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走”孩子分离焦虑严重怎么办?合肥军海心理医生来支招
很多父母特别是母亲在离开孩子外出工作或者送孩子去上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情况,那就是:儿童分离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是儿童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儿童在离开母亲,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惊恐、躲避反应,这时会出现痛苦、愤怒的情绪,以及求助、反抗、警惕、谨慎等行为。分离焦虑在婴儿5-6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儿童如缺乏分离焦虑,表明其存在非安全性依恋。分离焦虑促使儿童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儿童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婴幼儿处于分离焦虑情绪下时,其身心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睡眠不好,易受惊扰,食欲不良,甚至出现行为问题。如果这种状态过重、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儿童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国外学者进行的大量分离焦虑的研究证实了分离焦虑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影响。若分离焦虑带来的压力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则儿童将出现无法融入团体情境,对照顾者之外的其他人缺乏适当反应,甚至会出现亲社会行为缺乏等状况。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儿童分离焦虑障碍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呢?这里合肥军海心理中心经过多年临床经验,为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分离焦虑的预防和干预
1.分离焦虑的预防。
(1)提供爱和支持。
养护者应帮助儿童处理矛盾。尽量避免用不给予爱的方式作为惩罚儿童的手段;在儿童维护自己正当的独立性时,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帮助儿童处理愿望与规则间的冲突。
(2)满足儿童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自尊心的需要。
让儿童做一些使其感到安全的事情,不仅要考虑身体上的安全,还要使儿童感到他的行动受到成人的支持。当儿童在行动中受到挫折或找同伴被轻视的,成人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及时帮助他们消除顾虑。
(3)鼓励独立性和创造性,回避可能导致怀疑、羞耻或内疚的反应。
当儿童希望自己独立做某件事时,成人要有耐心,不要随便给予帮助或代办,除非儿童自己提出请求或确实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在儿童表现创造性时,成人要给予极大的鼓励。
2.分离焦虑的干预
(1)行为干预。
这是指运用行为疗法干预分离焦虑,把干预的重点放在孩子的外显行为上,并不考虑焦虑产生的内在原因及情绪冲突。研究者以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发现运用系统脱敏、强化、情绪意象、应激管理等技术可以对儿童进行各种形式的行为矫正。
(2)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分离焦虑的重点,在于教给儿童几种主要的技能,即教儿童认识到分离时的焦虑情绪,并识别他们自身对焦虑的反应,使他们能够识别出在分离情境下的消极想法,并鼓励他们运用一些应对策略来减少或消除症状。此外,还应教会儿童评估他们所使用的成功应对策略。家长参与的认知行为干预过程,可加强儿童应对策略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干预效果。
以上就是合肥军海心理中心为各位家长提出的关于家长如何消除儿童分离焦虑障碍的建议,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