然存在着相对于LAC曲线最低的产量而言的多余的生产能力——垄断竞争市场为产品的多样化(即产品差异)所付出的代价。

  2. 垄断竞争模型中厂商的实际产量小于理想的产量,反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是生产某些相似产品的小规模的企业过于拥挤——垄断竞争厂商的多余生产能力表明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厂商数量过多,因此,厂商的数量应该减少,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应该扩大,生产的平均成本也会因此而下降。

 

f.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结论: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原因:在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情况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找不到垄断竞争厂商和生产集团的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g.非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的弊端:虽然能使一部分厂商得到好处,但从长期看,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益消失。

 

利润最小化原则:

  1.  前提: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所花费的总成本必须小于由此所增加的总收益,否则,厂商是不会进行非价格竞争的;

  2.  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小化原则,对于非价格竞争仍然是适用的。

 

观点:

  1. 非价格竞争作为厂商之间相互竞争的一种形式,强化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并且,非价格竞争的一些具体做法客观上满足了消费者的某些需要;

  2. 非价格竞争增强了消费者对某些产品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厂商加强了对自己产品的垄断程度

 

广告——

1. 信息性广告特点

(1) 提供了关于商品的比较充分的信息,有利于消费者作出最佳的购买决策,并节约了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

(2) 信息性广告之间的相互竞争,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劝说性广告特点

(1) 劝说性广告很少提供对消费者来说真正有用的信息;

(2) 会增加厂商的销售量,但被诱导的消费者往往并不能够购买到自己实际上需要且真正满意的商品。

3. 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广告宣传往往就带有提供信息的成分,同时又带有劝说的成分,评价广告具体分析。

到这里!

【零基础学经济Ep134】《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195:垄断竞争(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