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备份-我自然形成的道家世界观七,人心自然
一个人活着,是一个人自己能选择的事情吗?
不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不由自己做主;甚至成年之后的生活,也不完全由自己作主;人生的意义,更是很难由自己作主。
我们的父母之所以要生下我们,究其根本,可以说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不想要孩子的人类都灭亡了,剩下的人类,除非发生了变异,否则都是想要孩子的人类。于是,自然而然地,我们就出生了。
与生俱来地,我们就有求知心、私心、爱心、懒散心、志气、义气、怒气等意识。这些意识,从根本上说都是自然而然地在运转,不需要我们刻意地去控制。
我们想了解更多的知识,那是我们的求知心在驱动;我们遇事会考虑自己的利益,那是我们的私心在驱动;我们会为我们的亲人考虑,那是我们的爱心在驱动;我们会为我们的理想奋斗,那是我们的志气在驱动;善待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善待他,那是我们的义气在驱动;对我们恶的人,我们也会对他恶,那是我们的怒气在驱动;我们劳累时想休息,那是我们的懒散心在驱动!
那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所做所为,有多少是我们大脑里自然而然运转的意识决定的?又有多少是我们完全自己做主决定的?
我们完全自主决定事情的意识,就是我们的理智。大家应该都有亲身体会,我们的理智,是无法完全控制我们大脑里的其他意识的。
比如,在我们懒惰的时候,我们理智地下定决心从此不再偷懒,从此要分秒必争地努力奋斗!真的能办到吗?那是我们的理智说控制就能控制得住的吗?
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说宇宙是一个大自然,那么人心就是一个小自然。大自然中万物的产生、运动、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人心小自然中意识的产生、运动、发展也是自然而然的。
将大脑比喻成一个国家,理智就是这个国家的君主,其他意识就是这个国家的臣民。历史上的君主控制臣民必须顺势而为,同理,理智控制其他意识也只能顺势而为。历史上的君主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住他的臣民的,同理,一个人的理智也是无法完全控制住他的其他意识的。历史上的臣民大部分时间都是自然而然地在活动,而不是在君主的刻意控制下活动;同理,一个人的其他意识,大部分时间也都是自然而然地在活动,而不是在理智的刻意控制下活动。
一个人的理智越强大,就越能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各种意识。但有时若过分地用理智扭转人心小自然的自然活动,则又会产生另外一些更严重的问题。
以我自己为例,我曾经无数次尝试以理智压制住所有其他意识,实现对自己意识的绝对控制。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上大学时的一次考试前,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可我的心里就是胡思乱想,不受我的控制。于是,我极端强硬地用我的理智压制住了所有其他意识,做我决心要做的事情。
接下来,我的确做到了想学习就能学习,问题是,原本不假思索就能演算完的公式,这时变成了一步步地想,这一步我该这么做,再下来这一步我该这么做。可以说,当所有其他意识都被理智压制住之后,难以自制的问题就转变成了更严重的“举步唯艰”的问题。
这种情况,就像一国之君强行控制他的所有臣民,要求臣民无论干什么,都必须听他的命令。那这个国家的运转,立刻就会僵硬起来,甚至彻底停转。
人心小自然的活动可以用五行模型的强弱循环来反映:金衰木盛,木衰土盛,土衰水盛,水衰火盛,火衰金盛。设胡思乱想的意识属金,学习课本的意识属木,理智魂属火。不能专心学习课本是因为属金的胡思乱想意识过于强盛,属木的学习课本意识过于衰弱;造成金不能衰,木不能盛的局面。此时如果理智魂足够强大,则会有火起克金,金衰火盛。这是以强大的理智魂克制住胡思乱想,是完全正确的;但在金衰火盛之后,必须要有火衰木盛的变化。若是一直处于火不能衰,木不能盛的状态,就会出现“举步唯艰”的问题。
做到火衰木盛之后,可以进入专心学习的状态。此时若属金的胡思乱想意识还很强盛,可能不久后又会有木衰金盛的转变。若火起克金,就会进入金衰火盛,火衰木盛,木衰金盛的强弱循环。但这种循环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周而复始的循环,而是“盘旋而上”的循环,每循环一周,金、火、木三属意识的力量对比都会发生变化。属金的胡思乱想意识逐渐被削弱,属木的学习课本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达到自然学习的状态。
自然学习的极致,是专心学习。
专心,就是忘掉其他。
当一个人忘掉了学习之外的所有其他事情时,就是进入了专心学习的状态。
同理,当一个人忘掉了工作之外的所有其他事情时,就是进入了专心工作的状态;当一个人忘掉了睡觉之外的所有其他事情时,就是进入了专心睡觉的状态。
学习不专心,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工作不专心,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睡觉不专心,会导致失眠。
忘掉其他时,连“我”都要忘掉吧?该忘掉时就要忘掉,古人总结出“忘我”一词,就是专指此事。
什么是“我”?
一个人理智地认识自己,就像一国之君认识他的国家一样。“我”由身体、意识等部分组成,以理智为中枢,就像一个国家由疆土、人民等部分组成,以国君为中枢一样。
“我”的某些部分,有可能被舍弃,比如剪掉指甲,就像一个国家将洪水排入大洋一样。
一个人经常要考虑我怎样、我如何,就像一国之君经常要考虑国家怎样、国家如何一样。
设一个人考虑我怎样、我如何的意识为金,考虑其他事情的意识为木、土、水、火,则在他正常思维时,必须会有金、木、土、水、火之间自然流畅的盛衰循环。
如果一个人考虑我怎样、我如何的意识过于强盛,甚至长盛不衰,那必然会导致他思维迟缓,甚至导致他举步维艰。
那么,“我”该向何处去呢?
这不是理智可以单方面决定的。各种意识相生相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不可能是一个,只能是一组。
基于求知心,人生的方向之一是要了解更多的知识。
基于私心,人生的方向之一是要得到更多的利益。
基于爱心,人生的方向之一是要为心爱的人做事。
基于懒散心,人生的方向之一是要偷懒和休息。
基于志气,人生的方向之一是要为理想而奋斗,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基于义气,人生的方向之一是要为善待自已的人做事。
基于怒气,人生的方向之一是要让恶有恶报。
“我”最终走向何处,要看理智与其他意识之间的强弱对比,和理智如何协调各种意识之间的相生相克,就象一国之君掌控国家的走向一样。
(作者注:基于我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我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解是“人之法,源于地;地之法,源于天;天之法,源于道;道之法,源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