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自“大鲸”级潜艇2号艇“白鲸”号交付服役
3月20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鲸”级常规潜艇2号艇“白鲸”号(SS-514)交付服役,交付仪式在川崎重工旗下神户造船厂举行。
该级艇首艇“大鲸”号(SS-513)仅作为测试艇使用,次舰“白鲸”号也成为了首艘可以执行部署任务的“大鲸”级潜艇。“白鲸”号于2019年1月25日开工建造,2021年10月14日下水,造价约697亿日元,是川崎重工神户造船厂二战后建造的第30艘潜艇。

“大鲸”级潜艇共计划建造7艘,目前已服役2艘,首艇“大鲸”号于2022年3月9日服役,3号艇“迅鲸”号(SS-515)正在三菱重工旗下神户造船厂建造,并已于2022年10月下水。根据防卫省2018年12月公布的“2019财年及以后国防计划指南”, “大鲸”号在服役后仅作为试验潜艇使用,将专门测试日海自未来先进潜艇技术。未来几周“大鲸”号将测试法国赛峰公司的最新惯性导航系统。

“大鲸”级潜艇长84米,宽9.1米,排水量3000多吨,比前型“苍龙”级2900多吨大,再次刷新小日子战后最大潜艇的记录,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海自的潜艇将越造越大。在外形设计上,该型艇与“苍龙”级潜艇相似,但内部构造却完全不同。

相较于“苍龙”级,“大鲸”级最突出的技术创新就是采用了泵喷式推进器取代螺旋桨。“苍龙”级及之前的两级潜艇(“亲潮”级和“春潮”级)都是采用的传统七叶大侧斜螺旋桨,而“大鲸”级是首次采用泵喷推进器。泵喷推进与大侧斜螺旋桨推进的潜艇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大幅度降低潜艇推进器的辐射噪声、提高潜艇的低噪声航速,机动性也更强。
由于“大鲸”级是日本首次采用,因此首艇“大鲸”号只作为了测试艇,当前服役的“白鲸”号才是该级潜艇中第一艘具备作战能力的潜艇。随着“白鲸”号的服役,说明海自已经充分掌握了泵喷推进技术,后续艇的的服役速度应该会加快。

目前,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新型核潜艇都采用了泵喷推进器以取代螺旋桨推进,中国目前还没有传出有关潜艇采用泵喷推进技术的消息。
“大鲸”级潜艇的第二个技术亮点就是“锂电离子池系统+柴油机”动力组合。该动力组合早在“苍龙”级潜艇11号艇“凰龙”号(SS-511)和12号艇“登龙”(SS-512)之后,“大鲸”号是第3艘安装使用锂电池的潜艇,“白鲸”号则是第4艘。由此可见,海自也充分掌握了锂离子电池技术。采用锂离子电池取代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并取消斯特林发动机辅助动力系统,也算AIP系统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