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aint John Chrysostom

2023-06-09 21:41 作者:紫蓝的花语  | 我要投稿

     公元404年6月9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约翰 克利索斯托被流放,他在东方正统教会、东正教会、天主教会、安立甘宗、路德宗以及其他一些基督教派被尊为圣人。

     克利索斯托生于叙利亚首府一个富裕的贵族世家,从小受到慈爱母亲细心的照料,延请名师在家中施教。他曾在利巴尼乌斯的学院研习修辞学,举世闻名的诡辩家很快发觉了门徒的天分,后来很坦率地提到,要不是他被基督徒偷偷运走,能够接自己衣钵的非他莫属。他的信仰非常虔诚,很快接受神圣的洗礼,抛弃能够飞黄腾达为他带来富贵的法律职务,在附近的沙漠里埋名隐姓,克制肉体的欲望,过着长达6年之久的苦修生活,最后因为身体太过虚弱只能回到人类社会,在梅勒提乌斯的安排下,将才智用于教会的服务工作。但是无论在自己家中或者后来担任大主教的职务,克利索斯托都坚持要实践修道士的美德。他的前任拿丰盛的年俸,维持阔绰的排场和奢华的生活,他则全部将之用来创办医院。受到慈善事业帮助的民众,为了聆听大主教滔滔不绝富于启发的讲道,可以放弃剧院和赛车场的娱乐。他充满雄辩之美的演说都被记录了下来,将近20年来,在安条克和君士坦丁堡广受推崇,一直都被小心保存着,主要是1000多篇布道和训勉的讲辞,使得后世的学者专家能够欣赏到克利索斯托的真才实学。他们一致公认,这位基督教的演说家能够灵活运用高雅而优美的语言,不仅随心所欲收放自如,还能利用他在哲学和修辞方面所有的优势。他掌握了非常丰富的例证、譬喻、概念和想象,对最普通的主题加以反复论证和说明,通晓人性,迫使欲望屈从于德行,用戏剧表演一般的真实手法,揭发罪恶行为的愚蠢和可耻。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辛勤的济世救人工作,激怒了两类反对他的仇敌。其中一类人是深具野心的教士,他们嫉妒他的成功;另一类人就是冥顽不灵的罪人,他们痛恨他的谴责。这些人逐渐联合起来,非要把他扳倒不可。克利索斯托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讲坛上,发出雷霆之声指责基督徒的堕落,但这是向所有听众投出的难以忍受的利箭,并没有伤害和对准任何特定的人士。当他提到财富会带来特有的罪恶时,穷人可以从抨击声中获得片刻的安慰,而数量庞大的罪人谁也不会显得突出,还有人因这种谴责感到身价提高而沾沾自喜。但是在这种金字塔式的阶级结构中,越是接近顶点便越会收缩到特定的对象,像是高层官员、大臣、受宠的宦官以及宫廷的妇女,特别是皇后优多西娅,在少数罪犯中自然犯有多数的罪行。听众要是感到心虚或是自觉有罪,难免会认为这些谴责是别有企图。

     勇敢的布道者揭露公众厌恶的罪行和罪犯,就要承担随之而来的危险。宫廷在私下对其表露出憎恨之情,君士坦丁堡的教士和僧侣也心生不满。他们在大主教狂热宗教激情的感召下,非常仓促进行各项改革。他在讲坛上指责君士坦丁堡教士阶层,那些负责内部事务的妇女打着仆从或修女的名义,不断爆出各种罪恶和丑闻。沉寂而孤独的苦修士自绝于世界之外,受到克利索斯托热烈的赞颂。但是成群结队堕落的僧侣出于享乐和图利的不良动机,经常在首都的街头四处活动。他认为这些人辱没圣职,不仅对其表示蔑视,而且大加攻击。大主教除了大力劝说以外,只能用自己的权势恫声威胁。他在运用教会法规时,不仅热心有余,难免因个人的私心而产生包庇行为,且行事有时欠谨慎。

