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满一夏社会实践队对于十堰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探讨

2023-08-16 21:01 作者:qaq救救非酋吧  | 我要投稿

学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专业班级: 物流221,物流222 作者:   “红满一夏”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 实践报告正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处社会的责任和角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问题、了解弱势群体的状况,从而培养出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同时提供了一个与课堂学习不同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经验。通过实地参访、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中积累实践经验和技能。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社会调查与研究的方法、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在课堂学习中难以获得的宝贵经验。社会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逐渐明确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生涯目标。 在当今现代教育中,国家格外强调党史教育和红色教育,在此教育中红色文化是老师强调的重点。红色文化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代表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伟大成果和丰硕成果。红色文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观、革命英雄主义等。它强调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纪念,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激励人民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红色文化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政治意义,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道德力量。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可以加强国家认同感、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这个假期,“红满一夏”实践队决定在十堰市周边调查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以便更深层次感受、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十堰市郧阳区是一块被革命先烈热血染红的的红色土地。在群山之中,先后有六支人民军队在此浴血奋战,开创了包括南化塘镇在内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次留下光辉的足迹。因此郧阳县成为了我们重点参观了解对象。 我们第一个目的地是郧阳培长报纸博物馆。郧阳报纸博物馆是一座致力于展示和保护与郧阳地区报纸业相关的文物和历史资料的博物馆。郧阳报纸博物馆收集、保护和展示与郧阳地区报纸业相关的文物、资料和历史展品。馆藏物品涵盖了不同时期的报纸样本、印刷设备、出版工具、编辑室模型、新闻图片、历史档案和相关文献等。这些藏品反映了郧阳地区报纸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博物馆分了抗战篇、解放篇、成就篇等六个部分进行报纸展览,包含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陕南日报》《北平解放报》《湖北日报》《红色中华》等,记载着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求解放、豪情满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是1745年的线装《邸报》,以及1879年的《申报》、1889年的《京报》。这些报纸最早记述了清朝乾隆十年进士提名的情况,主要记述的便是激昂的中国革命故事。 根据了解,培长博物馆的命名是依据程培长名字而来,程培长先生可谓是毕生都在珍藏报纸,在博物馆名声鹊起之时,很多人慕名而来,程培长总是全程讲解。他自己曾说“其他都是次要的,重点是,我是老党员,要把红色精神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在郧阳的第二个参观地是郧阳革命烈士陵园。如果说培长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是感叹和激昂,郧阳烈士陵园便是感伤和敬佩。感伤的是革命烈士的牺牲和敌人对中国摧残,敬佩的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和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郧阳革命烈士陵园,占地100亩,其中建筑面积15亩。主要景点有:革命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郧阳历史纪念馆、杨献珍纪念馆、宫立章纪念厅、155级瞻仰台阶、瞻仰长廊、绿色园林、花卉等。陵园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松柏茂密,亭塔相依,建筑物群掩映在绿色丛中尽显庄严静谧。郧阳革命烈士陵园内安葬6位革命烈士,镌刻着鄂西北各县、市、区1606位革命先烈的名字,每年十堰市各界代表都要在此举办多次纪念活动,以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在六角形主亭前的映壁上仿书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此话让我们眼泪不禁留下,对革命先烈至于最高的敬意。 想了解红色文化,也就不能仅限于这一点,我们也从十堰市经济发展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方向入手,因此“红满一夏”社会实践队赴丹江口水库景区进行参观,该景区就是一个融合红色文化和旅游业的典型案例。在当地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丹江口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之美誉。丹江口水库来水90%源于汉江,10%来源于汉江支流——丹江。同时我们了解到丹江口水库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也被誉为"长江第一峡"。其峡谷陡峭,河水湍急,山峦叠嶂,景色壮丽。这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充分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在红色文化方面,丹江口水库地处红军长征的重要路线上,是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见证,实践队参观时发现,丹江口水库就是由解放军战士与当地百姓日夜兼程的修建的,所以丹江口水库无愧于融合红色文化和旅游业的典型案例。 丹江口水库作为旅游景区和红色文化地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红色历史。它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也成为了人们追寻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旅游和红色文化的双重意义下,丹江口水库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红色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参观了多个地方之后,我们决定阅读一些红色经典去了解十堰的红色故事,我们便前往了市图书馆找寻书籍,阅读了《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的部分内容。在找寻下,我们了解到两支军队在十堰的光辉足迹,这两支军队为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 1931年5月中旬,贺龙率领红三军在保康县马良坪遭国民党军10多个团的围攻,被迫突围转至鄂西北地区,在整顿过后,红三军创建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在屯驻武当山期间,一位叫徐本善道家人放弃道家身份投身革命,平且指派其弟子保卫贺龙,帮助红军送情报,协助医疗、护理伤病员。当时红三军粮食、弹药、医药比较困难,徐本善总是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还带领弟子赶赴老河口,配合红三军截获国民党51军子弹50余万发。在红三军主力转移之时,嚣张的敌人集结共万余人,疯狂进功,红三军配合当地人民进行反抗,当地县苏维埃政府负责人牺牲多人,徐本善也惨遭杀害。县苏维埃政府被迫迁移吕家河地区。而红三军将士和武当山道众为了人民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伴随着吕家河的歌声在十堰的崇山峻岭中传扬。 在长征到达陕北的队伍中,唯有一路大军的人数不减反增,这路大军就是著名的红二十五军——与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齐名的红军长征四大主力之一。从1934年12月至1937年2月,红二十五军曾在十堰市及其周边地区坚持斗争达两年两个月之久。1935年1月,红二十五军攻克镇安县城后,迅速转至山阳、郧西、旬阳交界,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地方民团和反动政权,发动和组织群众,广泛建立乡村苏维埃基层政权,创建了鄂陕边第一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上旬,红二十五军先后在郧西、旬阳、镇安、山阳等县边界地区和蓝田、商县、山阳、镇安、柞水等县边界地区,开辟了鄂陕边、陕东南两块根据地。这就是我们从书籍和资料中查寻到的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故事,两军与十堰人民生死情是我们难以忘怀的。 在十堰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抛洒过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有英雄们战斗过的足迹。仅在南化塘这座地处三省边陲的小镇,先后就有6支人民军队在此浴血奋战。在这块英灵遍布的土地上,铭刻着共和国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328位将帅的战斗身影。了解到此,我们希望加强十堰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红色文化所代表的精神与信念应是人人知晓,且人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着社会实践的结束,“红满一夏”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便开始自我总结。红色文化从理论上我们知道不少,但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所表达意思一样,不亲身去感受去了解这些红色遗迹和故事,你永远也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有一种红色叫中国红”。通过这几天的参观、听取讲解和了解历史背景,我们整个实践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并体验到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这次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加强了实践队全体成员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学习红色历史和英雄事迹,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民族精神,熟悉并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会生出要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这次实践已经让我们明白新时代青年的大任,我们需要从前辈手中接过中国伟大复兴的大旗。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靠青年,即便我们未来不能成为像毛泽东、朱德等一样的大才,我们也需要像革命军队中的士兵一样去努力为中国做贡献。总之,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整个团队都收获颇多,相信这次经历能激励我们认真学习,能让我们影响深刻。在此同时,“红满一夏”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也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机会。

红满一夏社会实践队对于十堰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探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