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青玉谈诗词】人品与词品

2020-04-30 10:38:58
这是我上次写这篇专栏的时间。
这篇专栏,我写了删,删了写,写了又删。。。已经重复四次了。。。
我觉得道德方面的东西不需要我来教的吧,但是往事历历在目...
我觉得,为了旧体诗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下去,我还是应该写一篇起来,也许可能影响力不大,但是也算起个头,供大家学习参考,共勉!
今天不谈赏析,更不谈创作,我们来谈一谈做人。
大家可以权且把本文当作一个有思想的个人倾诉来看,更可以作为一篇道德说教的文章,但请不要说:“呵,道德这种东西还要你来讲。”希望大家看完!
如何看待 人品与词品 这个思想
“人品与词品”是清代诗词学家刘熙载提出来的,他是第一位把诗人的品格与诗词的内容价值含义结合起来评析的人,这是空前的,但是后来陈廷焯提出批判,他认为应该将人品与词品分别看待,不能以人品定词品,但陈廷焯的思想并不全是批判,他同时也有吸收刘熙载词品说的好的成分,推动了常州词派的发展。
这个概念本来是赏析古人诗词才用到的,但是因为存在偏见太重,所以后来被修改,甚至抛弃,这里我们把它拾起来,作为我们个人的道德准则!
人品与词品 的三种层次
刘熙载把人品与词品分为三个层次,后世人们也有照着他说的去做。
第一层,人品与词品都很好,上等词品。
第二层,人品与词品基本统一,并不靓眼,中等词品。
第三层,人品与词品相矛盾,下等词品。
那么我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做到第一层,上等人品与词品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境界。
唐圭璋老先生,词学大家!他的人品与词品是绝对上等的。
他三十几岁妻子就去世了,他完全可以再娶一个呀,但是他坚持不娶,并且他在谈到李清照改嫁这个话题的时候,永远都坚持说李清照怎么可能改嫁呢?虽然李清照确实改过嫁,但是正是这种固执体现了唐先生对爱情的坚贞以及他人格的高尚。
倾诉我的真实经历
词品好的人品不好的人,我见得多了。
有的人仗着自己写得一手好诗词,百般引起师长们的注意,希望得到重点关注,虽然说也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帮助,初衷是很好的,但是这种追名逐利,强于表现的心态让我有点左右为难。
所以我很迷茫,我和那个人是好朋友,也经常一起讨论小说,填词的一些问题,我学到很多东西,非常感谢,也会尽全力去给予帮助,但是这种心态,我真的有点不敢想象,甚至觉得有点把才华利益化。一般我重来不会去表现我会作诗,我的诗词写的有多好,才华有多高,因为我相对遵守三句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还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全部出自《道德经》。可能是因为我虽然说要儒道互补,却还是偏向道家一点,和那个人更多的是儒家,有点思想上的冲突吧。但我还是希望那个人能够不要有这种想法,诗词不应该用在这些地方,它应该用在文学上,思想上,甚至是政治上、社会上。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就好像两个政见不同的士大夫,但是却又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想给予帮助,尽力引导、挽救,但又碍于我们之间的关系。我现在越来越细思极恐,想逃避,但那可是我的朋友!
我会尽力引导!希望我们两个人都没事!希望我们两个人之间美好的友谊没事!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诗词品都都好之下,人品也是很高的,我也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个境界,大家共勉!

今天的话题有点严肃人啊
那么文末我们开心一下
送大家一句话:
总是有人说你是憨批的,但只有憨批才知道憨批在做的事情能让憨批有多么快乐,快乐到别人无法理解,只能说你是憨批!
唉,写完文章真的有点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