     克利索斯托性格暴躁,虽尽量按照福音的教诲去爱自己的敌人,但还是纵容特权分子去憎恨上帝和教会的仇敌,很多时候将感情不加控制地流露在脸上。他出于健康和禁食之故,一直保持独自用餐的习惯,这种被敌人指责为不够友善和态度傲慢的习惯使得他那不合群的坏脾气更严重化了。唯有亲切的交谈才能便于了解和处理事务,他却保持独来独往的风格不愿与人沟通,但又毫无戒心地信任辅祭塞拉皮昂。他对人性有深刻体认,却很少应用在下属和同侪身上。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始终认定自己有纯正的动机和超凡的天赋,要扩展帝国都城的审理权,增加教区服务工作的范围,结果被教外人士指为是野心勃勃的扩权行为,自己却认为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他有次巡视亚细亚所属各行省,罢黜了吕底亚和弗里吉亚13个主教的职位,且毫不掩饰地宣称,出售圣职和放纵教规的严重腐化现象已使整个教会阶层受到有害的影响。要是这些主教清白无辜,轻率而不实的谴责就会激起各界人士的不满;如果他们确实有罪,为数众多的同谋发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就得让大主教毁灭,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将他描述为东部教会的暴君。

     亚历山大里亚大主教提奥菲卢斯在背后操控教会的阴谋活动,他是一个活动积极而又喜爱权术的高阶教士,不断夸耀自己巧取豪夺的丰硕成果。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不断提高,使得亚历山大里亚在基督世界从排名第二降到第三,因而产生民族敌视情绪,在他与克利索斯托的争吵中更形加剧。提奥菲卢斯受到皇后的私人邀请,在君士坦丁堡登岸时带着一大批强健的埃及船员,要是遭遇到群众的拒止可以壮大声势。还有一群主教追随在旁,用来确保宗教会议获得多数的表决。宗教会议在卡尔西顿郊区称为橡树园的地方举行(403 A.D.),鲁菲努斯在此建造了一所庄严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议程一共进行了14天。一个主教和一个辅祭公开指控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提出47项无关紧要而且捕风捉影的反对意见,听来像是立场公正而且无须辩驳的颂扬。会议接着四次指名召唤克利索斯托到会,他仍旧加以拒绝,认为自己要是落在势不两立的敌人手中,个人和名誉都无安全可言。于是提奥菲卢斯这批敌人,很机智地避开了具体的指控,转而谴责他态度傲慢拒不服从教会的命令,很仓促地公开宣判免去他的职务。橡树园会议立即咨文呈报皇帝,请求批准和执行他们的判决,同时暗示,这个胆大包天的传教士曾经辱骂优多西娅皇后是耶洗别,完全可以治以叛国罪。大主教不容辩驳罪状就遭到逮捕,在一个皇家公差押解下穿过城市,经过很短的一段航程到达黑海入海口上岸,不过两天工夫就被光荣召唤地回去。

     君士坦丁堡的人民都忠于克利索斯托大主教,开始时只是对大主教的免职感到十分惊异,表示出沉默的抗议,突然之间全城一致爆发不可抗拒的狂怒。提奥菲卢斯赶快逃走,但是那群僧侣和埃及船员组成的乌合之众,被毫无恻隐之心的民众杀死在君士坦丁堡街头。接着发生的一场地震说明天意,暴乱的人潮冲向皇宫的大门,皇后感到恐惧和悔恨,跪倒在阿卡狄奥斯脚前,承认只有恢复克利索斯托的职位,才能换取公众的安宁。博斯普鲁斯海峡布满数不尽的船只,欧洲和亚洲的海岸到处张灯结彩,从港口一直到主座教堂,大主教在人民的胜利欢呼声中凯旋。他不等另一次宗教会议行使职权,合法修正原来错误的判决,就很轻易地同意了恢复原来的职务。克利索斯托完全忽略了对手的实力,根本不在意悬在头上的危险,还是任由宗教的热情和愤怒的个性一意孤行,特别是对妇女的罪恶提出了严苛的控诉,几乎等于是在圣索菲亚教堂里对着皇后的雕像,宣告她那些亵渎神明的作为。他那极为不谨的言行使敌人得以向优多克西娅报告,或是故意捏造著名讲道辞的开头一段话,让个性倨傲的皇后大为光火:“希罗底又在发怒!希罗底又在跳舞!她又在要约翰的头颅。”对于一个女人,同时是一个统治者的人来说,这根本不可能获得她的饶恕。

