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流 我大学时候的桌面布置


大学时候的上床下桌,桌子上一大堆东西。大概是大四快毕业,桌子上东西最多的时候。
笔记本:Y450,上大一时候买的。
副显示器:联想的一块15寸的二手显示器,1024*768,20世纪头十年最基础的液晶显示器。买来时候内置电源就是坏的,拖着一台外置的12V电源。所以便宜。
后来呢~
1st!12V外置电源烧毁。我把显示器拆开,把里面12V电源焊下来,然后焊出了三根线,引出了12V和5V电源,然后找了一个捡垃圾的台式机电源,带起来。自然,那个台式机电源使用短路绿黑的方式启动。
那次我意识到了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线损。5V电源在20cm长的线上,就会损失掉接近0.5V电压,导致末端电压不够启动显示器。无奈之下我只能尽可能将5V电源线缩短。
2nd!外置5V越来越不好启动显示器了。接线处稍微松动一点副显就无法点亮。于是……在显示器内部装了一个带散热片的7805降压管,内置5V,把显示器成功改装成了12V单电源供电。
3rd!过了大概一年,有一天这个显示器又点不亮了。用手电一照,啊,背光没了。再次拆开后盖,把灯管升压板拆掉,装口袋里去本地电脑市场扫货。40块钱买来一块新的升压板,装上,OK~又亮了。
就这样这个280块的二手显示器,从大一第一天用到了大学最后一天。
台式机:865G+奔四2.8E+1G DDR400+1T*2硬盘+GF4 MX440显卡。
本来呢,我父母是不支持我上大一就买电脑的。于是我只能自己想办法。思前想后,我决定玩一招暗度陈仓。在去大学报到前几天,我找了一天家里没人的时候,把我之前用的二手零件拼拼找找,组成了一台主机的配置,然后和备件、键盘鼠标、和其他工具一起拿到了一个哥们家的地下室。在地下室里,把这台主机组装好,海绵泡沫塞满,工具和备件也一并塞里。
在去报道出发的前一天,抬着这台主机去了圆通,收件人写我自己,收件地址写还没报道的大学,直接邮走。邮费170块。。。。
到了报道的第一天,趁着还没军训,立即赶到提前调查好的二手电脑市场,拿下那台副显示器。于是~一切OK。
虽说这套配置灰常垃圾,甚至挂两个QQ都会小卡,CF在800*600分辨率下只能跑到30fps左右,但是毕竟是台完整电脑不是~
那时候的显卡是6200GT,标准的DX9显卡。后来在6200GT越来越不稳定之后,换了块GF4 MX440。毕竟大学上了2年,对游戏也丧失了不少兴趣,副主机有没有一块DX9显卡已经无所谓。
在大学的4年里,这台主机主要的任务就是文件存储和XP系统平台。毕竟我笔记本主要系统是win7,在需要一个完整的XP系统时候,这台电脑是最合适的
桌面照明:36W暖色荧光灯管
这个灯管是我整个桌面最“赛博朋克”的玩意。荧光灯管嘛,属于真空放电管,19世纪尖端科技YES√。在控制上我买了个220V的小交流继电器和两个220V按钮,接成了一个带自锁的继电器回路。按下接通按钮,继电器啪一声吸合,灯亮。按一下灭灯按钮,继电器又啪一声释放,灯灭。ye~仪式感满了。继电器还同时充当了笔记本散热座的支架。这么一堆220V的导线,继电器接线柱还裸露着就扔在了笔记本散热座下面,大学时候真的莽。
至于灯管和显示器怎么固定的,铁丝栓的,栓在床下的横担上。
路由器:腾达的一款,忘了什么型号了。
当初选这一款,只有一个理由:天线是螺旋旋钮的,能拧下来。那时候的设想是,在自己寝室的窗台上,挂一个平板天线,把路由器的信号发射到校园空间。这样在部分区域,我就无需手机流量就能上网。是的,那时候3G还没大面积普及,更别提4G了。一根天线拧下来接平板天线,另一根不用,负责覆盖自己寝室。
但是呢,我不靠窗,得在屋里拉网线,拉插排,墙面固定天线之类,想想还是没做。毕竟需求没那么大。
其他杂物:右边角落有个台式机电源,是副显示器的电源,也是那个纸盒子下面CDROM的电源。特地买了一台带耳机插孔、播放按键和音量旋钮的CDROM,插上耳机,放入一张CD,用CDROM面板上的按钮听歌,嗯嗯,仪式感MAX*2。
另外,还有一台二手的索尼CD机,也算是制造仪式感的一部分。那台相机,是富士的F85,随身长焦。就是因为天天背包里都带着,结果螺丝震没了几个,大四时候已经只能拿透明胶带缠住用了。
手机是魅族的M9,也是二手货。前黑后白地用了2年多,毕业后近一年还在用。
移动硬盘盒是元谷科技的3.0硬盘盒,那个年代少有的几款USB3.0硬盘盒。全铝,直到现在还在用。
鼠标垫是魅族M8的。上面的钱夹子也用到了现在。
以上~就这么多。我大学时候的桌面在大二下学期基本成型,就这么用到了大四毕业。别人搬寝室半天,我得完整地一天才能搬完布置完。
那时候真是,能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