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7次、屡试不第”,又一篇励志论文致谢刷屏朋友圈
今天看到一篇刷屏的博士论文致谢,真的很受感慨,每年毕业季也是丰收季,期待更多的考研学生都能如愿圆梦,走到人生这个阶段。特别整理过来,给同学们在备考休闲之余能认真读一读,激发斗志,饱含激情,埋头苦读,加油!
“从2005年18岁离开故乡,负笈远游,至今35岁博士毕业,整整17年时间过去。期间参加过7次研究生考试、3次博士论文答辩……也曾因学业一度中断,在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在多家农业企业打工,曲折废弛难以尽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博士赵安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致谢中写道。
这篇言辞恳切的论文致谢内容在发布后的一个月内,不断被网友转发、点赞,有网友称读后“泪眼婆娑,戳到了灵魂”,也有网友评价“一字一句,熠熠生辉”。
对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刷屏朋友圈一事,6月11日,赵安向澎湃新闻表示,他原本只是在个人粉丝数并不多的小号上,把这篇个人小传、小日记存在里面,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转发,很惊讶。
提及致谢中写到的“曲折废弛难以尽述”,赵安有些感慨。他介绍自己很热爱读书,学习也非常有自觉性、主动性。“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学业)这条路就走得特别不顺利、特别挣扎,不像有的同学,本硕博一口气连着读完,没有中断,节约了大量时间,像我这个年龄已经走到比较高的一个层级上了。但是我中间受了这么多的挫折,换了这么多的方向。”赵安说道。
公开资料显示,赵安,甘肃人,1987年出生。先后在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求学,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著有作品集《祁村奋斗——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基层干部读水浒》等。
2009年,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赵安称其因“考研不第”,遂赴广州打工。他在致谢中写道,那时“因长期居住黑暗的握手楼和胶囊屋,后来造成了不小的心理疾患……一边风餐露宿,一边屡试不第,无法再返校园,大好青春与天赋岂容如此虚掷?珠水汤汤,人海茫茫,谁会购买这一腔才情与梦想?我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但从来都没有像那个时候,那样的切肤、蚀骨和无助”。
2012年,赵安听从母亲的建议,从广州回到甘肃参加了事业编制考试,在甘肃省镇原县工作。彼时,时任镇原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的李四科,见其做事勤谨、为人忠诚,便力排众议,任命当时只有24岁,且入职只有三个月的赵安,担任五里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年后转任祁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合作社理事长。
在镇原县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赵安始终没有放弃继续读书的梦想,2013年,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2015年,赵安又考入兰州大学法学院,读全日制法律专业硕士。此后,赵安辞去了镇原县的工作。2018年,赵安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攻读全日制管理学博士。
“考研7次、屡试不第”的赵安在致谢中尤其感谢那段看似曲折的基层经历,他在致谢中评价那段经历,是“自此开启了一段对我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基层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塑了我认识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
而在今天,在已然获得博士学位的赵安来看:“虽然中途不断地尝试了别的事情,但这些实践反过来给我今天的学术工作以极大地启示。如果真的有一点分享心态的话,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勇敢走出去,没有什么对错,人生的每一步都有用。虽然可能从有些角度上看来,我们的一些经历是无用的,是失败的,但这是堂吉诃德式的探索过程,它都是珍贵的,都是意义非凡的。”
以下为赵安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全文:
01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很多与计划生育有关,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国策,改写了很多人的命运。
六岁前,我被称为“黑娃”,这里的“黑”不是皮肤原因,而是指新出生的人口,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属于非法生产的“黑户”。对于这种“非法行为”的惩处,总不能把新生儿退回去或者清理掉,只能对人口生产者予以政治或经济上的多重打击。父母为了躲避这种处罚,就将我的童年四处藏匿,使我陷落于爱的贫困,一生不得治愈。