     皇后在很短一段时间内装出一副休战的态度,其实只是为了商议出最有效的办法,使大主教在受尽羞辱后绝灭。人数众多的东部高级教士代表大会在提奥菲卢斯的遥控之下,经过他的指使和授意,丝毫不能保持公正的立场,他们肯定了上次的判决完全合法有效。一支蛮族分遣部队开进城市,用来镇压人民的反抗情绪。在复活节前夕的守夜大典中,庄严的洗礼被士兵的粗暴行为所中断,赤身裸体的入教会众感到羞怯而惊慌不已,基督教的神秘施洗仪式因外人的闯入而受到破坏。阿尔萨修斯占领圣索菲亚教堂和大主教的宝座,正统基督徒只有撤退到君士坦丁堡几个浴场,后来离开城市去到野外,仍然受到警卫、主教和官员的追捕和凌辱。在克利索斯托第二次也是最后遭到放逐的苦难日子(公元404年6月20日),主座教堂、元老院大厅和邻近的建筑物燃起一场大火。一般人认为这场灾难的发生,是受迫害的教派在绝望下的反抗行动,虽无实据却有此可能。

     设若西塞罗自愿放逐以维持共和国和平,一定会被认为功在社稷,但克利索斯托的降服,却是身为基督徒和臣民无可规避的责任。心存报复之念的皇后不愿接受他卑躬屈膝的请求,拒绝让他到西济库斯或尼柯米底亚去定居,坚持去遥远而荒凉的小亚美尼亚为放逐地。所在的市镇位于塔鲁斯山区的一条山脊上,她暗地里怀有恶毒的念头,大主教在炎热的夏季穿越小亚细亚几个行省,一共有70天艰难而危险的行程,会遭到伊索里亚人的攻击。他们对僧侣抱着无法化解的仇恨,处于这种内外交迫的威胁下,必将置克利索斯托于死地。然而他最终还是安全到达了拘禁地点,在库库苏斯和附近的阿拉比苏斯度过了3年,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日子。他的品格因未居高位和受到迫害而被神化,人们不记得他在职时的缺失,异口同声推崇他的才华和德行。整个基督教世界都用尊敬的眼光注视着塔鲁斯山区那块寂静的沙漠。大主教受到不幸遭遇的刺激使得心灵更为活跃,在隔绝的环境与最遥远的行省保持着严肃而密切的通信。对于分散在各地的会众及忠实的追随者,他教诲他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催促他们拆除腓尼基的庙宇,根绝塞浦路斯岛的异端,扩展教区工作,向波斯和西徐亚传播福音。经由他派出的使臣与罗马教皇和霍诺留皇帝进行谈判,从不公正的宗教会议大胆上诉,一直上诉到主张自由权利的全国大会所指定的最高审判法庭。

     声名显赫的流犯仍保持独立奔放的心灵,但被监禁的身体却任由压迫者报复。他们滥用阿卡狄奥斯的名义和权威,下了一道命令,立即要把克利索斯托从当地迁到皮提乌斯最遥远的沙漠。他的守卫忠实执行无比残酷的迫害,使得他还未抵达黑海的海岸,就在本都的科马纳去世,享年60岁(公元407年9月14日)。后代人士都承认他的清白无辜,赞许他的功业德行。东部的大主教为他们的前任过去曾与克利索斯托为敌而感到无比的羞愧。罗马教皇下定决心恢复死者的名誉,陆续将这批人全部免去圣职。(克利索斯托的继任者阿提库斯,在公元418年将克利索斯托的名字镶嵌在君士坦丁堡大教堂的彩色窗户上,过了10年他被尊为圣徒。西里尔继承他叔叔提奥菲卢斯的职务,迫于形势也只有屈服。)

     在他过世30年以后(公元438年1月27日),在君士坦丁堡牧首和人民的恳求下,遗骨从偏僻的墓地被运送到帝国的都城。狄奥多西二世前往卡尔西顿亲自迎灵,以他有罪双亲阿卡狄奥斯和优多克西娅的名义,俯伏在棺木上恳求受害的圣徒给予宽恕。

图片来源:推特用户@365RomanDays


Saint John Chrysostom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