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 只是小挫折,腾讯并没有折戟数字藏品业务
多弗朗明哥
近日腾讯新闻APP发布公告称由于业务调整,从本月1日起,腾讯新闻APP将暂停数字藏品的售卖服务。对于已经购买了数字藏品的用户,可以去新版腾讯新闻APP查看。
从公告的前半部分看,腾讯似乎放弃了数字藏品业务。但是你如果看完了整个公告的话,后半部分则是迎来了转折,因为借着公告,腾讯趁机安利了自家的另外一个数字藏品APP——幻核。
同样是数字藏品业务,腾讯的做法也是“双重标准”:一个是暂停,一个是推荐,这背后能够折射出腾讯什么样的思考逻辑呢?本期的锐评,明哥来带你揭秘。
集中力量办大事
根据腾讯的业务架构划分,搞数字藏品的腾讯新闻APP与幻核APP都属于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即便如此,由于腾讯“田忌赛马”的企业文化,即同样的事物,会有多个不同的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腾讯新闻APP中的数字藏品数据没有跟幻核APP打通,使得用户体验有些割裂。
外加上与其他平台相比,腾讯新闻APP发布的数字藏品并未有很好的销量,部分作品处于滞销状态;而幻核APP自去年8月上线后,因为没有开通转增及二级市场功能,平台上的数字藏品销量也不容乐观。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6月,幻核APP曾发布《弘一法师书法格言屏数字臻品》系列和木板水印《十竹斋画谱》系列,这两款数字藏品均未售完,幻核将其进行了锁仓并关闭交易处理,与其他数字藏品详情页中“已售完/已领完”标示不同的是,滞销的藏品被标注为“已结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腾讯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它的数字藏品业务则是做到了业内第一。根据新知榜、繁星超越、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联合发布的国内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排行榜显示,阿里巴巴旗下的鲸探、阿里数字拍卖包揽了冠亚军,而腾讯的幻核排在第四位,影响力略微弱于阿里巴巴的两大数字藏品平台,至于被暂停数字藏品业务的腾讯新闻则是排到了第44位,排名很靠后了。
要知道除了电商与社交领域之外,腾讯跟阿里巴巴的竞争,其结果大多数是二者包揽了业界的前两名,例如在移动支付领域,根据艾瑞咨询发布《2020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数据报告》,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以55.4%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腾讯的财付通以38.8%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然而到了数字藏品领域,腾讯排名比阿里巴巴靠后也就算了,居然排名还比阿里巴巴以外的HOTDOG还低,实属是让腾讯有些不服气。
于是乎我们推测腾讯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做数字藏品业务的各个部门进行“关停并转”,停止内耗,集中力量把数字藏品平台做大做强,以便与阿里巴巴的数字藏品平台掰手腕,说不定QQ音乐APP上的TME数字藏品平台距离“关闭”也不远了。
数字藏品赛道持续火热
除了竞争对手阿里巴巴的原因之外,在明哥看来让腾讯决心把数字藏品平台做下去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数字藏品赛道持续火热。
销售额方面
根据智研咨询整理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藏品销售额为1.5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5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2026年,中国数字藏品销售额将达到151.12亿元。
参与者方面
截至2022年6月15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数字藏品发行平台数量已经突破500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2月,国内数字藏品平台为有100余家,这些数字藏品平台,既有互联网巨头、中小企业,也有国企、央企等“国家队”身影。
应用场景方面
像个人资料图片(PFP)元宇宙、艺术收藏、游戏、体育、文物、音乐等等都可以上链,以数字藏品的形式发行,可以说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很广泛,因此发行量也成井喷之势,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收藏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在2021年各大平台发售物品数量达到460万个,总发行量市值高达1.6亿元。