1987年,我出生在甘肃老家半山腰的一个窑洞里,老一辈人为了躲避兵祸和盗匪,往往在山野深处钻穴而居。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远未能吹拂到这些山壑峁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落后,超乎今天的孩子们的想象。没有通电、没有水源、没有取暖设备,前往中心乡镇的卫生所,要套着牛车走大半天的山路。即便如此匮缺的医疗资源,作为“黑娃”也根本不敢光明正大的寻求。
一个新生生命的成长,除了要给予乳品、粮食之外,必然要匹配最基本的医疗帮助。爷爷奶奶抱着这个小生命,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是怎样捱过一个个酷暑严寒,以及用怎样的土方子来惊险的应对婴儿的头疼冷热、感冒发烧?老爷爷和老奶奶,点着煤油灯,在漆黑的窑洞里,颤颤巍巍的抚慰着,这个嗷嗷待哺、彻夜啼哭的婴孩。每每想到这样的一些画面,我都会泪水决堤。
三岁时奶奶死了,我还完全不能记事,今天没人能告诉我她的模样。我又被转手到舅舅家,由外婆照料直至六岁,外公教我在墙上歪歪斜斜的学写自己的名字,这算是最早的启蒙。七岁时,老家的爷爷去世,没人知道他与我分开后所经历的饥寒与孤独,我回到老家奔丧,但完全不懂生死究竟为何物。
02
六岁后,我搬到了几十里之外的乡镇,从“黑娃”变成了城镇户口,在当年那个不足百米的乡镇街道,我得以“大开眼界”。今天看来,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惊艳”转型,却是我父亲穷尽他的社会资源,四处花钱打通关节,才让一个出生多年的生命,从行政上“准许出生”,自此得以公开面见这荒唐人间。
我在这个小镇里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接受了当地“最好”的教育。父母和老师反复地告诉弱不禁风的我,“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虽然今天看来,但凡以“只有”开头的命题,大多都不见得正确,而且数十年无愧内心、不负韶华的求索,今天所能改变的依然是如此有限。但在那个一无所有的年代、一无所知的年龄,那些“错的知识”,却是唯一“对的方式”。
十八岁告别乡镇,前往省城兰州上大学。走在拥挤的大城市,分不清东西,看不懂红绿灯,不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连运用城市语言与他人交流都费劲不已,进到楼宇里因没有见过电梯而找不到上楼的入口。入学之后,更不知同学们所说的百度和QQ究竟为何物。但是,当我第一次站到黄河铁桥上,看到滚滚天河毕竟东去,回望无数岁月和山川,依然激荡起少年胸中的无限慷慨。
三年后,故乡传来父亲病逝的消息。回望来时路,从村里到乡镇,共有二十多里地,父亲用了一生才走完,给我办了城镇户口,奋力托举我上大学,完成这两件事就耗尽了所有。后来,我常想起他的种种执念,想起与他的许多次争吵,想到他最后的恐惧与绝望;还想到,他没能等到我成家,没能抱一抱小孙女,看到小家伙长得像我又像他。每一次想起这些,我都止不住奔涌的泪水。
我此生不负他人,唯独对不起父亲的养育之恩。后来我见佛就求、见神就拜,希望众神能保佑父亲,来生得以健康长寿、子孙满堂。转眼十四年过去,坟头荒草绿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来祭祀,我都怕你看到我满面尘灰的样子,纵使相逢应不识。“你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03
大学毕业后,考研不第,跟随民工潮南下广州打工,因长期居住黑暗的握手楼和胶囊屋,后来造成了不小的心理疾患,奉劝后来者不宜模仿。一边风餐露宿,一边屡试不第,无法再返校园,大好青春与天赋岂容如此虚掷?珠水汤汤,人海茫茫,谁会购买这一腔才情与梦想?我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但从来都没有像那个时候,那样的切肤、蚀骨和无助。
后在母亲的召唤下,我回到老家的基层政府上班。知遇时任城关镇党委一把手的李四科书记,见我做事勤谨、为人忠诚,他便力排众议,任命当时只有24岁,且入职只有三个月的我,担任五里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年后转任祁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合作社理事长。自此开启了一段对我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基层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塑了我认识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
三年任期里,我将自己曾在书本上学到的西方经济和政治哲学,结合本土的地方性知识,在这个应用场景当中展开试验,成败得失都整理在了处女作《祁村奋斗》当中,出版后经由《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媒体报道而进入公众视野。该书的后记中曾写道:“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个人而言,无所谓有意义,也无所谓无意义。思考的积习与写作的自觉,促成了这本不成熟的作品,算是对宝贵青春的交待。如果有一天两鬓华发,重拾这部年轻而充满瑕疵的作品,就如同遇见了当年不完美的自己,我将为那份勇敢、坚韧、执著、壮怀激烈,感动的泪流满面”。
在基层官场,无论开展工作、输出成果,还是在当地谋得生存与发展,必有太多不言自明的艰辛。但我依然充满感恩,感谢组织给我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建功立业的机会。苦辣酸甜,兴衰荣辱,转头皆空。只是当年李书记爱才、惜才、为国育才的精神,在那个极不干净的环境里,却是那样的另类,即便他穷其一生都只是个乡镇党委书记。以至于在后来如烟的岁月里,常常让我想起。
