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局外人

2023-08-25 22:59 作者:广羽兮  | 我要投稿

有许多书的开头第一句很惊艳,让人印象深刻,局外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谁知道呢? 跟老板请假,他好像不大情愿,“这事儿可不赖我”。 好幽默啊! 腰封上写的是再现原著冷静、克制而又漫不经心的叙述风格。 把妈妈送去养老院,最近一年没怎么看她,因为需要占用一个星期天,还不算赶车、买票,坐两个小时的车,这可是很耗神的事情。 为什么让我想到了我妈? 又要讨论孝了吗?算了,这个以后再探讨。 周围却都是单调的色彩,熔化的柏油是黏糊糊的黑色,人们的丧服是死气沉沉的黑色,灵车是漆黑铮亮的黑色。我有点迷失在这些单调乏味的色彩里。 豆大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滑落,但由于他脸上纵横的皱纹的阻隔,泪水竟然流不下去,只是顺着皱纹在脸颊上扩散、分叉,最后又聚合在他那张心力交瘁的脸上形成了一张滑润的水膜。……以及我想到自己即将上床睡上十二个钟头时内心的喜悦。 送葬途中的描写很棒。 和玛丽一起游泳,看电影。回到家在窗边看外面的世界。 老萨拉玛诺和他的狗。雷蒙,仓库管理员,实际上是拉皮条的? 明亮的阳光打到脸上时,我感觉像是挨了一记耳光。 默尔索总是无所谓的态度。 看见他们星期天出去玩真的好羡慕啊! 和玛丽去雷蒙的朋友马松的海滨木屋去玩。 就这么站在大太阳底下,任凭阳光像滚烫的雨水一样浇在身上。 沙滩上,大海仿佛也在急促地喘息着,吞吐着一排排细小的浪头。 不管是沙砾上,还是白色的贝壳上,或者一片碎玻璃上,只要反射过来一道亮光,都像是一把利剑朝我劈来。 白昼不仅没变,似乎还在这金属熔浆般的大海上抛了锚。 隔着这层泪水和汗水混合而成的水帘,我什么都看不见,只觉得太阳像一面巨大的锣鼓,在我额头上敲打出巨响。 滚烫的刀光穿过了我的睫毛,直直刺入我痛苦的眼睛。 但这四枪仿佛沉重的敲击,在我的厄运之门上急促地叩了四下。 在法庭上,默尔索说过都是太阳惹的祸。本书对太阳,对热的描述太真实了,我读着都感觉热。送葬途中的热,和杀阿拉伯人时候的热,好像关联起来了,杀人动机就这么简单? 对热我深有体会啊!热起来会感觉烦躁,心情就会激动。 进监狱先和一群阿拉伯人关在里面,有点黑色幽默。 探视不是单独的啊?一群人在一块儿见面,这些喧闹声很难受。 在我被监禁的最初一段时间里,最让我痛苦的,其实就是还有一些自由人的念头。 我还想着去海滩,朝大海走去。我想象一排排的海浪,冲到我的脚下,打湿我的脚掌;想象自己纵身跳入水中,那种畅快淋漓的解脱。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感觉到牢房的四壁如此逼近,充满了压迫感。 经常被对女人的欲望所折磨。 哎,我也。 自从我学会了回忆过去开始,我便再也感觉不到烦闷。 可以消磨时间。 报纸上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故事,一个男子在母亲姐姐的旅馆住宿,多年未见,没认出来想给个惊喜,露了财,结果被用榔头打死。 恐怖故事啊,不寒而栗。 这是主旨吗? 人就不应该在别人面前演戏。 序言里也说,那就是他拒绝说谎。 时间漫长起来简直度日如年,还彼此交叠在一起,一天连着一天,最终界限消失,原本给它们定义的称呼也都不复存在。对我来说,也只有“昨天”和“明天”这两个词,还保有着原本的意义。 每到傍晚就在我耳边回荡的声音。原来,这段日子里,都是我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没有人能够想象,监狱的夜晚是什么样的。 对监狱的描写,虽然没再里面待过,已经感觉到窒息了,自由真好啊,我现在自由吗?我现在跟在监狱里有什么区别吗?心如死灰?真累啊!真想解脱,可还得咬牙坚持。 第二部第三章是庭审阶段。 在自己母亲下葬 的第二天,就不知羞耻地去放浪形骸…… 我想到了失乐园,凛子也是在父亲守夜当晚和久木发生关系。 庭审结束,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对声音的描述也挺多的,这也是自由的象征?渴望自由。 好像刚才画在夏日夜晚的那条线路,既能通往一场好梦,也能通向监狱的牢笼。 我从来都不会真正对什么事情感到后悔,我关心的都是当下,比如今天或者明天即将发生的事。 真平静啊! 想到了朱光潜的多元宇宙,道德的宇宙。 多得以至于到了最后,我只感觉到早晨的炎热在我身上蔓延。 下一个案子要审判的,是一宗弑父案,巧妙的关联,检察官说这两件案子是相形见绌的。 冰淇淋小贩的喇叭响了起来,又涌现出很多过往生活的回忆。 