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到底是什么水平
战国时吴起设立的魏武卒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普遍由平民组成的职业化精锐重装步兵,其选拔标准为人津津乐道:"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首先是“衣三属之甲”,三属之甲是什么意思一般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除了标准的身甲之外,还要附属盆领,臂甲,胫甲,实行全面防护。
第二种说法:“属”是是东周时期皮甲编缀中对组成身甲部分每组横排甲片的称呼。此时皮甲多采取大型单片甲片的型制,采用这样的工艺,很显然在不超出皮甲尺寸下限的情况下甲片尺寸越小也就越坚固,同时也造成了相同防护面积下编缀甲片的横排数量越多防护力也就越好这一现象。
当然了不管采用哪种说法,都能说明魏武卒拥有防护超群的优质甲胄。身穿全幅甲胄训练对士兵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考验。吴起能让士兵在平时训练中穿上甲胄反映出当时魏国国力之雄厚,发达的手工业为魏武卒提供充足的优质盔甲以至于在训练中可以完全不考虑甲胄的磨损与耗费。
“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要求士兵可以正常地使用拉力高达12石的重弩(汉代常见的步兵强弩不过为6石即180千克),这一条显然对士兵的射击能力与体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当然这样的强弩会十分昂贵,可能更多是在体能素质和射击技艺的训练中供士兵轮流使用,在实战中会使用造价更低、装备更普遍的次一级强弩。带50支弩箭,这可以看作是携带了一个基数(考虑携带能力,满足既定时间内中高强度战斗需要的弹药数量,现代步兵常见携带弹药基数为步枪弹100~150发的弹药。士兵在训练中必须携带作为主战兵器的戈,此时的戈不再是车战时代的步兵短戈,而是长戈(戈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指戈戟类的勾兵)。《吴起兵法》中提到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以周尺一尺约合今23.1厘米计,两者的长度分别达到了5.54米与2.77米,属于不折不扣的长柄戈戟。车战时代,战车附庸步兵更多是以混战或者比较小的单位进行作战,对单兵的武艺要求相对高,因此多使用短戈;结坚阵步战的精锐步兵则需要装备方便发挥军阵集体力量的长柄武器。
“冠胄带剑”,和前三条反映的是同样的军事素质要求。此时的青铜盔基本上是外形简朴的整体铸造盔,绝不是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商代饕餮青铜盔,也可能是燕下都出土铁盔的样式。由于其在设计上缺少能够分担头部重量的结构,佩戴者脖子的负荷很大,故而非战斗状态下军人很少会一直佩戴头盔(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将军士兵日常顶盔掼甲,这其实是不符合逻辑的)。在平时训练中就要求戴盔,显然是典型的实战化要求训练。剑是一种相对昂贵的兵器,但作用上只能属于卫体兵器,而非主战兵器,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士兵配备的副武器手枪。能给所有士兵都装备上剑,可见武卒不惜工本的装备精良。与之对比,根据秦俑考古发掘成果显示,秦军佩剑比例并不高。可以推测魏武卒中主力方阵兵与近战肉搏兵之间的身份可以随时互换,以适应战局不同的需要。
“赢三日之粮”,这一点是魏武卒强大战斗力和吴起六十四战全胜的关键。魏武卒的每名士兵都被要求能随身携带3天的补给。3天这个时间段不由得让我联想到现代美军游骑兵部队(该部队并非特种部队,而是精锐轻步兵部队)惯用的3日攻击背包(3D 背包)。魏武卒、游骑兵这两支古今著名的步兵部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3天作为单兵携带物资所能支撑战斗的最长时间(单兵自持力),其中意义耐人寻味。
“日中而趋百里”,要求在半天行军100里,约合现代的41.5千米(战国早期1里约为410~420米,这里取中间值),这个徒步行军标准已达到现代强行军的水平(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用3天时间行军160公里到达泸定桥)。与之对应的是“舍”这个车战盛行时代的行军标准。一支标准的车战时期军队,半日行军的标准不过30里,即12.45千米,而魏武卒却要求半日便能行军41.5千米,机动能力比之前部队的3倍还要强!要知道这个时代任何两个重要城邑之间的距离也基本不会超过百里这一标准。那么魏武卒完全可以做到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时间内袭取一座城邑,或者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连续发起数次强袭。
夸张地说,魏武卒可以在上午出发,下午就抵达一座毫无防备的敌国城邑附近隐蔽,进行短暂休息后,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攻城。攻城的两天时间内,在敌国郊野获得物资补给,然后夺下该座城邑,再击退来援之敌。当然正常行军状态下魏武卒不需经常以半日41.5千米的速度强行军,能够做到以一个白昼行军50千米的速度实现长时间持续行军,都是足以傲视天下的军队了。综合唐代史册中关于军队行情况的记录,唐军的步兵部队进行长距离或超长距离行军的平均速度基本保持在每日20千米上下,塔西佗在其著作《编年史》中提到马略改革后的古罗马军团在战争状态下的平均行军速度也为一日约20千米(某些罗吹们居然认为马略改革后的罗马军团个个都是魏武卒水平)。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窥探到魏武卒的精锐程度,只有最精锐的部队才能实现远程高速行军。
资料来源:《春秋时期的步兵》《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