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集体教育,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到底可不可行?

2023-05-25 19:43 作者:九典书房  | 我要投稿

经过一周的实践课,从教学到孩子,都看到了很多的变化。由于时间短、授课经验少,我们又是第一次尝试一对一教学,探索的程度大于提高。不足之处肯定是有很多的,这里也就不提太多细节上的问题。 主要从孩子、教学和自己思想上的变化谈一点体会。

一、自治

孩子们的集体生活开始尝试自治。通过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校园生活,让每个孩子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断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在集体中培养大我精神,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不管是课堂上自学,还是出去排队、做卫生、户外活动,自治的基本原则是小手有问题找大手,大手有问题找班长,班长有问题找老师。通过这个原则,让这种自治变得更加有序,更有利于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建立孩子的集体责任感。

此刻领头羊显得非常重要。一定要树立好班长的威信和建立班长的信心。这都需要老师提前在班会上做好准备工作,也要给班长充足心阳,让班长们大胆工作。每日放学后班会上,还要和大手、班长们认真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声,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多给他们充心阳,鼓励和帮助他们想办法客服困难,所有人齐心协力一起把班级管理的更好。

开始孩子们集体有点懵,但总的来说,很多方面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没有出现特别混乱的情况。我相信只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这个方面肯定可以做的非常好。

排队

孩子们自己组织排队去打操、吃饭。这块孩子们做的比我们预期的要好的多,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基本上小手们都能跟着大手走。两位班长也很尽心尽力,虽然他们的管理能力还需要慢慢来提高,但至少在班级中的威势已经建立起来了。

卫生

要求每天上午和下午放学都要收起课本和垫子,清理教室卫生,做到饭前洗手。

这块可以看出来,大部孩子估计在家是很少做家务的。开始的第一天,都比较松散,甚至出现了老师点名要求个别纪律差的孩子一起做卫生。但后面几天大家的自觉性就大大提高了,搞卫生的效率越来越高。实践周的时间比较短,卫生方面我们还没有机会看到孩子们更大的成长。

二、自学(一对一教学)


一对一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孩子们自学,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答疑和拔高。但考虑到混龄教育中,还有很多3岁左右完全零基础的小孩,还是需要老师去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而非知识灌输为主。

针对性教学

对比上大课,一对一可以针对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学习方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对于三岁完全不认识数字的谢薇薇、雷悦溪、吴昊天,耐心显得非常重要。他们完全是从零开始,从零到一的难度,只能坚持耐心的每次教3-5个数字。一天不会,就再教一天,直到学会了再继续增加新的内容。这个年龄的孩子,重在感受学习氛围,培养学习的兴趣,而不在知识内容的多寡。

对待不识几个数,而又调皮捣蛋的赵君泽、杜若麟,需要用好重累术。每次上书,也是教他认识五个数。上书后都要求他们二次上书来检查学习结果。多来几次,当天下课前,完全可以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数学没兴趣,想读三字经,无奈而又经常计算犯迷糊的雷芷溪,需要培养她对数学的耐心和信心。数数不能太心浮气躁。数学对雷芷溪来说,修身磨性子的价值,比学会计算方法更有意义。

还在被加法进位困恼的刘秉琛、张啸今、孔诗夭,需要新的方法,让学习数学进位不再困难。目前按照教程教了数棍子的办法,还有钟芳同道推荐的数围棋子的方法。和杜静静同道请教后,打算以后学习算筹来教大家学习加法进位。更适合5-6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数学加减乘除。等孩子再大一点,理解力更强一些,可以继续教算盘,通过算盘来进行计算。

对于已经到了十岁的孩子,小学四年级了,比如可以自己做作业的杜俊威。她只需要把作业本拿过来,帮她检查一下作业,理一理思路就可以了。让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小手去学习,培养大孩子的集体管理能力。

课堂纪律方面:进行一对一教学后,大孩子在等待上书的时间里可以做作业、带小手学习。5-6岁左右的大手,一般我都会布置二次上书,检查学习结果。所以他们玩闹的时间和程度都减少了。3岁多的小手们,他们虽然上书时间比较少,玩闹多一些,但他们基本不会对课堂纪律有太大的影响。整体来说,一对一教学,在课堂上也较大程度上释放了孩子的天性,又减少了纪律方面的问题。

老师教学方面:老师们虽然还是要备课,但备课的难度降低了。一对一教学后,老师们不用再过多分心于课堂纪律、备课,从而可以专心于因材施教。但教学的强度是增加了的,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学习情况,需要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指导方法。一对一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实际上是更高了。

尊重大孩子现阶段的认知

周四抹完桃树芽,开班会的时候,我问董文理:你们读书是为了做什么?他回答我,长大了做君子淑女。我继续问他,为什么君子还要参加体力劳动?他回答我,因为君子什么都要懂。让我惊讶的是,才11岁的孩子,他的脑中知识的饱和度就这么高了。我想起了毛主席时代的五七干校,知识份子要到人民群众中去接受再教育。那时对知识份子的劳动教育,绝不是为了让他们学一点点粗浅的农业知识,更多的是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今天我们的劳动教育,意义是一样的,也是为了让孩子眼中有人,有集体。一个对劳动人民没有感情的人,我不相信他长大后,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但是在课堂上,还是要发挥大孩子的知识优势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手带动小手去学习。大孩子的知行不能合一的问题,还需要一步一步来引导,但也操之过急。就像我们当年也是一篇一篇地读先生的文章,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思想。甚至现在都没有改造好,仍然需要继续学习和改造思想。所以也不能强求大孩子。