我被困在这里,束手无策,强烈的徒劳感涌了上来,卡在我的喉咙里,现在我心中只剩下一种强烈的渴望,那就是希望这一切尽快结束。 庭审有种把默尔索排除在外的感觉,他自己都说,没说几句话。真就是局外人了。 检察官一直把案子和他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相提并论,但这个案子和他母亲有什么关系呢?这就代表冷漠和冷血吗? 问是否是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人,饭馆老板只承认是个不说废话的人。 行刑方式是断头台吗? 命运的齿轮转动,开始思考怎么活下去了,人还是畏惧死亡的啊! 然而,不管我如何思量,都没有任何机会能够让我实现这种奢望,一切都禁止着我,无边的铁幕牢牢禁锢着我。 存在着荒谬性和不确定性。从这一决定做出的那一刻起,它的效力就如同我身后紧靠的这面墙一样真切,一样牢不可破。 我也在想,这种英美海洋法系,陪审团制度。 本身就是一个很不精确的概念。都大大降低了最终决定的严肃性。 我一向不喜欢措手不及的感觉。如果有什么事情要降临到我头上,我更希望自己能有所准备。 让人唏嘘,加缪就是被车祸这种措手不及的事故带走的,真是可惜,才47岁,英年早逝。 不知道当时的细节,是当场死亡,还是抢救了的。 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么,怎么死,什么时候死,就都不重要了。 神父来了,一直想传教的那个,想让主角承认有上帝的那个,甚至说没从这漆黑的墙面上,看到一张神圣的面容浮现出来吗? 默尔索被激怒了。 能让我回忆起这一世的,就是我想象中的来世。 我曾经以某种方式生活过,只要我愿意,我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生活。 在我所走过的这段荒诞的人生中,从我遥远的未来,一股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扑面而来,这股气息所到之处,使得别人向我呈现的一切假象都原形毕露,所谓未来的岁月也并不比以往的更加真实。 又听到了声音,还有气味。 这夏夜不可思议的静谧,像潮水一样将我的全身淹没。 一个个生命即将消逝,四周包裹着的黑夜,依然像是一段忧郁的间歇。 “从头再来”的游戏,想要解脱。 为了让一切有个了结,为了使我不再觉得那么孤单,我还是希望我行刑的那天,能有多一些人来看我,希望他们用憎恶的叫喊声来送我最后一程。 从容赴死。 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 只有拿一生中最险恶的逆境下支撑我的信念来应对。 艺术家就是在自我与他者不断的交往中、在半途不可错过的美景中、在无法抽离的群体中慢慢锤炼自己的。 今天的作家不应为制造历史的人服务,而要为承受历史的人服务。 拒绝谎言。反抗逼迫。 这代人,生于一战之初;伴随早期的工业革命进程,又遭遇希特勒的暴政,二战,集中营惨案,整个欧洲满目疮痍、狱祸四起。如今,他们又不得不在核毁灭的阴影下。 这一代人继承的历史是腐化的,混杂着失败的革命、疯狂的技术、死去的神祗和疲弱的意识形态。 作家的本职。除了战斗者,他们没有其他头衔。 他们脆弱却执着,虽得不到公正却向往公正,众目睽睽之下不卑不亢地构思,永远在痛苦与美好之间徘徊,在历史毁灭性的运动中以及其自身双重的存在里,抽丝剥茧般最终完成自己的创造。 四叔下面有个评论写的很好,怎么显示账号已注销。 我非常喜欢​默尔​索这个形象的,他的内心不冷漠,他能在窗边看上一整天的街道,能在监狱里一点点回想起各种生活中的要素,他让我觉得他是非常热爱生活的。他与生活无时无刻不连接着,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此时此刻的生活上,因此他对母亲的爱并没有带来悲伤,母亲死了,就是这样,他完完全全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继续过他的生活。 他表面的冷漠最终却是一种爱,即使世界这样荒诞,他还是热爱他的生活。我的观念被这样一个人深深地冲击了。​ 还有一个评论,木棉,木涵。 默尔索和世界隔了一层。或许在他真正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他才认识到了自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自己就是个局外人。 之后再看看上译版的吧! 本来打算下本看西西弗神话的,粗略翻了一下,好像很复杂,我现在这个环境看这种,看不进去啊,不能深入,沉浸。

局外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