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装甲部队发展史【三 革命性的设计 豹1时期】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随着北约“最终防线”前移至威悉河附近,对西德的防务要求也逐渐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作战能力,西德国防军推出第二期陆军编制(1959-1970),此时掷弹兵师改称装甲掷弹兵师,战斗群指挥部被取消,代之以灵活的小型旅级单位,诸兵种组成的小型旅可迅速做好战斗准备
其扩军工作也随之进行,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11装甲掷弹兵师、第12装甲师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被组建起来
在施特劳斯重新评估西德的国防采购和美国的军事援助时,西德联邦总理阿登纳和法国总统戴高乐开始了他们的长期合作,两位政治家都希望在美国和英国之外为国防和经济发展等问题找到共同的欧洲解决方案,尽管阿登纳意识到德国未来的安全取决于美国和北约,但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倾向于戴高乐的“欧洲独立”设想,事实上早在1957年初他进入第三个总理任期时,就在进一步宣扬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性
阿森纳希望赋予德国“独特的大陆身份或欧洲身份”,这种身份将不列颠群岛排除在外,而美国虽然是盟友, 但却在欧洲共同体之外,其是对抗东方的盟友,但不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领导者,在这一点上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找到了共同点, 两人都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欧洲身份,同时保持对苏联及其东欧卫星的不信任关系 为了达成进一步的“欧洲联合”,德法双方不断为西方防务做出了各种的努力,其不仅包括此前失败的欧洲防务共同体,也包括法德共同努力设计和制造的所谓真正的“欧洲坦克”,即“欧洲标准坦克”
1957年6月至7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法国就一项联合项目达成一致,准备开发一种重量为30吨、 功率重量比为30马力每吨、宽度为3.15米、高度为2.2米、最大道路速度为65公里/小时,装备105毫米火炮和2挺机枪的坦克,德法都希望这种新武器能对抗苏联已经取得成功的T-54/55及其继任者T-62坦克 达成一致后,德法双方的四个队伍开始了坦克的设计,当法国人专注于设计和建造最终成为AMX-30的坦克时,德国人尝试了两种不同的设计 (这一做法和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大多数坦克时所做的一样) 两支开发新坦克的队伍主要由二战期间德国坦克的一些著名生产商组成,以保时捷和亨舍尔为首 A队是保时捷(波尔舍),容格,卢瑟,约丹,马克 B队则是瓦耐克,莱茵钢铁,亨舍尔 实际上还有C队,但其没能及时准备好原型 德国国防部先选择了A队的版本, 并授予生产商一份26辆配备韦格曼制造的炮塔的车辆的合同,不过因为德国官员对炮塔设计并不满意, 所以他们也授予了B队一份额外的合同来购买六辆带有莱茵金属炮塔的车辆,不过B队交付了两辆车后德国官员就取消了合同的剩余部分而最终选择使用A队推出的版本,这种车辆现在拥有一个经过改进的扭力悬架、 一台10缸柴油发动机和新的变速器,还有得到改进的火控系统和一门英国L7 105毫米火炮 在试验开始之前,国防部就订购了50辆A队的车辆,在A队的设计与法国AMX-30进行了一年的实地试验后,西德联邦议院国防委员会在1962年至1963年决定继续生产西德设计的坦克,该型号后来在1963年10月被命名为豹1坦克 德国联邦议院和国防部将坦克生产的合同授予慕尼黑的克劳斯·马菲公司,该公司是豹1主战坦克生产的主要承包商,而基尔的克虏伯·马克则被授予装甲回收车、 装甲工兵车和装甲桥梁车的生产,除了特种车辆外, 克虏伯-马克同样为联邦国防军制造了少量豹1主战坦克
就其相对于AMX-30和竞争对手美国M-60系列坦克的优势而言,豹1坦克被证明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在欧洲战场之上,该坦克有着如下优势: (1)全景视野,高效率的武器让作战监视效果更好,指挥官能够更好地感知态势 (2)车组内部更合理的任务分配 (3)更高的战术水平和机动性 (4)得到增强的河流穿越能力 (5)易于运输 (6)发动机的易损性较低,续航能力更强;(6)首次纳入NBC保护系统和通风系统 (7) 车组人员可接受的人体工程学 (8) 整个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预期寿命更高。 因为豹1坦克整体上的成功,它在国际上成功站稳了脚跟,60年代时这种坦克火力可靠,机动性出众,在公路和越野行进方面都超过了其他主战坦克 在和美国M-60系列坦克和英国百夫长坦克之间的射击比赛中,豹 1被证明是一种革命性的坦克,它直接对抗着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进入苏联前线服役的新型T-62坦克,但这样一种优秀的坦克同样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它的炮塔设计,事实上M-48A3坦克那样类似苏联T-54/55的炮塔对其乘员的弹道保护比豹1要好得多,为此德国设计师曾辩称豹1的设计是侧重于有效的火力和机动性而不是重型防护,实际上,这种坦克也只有中等强度的装甲,对小口径自动加农炮和重型机枪起防护作用 之所以豹一被要求机动性优先,火力次之,装甲并不那么重要,是因为那是人们认为无论如何坦克装甲都不可能真正抵御聚能装药武器,而且人们怀疑未来的冲突会涉及核武器,而那时没有任何的坦克可能抵御核武器 将豹1的成功设计发扬光大的是联邦国防军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基于其底盘和车体开发的各种功能车辆,包括布雷车,桥梁车,教练车,防空车等 豹1在出口方面也是最成功的坦克之一,其问世后很快被一些北约成员国和其他盟国购买,包括比利时(1968 年),荷兰(1969 年),挪威(1970 年),意大利(1971 年),丹麦(1976 年),澳大利亚(1976 年)、加拿大(1978 年),土耳其(1980 年)和希腊(1981年) 豹一坦克总共建造了 6,485 辆,其中4,744辆是主战坦克,1,741 辆是其它类型,尽管如今德国已经不再直接使用这种坦克,但仍有一些豹1在巴西,智利,希腊,土耳其等国服役
编制方面: 此时(第二期编制时期)的装甲师由2个装甲旅和1个装甲掷弹兵旅组成 下辖师部和师部连、2个装甲旅、1个装掷旅,1个装甲猎兵营、1个装甲工兵营、1个装甲防空营、1个装甲炮兵团、1个装甲通信营、1个卫生营、1个轻型野战维修连、1个军需连、1个宪兵连、1个装甲侦察营、1个师乐队 装甲掷弹兵师由2个装甲掷弹兵旅和1个装甲旅组成 下辖师部和师部连、2个装掷旅,1个装甲旅,1个装甲猎兵营、1个装甲工兵营、1个装甲防空营、1个装甲炮兵团、1个装甲通信营、1个卫生营、1个轻型野战维修连、1个军需连、1个宪兵连、1个装甲侦察营、1个师乐队 而装甲旅下辖旅部和旅部连、2个装甲营、1个装甲掷弹兵营、1个装甲炮兵营、1个支援营、1个装甲侦察连、1个装甲工兵连、1个装甲防空连,每营54辆坦克 1963年为止西德联邦国防军作战序列为: 第一军(北部) 第1装甲师 第3装甲师 第11装甲掷弹兵师 第二军(南部) 第4装甲掷弹兵师 第10装甲掷弹兵师 第12装甲师 第1山地师 第1空降师 第三军(中部) 第2装甲掷弹兵师 第5装甲师 第7装甲掷弹兵师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和日德兰地面部队指挥部 第6装甲掷弹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