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体系化分析和考点拾遗(八)——化学选择题之元素推断(上篇)

2020-01-23 23:32 作者:云中月小  | 我要投稿

有看到文章说“2020可能是高考最难的一年”。说是主要两个原因:复读生多,新高考实行。

复读生相对过去几年应该有所增加,竞争肯定有,不过招生人数是要看人数比例的,实际影响并不会过大。不过复读生至少经历过一次高考,优势还是有一点的。

新高考的选科模式对高考竞争没什么大影响,更何况还没有全面推行。

需要重视的是2019年可以看到的高考出卷中“不按套路出牌”的迹象,最明显的自然是数学压轴题的大换血。所以,2020年全国卷有可能继承2019年的大幅度创新,不过,个人认为难度上应该会有所降低


不说那么多了,今天元素推断的总结。

元素推断的考法统计,范围:一至三卷2015-2018年。

选项考法统计


首先,考法多,这是自然,不然也成就不了难题。但从中也可以提炼出一些高频的考点——氧化物水化物酸碱性、熔沸点、原子半径、化合物水溶液酸碱性、化合物成键类型。这些多是必修二元素周期律那一章学的东西,这种考法就考得比较深了。选项的考法统计先放在一边,因为——

只要能推出来那几个XYZW什么,问题不就简单起来了吗?

所以各位客官,题干的信息,可得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才行。还得融合信息、大胆推测、仔细证实才行,是不是有点意思?

(曾经)阅览五年真题,发现有四种考法。有如下总结: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考察在选择题里可谓是常驻用户了。近五年看,除了14年Ⅱ卷,其他试卷均有一题,而且题型亘古不变,都是元素推断。但考法值得注意,还是略有不同的。选项部分前面已经总结过,下面对题干的元素推断部分略做小述。

①2017的Ⅲ卷出现了未知周期表给价电子之和的考法,但显然这种考法不会再炮制第二道,因为这种题你只要掌握方法都是会的,只有第一次出现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之后模考题再模仿,威慑力便大大衰减了。

2017Ⅲ卷


②与之类似的,是2015Ⅰ和2014Ⅰ卷、2017、2016、2015Ⅱ卷,虽然没给表,也是从纯元素周期表而非元素周期律出发要求推断元素的。做了就明白,虽然12年这种考法出现了五次,但再出现可能性不大,因为这种考法只对学生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分布熟练运用作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2017Ⅱ卷


③2016Ⅰ卷的考法虽然仅出现一次,应值得充分注意。2016Ⅰ卷这道题放在化学选修压轴显然是有这个实力的。选项本身不难,但一方面是是新考法,在元素推断的框架下从框图这个新形式中考化学反应;另一方面是有机与无机的结合体,甲烷与氯气的光照反应初次做时的确不容易想到。是否还会出现新考法到底难说,但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遇到新形式一定不要自乱阵脚,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化学思维。

2016Ⅰ卷


④再就是最为普遍、最七平八稳的考法,这类的出现概率才是最大的。也就是题干给定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物质性质的多条信息(一般说来,就是三个条件没得跑),让考生依据信息判元素。有两大难点:一是关联元素要去寻找唯一突破点,然后逐层剖出。二是不定元素的出现,一个字母可能对应了多个元素。代表题目有2016Ⅲ、2015Ⅰ和2018Ⅰ。不得不说,这样的考法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对学生的思维容量要求较高。2019年的题就是如此。

2018Ⅰ卷

今天总结就到这里,明天会分享一下该题的些许心得。

在下云中月小,欢迎点赞收藏,明天大年三十啦!

写于2020.1.23

高考体系化分析和考点拾遗(八)——化学选择题之元素推断(上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