三、户外课堂

户外课堂和室内课堂的时间比例尽量做到七比三,这块还需要其他组同道们更多的探索。在户外活动中,释放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有更多时间与天地自然接触。通过孩子们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付出心阳,建立大我意识。在集体活动中,还会伴随着孩子心灵能力方面的教育,比如规则意识、公共感知、勤劳节俭等等。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也让我们老师看到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在集体中发光

在抹桃树芽的活动中,平常上课很难安静下来的赵君泽,到了集体劳动的时候,很少到处乱跑,跟着老师一棵树挨着一棵树往前走,出现了难得的踏实肯干的情况。平日不安分的代章玺,这次做了值周班长,更是卖力。虽然因为用力过猛连嗓子都吼哑了,但那份对集体的责任感还是满满的。当孩子们融入集体中的时候,难得的出现了不用再担心纪律的情况,瞬间让我们老师也感受到了一份集体的美好。

当孩子们融入集体中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面,具有天赋的一面。而不是呆板的坐在教室里,用知识的多寡和成年人的经验来给孩子打标签。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刘泽琛同学。平日里,他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安静。遇见我总是腼腆的微笑,课堂上也多是默不出声,户外活动的时候大个子身影也并不活跃。我猜他平日应该是被压抑的时候比较多。周四下午开班会的时候,我们留下了所有大手一起开会。我挨个和大手们聊天,有的人表示当天没什么想说的。当我问他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我原以为他应该又是往日的沉默以对。但这次他和我说话了。虽然只是慢吞吞的说了两个字“桃树”。我一下子想到了周老师当时对他的分析,说他适合做园艺和树木方面的工作。我忽然发现了他也有自己爱好的东西。我继续问他干活累不累,他摇了摇头。我仿佛透过一扇窗,看到了这个孩子内心世界的一隅。如果日日坐在教室里,怕是坐几年,我也难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一次户外集体活动,让我重新开始认识他,原来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有天赋的。仅仅以知识来评价他们,是多么的狭隘!

第二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更让我领教了他的天赋。坐在一起吃饭的赵君泽问我李振鹭为什么没有来吃饭,我告诉他,李振鹭昨天吃了一个甜瓜吃坏了肚子。坐在旁边的刘泽琛忽然主动和我说话了:现在还没到甜瓜成熟的季节。这句话让我无言以对,因为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我学来的道理,还是没有抵挡住心里的诱惑,买了一个甜瓜,结果把孩子的肚子吃坏了。我反思了一个问题,这个瓜贩子可以忽悠到我,能不能忽悠到刘泽琛呢?我想,大概率是忽悠不到的。学来的道理,哪里抵得过人家的天赋。

培养集体意识的一些思考

集体意识如何培养?怎么让孩子和人伦集体接通?我简单的总结了一周的想法。

首先,集体得先需要孩子。在孟母营里,就是我们要多搞集体活动,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在家庭中,从小就要把孩子当做事业的接班人来培养,孩子才会有家庭责任感。用共同目标把集体中所有的人拧成一股绳,这条绳上的人才能共进退,同悲喜,一起为集体出力。比如,主席年代,从小就唱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不管是在学校这个集体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在努力培养一种为为集体担责的责任感。今天的家长,在家庭这个集体中,给孩子的定位很多是大熊猫,孩子普遍比较娇气和小我。还有就是给孩子比较功利的目标,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天性,让孩子受到了更多的压抑。我觉得这都不是在培养事业的接班人,孩子和父母这个集体没有了共同目标。家长每天围着孩子转,忙于孩子的吃穿用度和知识的学习,却不知道在为谁培养孩子。

基于我看到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大熊猫的状态。也许是家长也没有太多理想,觉得能把这个孩子养大就已经不错了。问题又回到了自我反省上。很多父母要求孩子立大志,自己有没有先立大志?日常有没有让孩子为伟大志向去磨炼自己,还是热衷于打卡圣贤?把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作为修炼场还是儿童乐园?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大手。作为孟母营的家长,不管是做蒙师还是开书房,立志于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合他、也适合家庭、适合时代的目标。

其次,户外不仅仅再是玩耍的地方,而是一个课堂。虽然有心处处都是道场,但这周最大的压力,还是户外课堂的内容。因为这次不再是单纯的玩乐,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集体精神和大我意识。一直在想该给孩子们找什么样的项目,才能更适合他们的年龄来做,才能更好的把教育做进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变得乐于为集体付出,从小为集体的目标而努力。虽然最终可选的活动内容不多,还是抹桃树芽和捡垃圾,但几天的活动下来,还是收获不少。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更有意义的项目。

再者,通过集体活动,让孩子为集体付出心阳,从而爱上集体。

最后,孩子们为集体付出了心阳,家长、老师还要给孩子全方位的充阳,形成闭环。慢慢的,让孩子把为集体付出,这种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集体教育,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到底可不可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