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青:青岛成为中国北方第二城的最大挑战在哪里?
#海青说青岛#在当下的中国,南方经济强势,全国前10个经济GDP排行榜上只有北京,天津都显得疲惫,天津是我们心目中的北方第二城,在建设滨海新区的那个阶段,天津非常强势,但前些年在产业布局以及新兴产业更新换代中速度慢了,西安郑州也都在摩拳擦掌,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城市,显然有非常强的综合竞争力,郑州在前些年招商引资中可以说大放异彩,郑州富士康落户郑州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胜利。大连希望迎来绝对振兴,它曾是北方香港,在8090年代也是大城市样板,但今天随着东北经济衰落,大连也衰落了,如果国家大力发展北冰洋航道,穿越白令海峡连接欧洲,大连将会迎来绝佳机会,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前些年长春发展很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大的长春,你看看长春地铁规划就能感觉出来,几个新区也已经初具规模,长春也在振兴大东北的机会中获得了一些先机,但一汽变化也会影响长春发展。长春地理位置优越,未来发展可期,但经济总量和人口都是绝对挑战。哈尔滨也希望在开发远东以及国家重视与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中能异军突起,但整个城市老化有些严重,虽然有很多新政策加持,也有更多南方顶级优秀干部加入,但毕竟这座城市老年人口比重太高,年轻人都去了外地,力不从心。东北传统中心是沈阳,沈阳人口数量非常足,1000万以上,医疗教育都非常发达,经济增量也非常稳定,但由于如今交通高度发达,离北京太近,很多人才也被吸到了北京,曾有着非常强盛的工业基础,但由于新兴产业没有快速生根发芽,造成这座城市发展缺少爆发力。
再说一下山东省会济南,工业底子也不差,曾有很多特优质企业,比如说轻骑集团,趵突泉啤酒,小鸭洗衣机,康巴斯石英钟等等,那是一个辉煌期。如今济南发展到了黄河之北,又在建设一个新济南,新动能转换起步示范区规格很高,而济南在争夺黄河流域龙头城市上也在发力,但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比青岛显然差了一点点。
当然,一个省只有一个经济龙头,这两座城市都是山东的领头羊,青岛作为一座老牌明星城市,经济强大,产业布局合理,曾经的五朵金花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如今在高铁制造以及轮船制造上青岛也有着特别优质的企业,轻工业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地理位置绝佳,如今高校也越来越多,人口总量也在稳步增长,在很多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候青岛仍然保持净流入,不得不说这些成绩又把青岛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而上合组织示范区落户青岛,那绝对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也是一个超强的城市核心竞争力项目,因为规格足够高,大家可以想象最早时候是省委书记分管,如今青岛也在加大马力,到明年这个时期应该会看到上合示范区更大变化,如今大家看到在不同网络空间里到处都有青岛的身影,比如很多大型企业逐步落户青岛,很多专业博士生得到了青岛的邀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夏季首选来青岛旅游,都说明了这座城市的动力,青岛迎来了最好的超车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绝对的挑战,北方第二城要靠数据来说话,更靠的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所以青岛一直在学习努力。
山东常年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名,也是战略预备省,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它是连接今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坚强纽带,建国后很多国有大型企业落户山东,工业门类相当齐全合理,在中国最像德国的省。虽然山东民营经济比不了长三角,也比不了珠三角,但国有企业强大弥补了这点不足,所以经济发展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刚提出“一带一路”的时候,那时西安享受到了很多政策红利,发展很快。天津滨海新区大力发展的时候,你看看天津与北京的交通便捷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力量。前些年国家大力发展济南,你看看济南西站和济南东站的变化也会明白很多问题,在苹果手机高速普及阶段,郑州富士康为郑州贡献了大量经济增长数据。青岛曾经也有一个阶段发展很快,日新月异,就是1995到2008,品牌之都打造以及后来与奥运经济完美结合,也是在那个时期青岛逐步超越了大连。
如今青岛不再满足小而美,而是瞄准大而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大的青岛,城市框架确实越来越大,这也是国家发展需要,胶东半岛需要一个体量更大的城市,胶州湾有着独特优势,西海岸是一个全新的青岛,承载着更大责任与担当,经济体量也在稳步增长,有了西海岸,青岛多了很大底气,也就拥有了争夺北方第二城的资本。
青岛最大挑战在哪里呢?人才,很多年轻人觉得在青岛收入比较低,于是选择去了北上广深,为什么在青岛收入低?就是因为缺少新兴行业里最顶级的企业。为什么那种超大型行业领头羊没优先选择青岛?因为青岛还不够大,如今青岛加足马力完善布局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就是因为一个大型企业选择一个城市长期发展,最终看重的还是这个城市的配套,生态,看明白这些也就明白了以陆书记为领导的新班子的良苦用心,就是拥湾发展建设大青岛,成为东北亚一颗时刻发光的璀璨明珠,到那天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北方第二城了!#数字内容生产者##活着就是为了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