政策方面
36氪整理的资料显示,我国的政策对数字藏品基本以引导与规范为主,旨在促进数字藏品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区块链作为支撑数字藏品发展的底层技术,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2021年,工信部和网信办发布政策,推动区块链与数字藏品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同时,业内相关协会与企业联合发布行业自律条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由此看来,数字藏品已经成为诸多企业进行元宇宙布局的下一个“风口”,这对于上市公司腾讯来说,吸引力很大,做数字藏品平台既能给投资人“讲故事”,以便拉伸股价,也能从中获利。有媒体报道称,靠做数字藏品,某平台的日流水过亿元,支付机构每天赚百万元。
数字藏品存在风险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数字藏品火热的一面时,也得看到它的另一面——风险,具体有以下几个:
1
炒作、割韭菜
由于数字藏品是新兴的事物,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因此炒作、割韭菜成为了数字藏品的一大乱象。以某平台发行的“大话西游之金箍系列”藏品为例,首发价格为99元,但在二级市场,已被炒到了超过2万元;“大闹天宫系列”数字藏品“玉皇大帝”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叫到48410元,甚至曾经一度逼近10万元。
有业内人士透露,曾经在A股经常出现的庄家坐庄手法被数字
藏品的一些不法平台和玩家利用,他们往往先以低价藏品吸引用户,然后把这些藏品价格突然抬高制造轰动效应。吸引用户高价买入,等用户卖出藏品时,由于没有人接盘,这些藏品价格便一路下跌,买入的藏家被套牢。
2
版权纠纷
数字藏品是数字文化产品,数字文化产品不能侵权盗版,可是一些数字藏品平台为了赚快钱或者资质不达标等,发行了一些侵犯版权的数字藏品,引发了版权所有者的声讨。
前阵子,徐悲鸿美术馆曾发微博称,某些数字平台以徐悲鸿先生的名义为噱头发售相关数字藏品,这些数字藏品的原始作品有些为假冒作品,有些不能提供完整的溯源证据,有些作品与徐悲鸿先生根本无任何关联。
3
平台跑路
前面我们说到数字藏品平台大有可为,这就让一些不法分子闻风而动,也成立了相关的平台从事数字藏品业务,在收割完一些韭菜之后,就传出了跑路的消息。
早前某数字藏品平台的一则公告在各大社交平台流传,该公告称,“因经营不善跑路,各位韭菜们好自为之,已经财富自由的各位后会有期。”公告中,直言客户为韭菜,用如此戏虐口吻直言跑路,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尽管后面该平台出来辟谣,但是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很难挽回消费者对其的信任。
针对数字藏品存在的风险,国家与行业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在本月中旬的2022可信区块链生态大会暨首届信任科技大会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所副所长魏凯发布《可信数藏计划自律守则》和可信数字藏品平台名单。目前已有央视网、百度、京东、趣链、红洞、纸贵等36家单位正式签署该《守则》,后续将严格遵守《守则》要求,严守行业底线。本文的主角腾讯也进入了可信数字藏品平台名单。
总结
腾讯之所以整合旗下的数字藏品平台,在明哥看来,主要是因为它在跟阿里巴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外加上数字藏品赛道火热,有利可图,腾讯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风口”。
有传闻称腾讯正计划在本周裁撤幻核业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过幻核方面则是表示目前运营一切照旧。目前在筹备APP全新版本,和升级旧数字藏品体验,新数字藏品的发售会延后。
考虑到腾讯已经是可信数藏平台的首批成员之一,因此明哥推测就算腾讯裁撤了幻核,也会推出新的数字藏品平台,毕竟这个赛道,腾讯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有了腾讯大品牌+中国信通院权威认证的双重BUFF加持,也为腾讯数字藏品业务的继续存在与扩张奠定了基础,说不定很快我们将见到越来越多的数字藏品上架腾讯的平台。
VRAR星球,为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业界提供国际新闻、展会活动、实践指南、案例研究、行业报告及白皮书等前沿资讯;作为世界VR/AR协会官方授权中国代表处,负责招收该协会中国会员;打造全球第一的VRAR互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