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 国宝倚重长城碑该收藏了

2022-11-22 08:44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 本篇为免费深度洛阳游的第098篇。

2020年9月21日,秋高气爽一个人去拜访颜真卿,在偃师山化汤泉村颜真卿墓前的广场上发现一纪念碑,该碑躺在地上断成两段,通过仔细辨认是倚重长城四字,纪念碑的具体尺寸为:不含碑额和碑座的主碑高196厘米,含与碑座结合而插入的碑脚高207厘米,宽73厘米,厚18厘米。“倚重长城”四个大字,各高37厘米,宽35厘米。再细看该碑上模糊的文字,才知道这个碑记载了一段血肉长城。该纪念碑立碑立于1943年。原来,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以下简称88师】奉命令撤退到了偃师。在偃师山化汤泉村,临山沟而居,沟口处原有一些寨墙,但没有寨门。88师驻扎汤泉后,为村民安全,当然也为了部队的安全,组织村民投工二百多个,在沟口处新建寨门实似城门一座,上写汤泉沟三字。该寨门以部队城防状设置,两层楼高,下层是城门,上层是炮楼,总高约15米。进深3.5步,约6米;城门总宽约8米;门口宽2.5步,约4米,当年城门;上部炮楼设瞭望窗和枪眼等,显然都是军事设置。88师驻扎汤泉村时,为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还为汤泉村建起了一座戏楼。那些年,看戏是老百姓的普遍向往和高水准的文化生活。

为了详细了解这段历史,我特别请教了郭俊卿老师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简称88师。于1931年12月由原国民警卫第2师改编,1936年10月获颁军旗,1936年12月完成整编。由一个师的直属部队,两个步兵旅,两个补充团组成。是当年国民革命军中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87师、88师36师)之一的铁卫禁军, 在整个抗战初期打得硬仗最多,伤亡最重,战功彪炳。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及陆战队侵入上海,“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刚完成改编的驻浙江杭州的88师驰援上海十九路军,以迎战日军。该役国军以少胜多,逼使日军四易主帅,多次增兵增援。但88师在“一·二八淞沪会战”中损失最惨重。其中光是排长以上各级军官,就阵亡66名、受伤146名;阵亡士兵高达1054名,伤1698人,“淞沪会战”之后。此战88师因战功卓著而受到嘉奖。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国府投入了包括德械师最精锐的36师、87师、88师和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教导总队在内的所有精华,与日寇展开大会战。中国军队87师在左,88师在右,中国军队70万人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但在日军数百架战机、数百门火炮、40多艘军舰等重型武器占绝对优势,中国军队轻武器为主,重型武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上海失守了,以“血肉磨坊”般的残酷和悲壮。其惨烈程度,冯玉祥老将军悲痛的说:“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无数部队填进去就熔化了!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参加淞沪会战的一名日本士兵荻岛静夫在日记中写到:“从昨天到今天,我在小宅和曹宅里检视了二百多具尸体。”血战三个多月。虽然失败了,但88师和其所属的“八百壮士”,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和世界的赞誉。

 1937年11月下旬,从上海退至南京的87师、88师、36师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还没有得到休整,就作为主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最终顶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南京失陷,德械师近乎全军覆没。参加血战南京城的88师,此役三个旅长阵亡两个,六个团长阵亡三个,营长阵亡十一个,连排长伤亡占全员的十分之八。第88师战前约6000余人,战后仅500人生还归队。随之南京沦陷了,日军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陷落后,88师奉命令顺铁路撤退到偃师,在偃师休整和扩充后,再度走上抗日战场。先后参加了豫鲁皖边作战、武汉会战、滇缅大反攻等战役,直到最后胜利空运上海接受日本投降。

记住了,记住了抗战的残酷和悲壮,更记住了国民革命军88师,还要记住军队长城。




深度洛阳游 国宝倚重长城碑该收藏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