04
担任村支书期间,为了寻求治理村庄的良方,我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在职学习,有幸结识了温铁军、董筱丹两位老师,为我后来坚持从事乡村建设研究,赋予了强大动能,这是后话。
2015年卸任之后,我得以重返母校兰州大学,在法学院接受系统的法学训练,打开了另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求学期间拜在导师迟方旭教授门下,迟老师对我这个混迹江湖多年的学生非常看重,他的严谨和睿智给我以极大的垂范。后来的求学生涯中,遇到过很多名师大腕,但我一直难忘迟老师视我如亲人一般,耳提面命的教导。
2018年第二个硕士毕业后,再次来到北京,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师从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张晓山先生,攻读农业经济学博士,主攻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博士论文的项目推进的很不顺利,多亏张老师的耐心教导与多次资助,并组织专家对我的研究把脉问诊,论文经过数十次的大修和上百次的打磨,经历了两次延期、三次答辩之后,才最终百炼成钢,获得学位。
在我深陷低谷时,农发所杜志雄书记坚定地告诉我,“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努力的学生”,并抽出宝贵时间亲自指导;苑鹏副所长在我每一次受挫时,都给予如坐春风般的勉励,令人难以忘怀;孙同全老师不但为论文框架的搭建提出很多建设意见,还逐章逐节地帮我修改字句,万千感谢难以言表。离开以上几位老师的帮助,我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学业。另外,有机会结识党国英老师、李人庆老师、谭秋成老师,以及同师门的刘长全老师、崔红志老师、曹斌老师,是我四年博士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真正的改变往往发生在不经意之间。我在硕士期间发表的一篇讨论《草原法》之流弊的论文,有幸进入了中国工程院任继周院士的视野。早在17年前,我刚进入兰州大学草业学院读本科的时候,曾与任院士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的任先生因在草业领域的杰出贡献已名满天下,后来又开辟了“农业伦理学”这一全新领域,并组建团队、编写教材、栽培后学,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2020年,我在北京再次见到任先生的时候,先生已是96岁高龄,但依然才思敏捷、心忧天下。通过两次见面长谈,以及数十次的书信沟通,先生确定我就是他要找的人,并为我指明了一条要用一生时间去研究的方向。另外,先生得知我出身寒微,在北京过的清苦,多次要资助我完成学业,我都辞之未授,但先生反复陈明利弊,要求我专注学业不可分心,我才如履薄冰的接受。此生,我将为继承绝学而不懈奋斗,以报吾师厚望于万一。立此为凭。
05
我此生最幸运的事情,并不是读了博士,而是认识了我的妻子,有了我可爱的小公主,以及我和母亲的身体都算康健。
感谢我的母亲。父母能给我的虽然非常有限,但足够我在这个年代奔波,足以点亮坎坷旅途中的微光。感谢母亲对我漫长读书生涯的理解与资助,以及对儿媳和小孙女极尽所能的照顾。
感谢我的妻子。在我一无所有的年纪以身相许,25岁到35岁,是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十年,却一直和我聚少离多,后来又生下芃芃,为我再造精神家园。记得当年仓促举办婚礼,向来能言善辩的我却在婚礼上一言未发,而妻子满含泪水,告诉到场的所有人,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没有能力给她一场华丽的婚礼,但我一定努力给她一个精彩的人生,“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最后要感谢自己。17年时间里,在如此贫瘠的土壤、匮乏的禀赋中,好似大漠孤烟、苦海片舟,无论被命运安排在什么样的角落里,我都倾尽所能的发出光和热,扬起风帆、剪出蓝天。那种顽强拼搏、永不服输,不轻易向命运低头的奋斗精神,值得我用一生时光来珍藏和回味。
无论是兰州兴隆山下,还是广州上下九、北京中关村,没有一个地方能像老家半山上的那穴窑洞,令我魂牵梦萦。无数次梦里,跋涉无限远,回到这里,见到慈祥的爷爷、奶奶,年轻的父亲,还有满院子的花正妍、莺在飞、风无语。虽然,并无多少成就值得衣锦归来,但多么希望他们能泉下含笑。

因为初心,所以出发,但临近终点时,偶然伏起伸腰展望前路,漫漫兮远方!前途雾茫茫,或荆棘栅栏,或踽踽独行心惘然,此时再回首来路,由已知推未知,就显得格外重要。人生是个连续而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让人生断线,处处可导的平滑曲线方显任性与柔和之美。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士豪情,旅途也自然多了几分侠胆铮铮。但生活的毕竟还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才是常态,整理出一些人的考研故事,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首先想起的是上观新闻陈凯姿所写的母明奇的故事!
工地考研族四败四战母明奇
大学生母明奇的手背上,有一道3厘米长的伤疤。那是工地上2米多长的钢管所砸,皮开肉绽,血滴一地。
搬砖、扛钢筋、浇筑混凝土……打工不到5个月,他瘦了11公斤。
他承认,这是拿命在换钱。同样,备考时他也是“拼了命”:仅一本5500多个单词的考研英语书,就默写了几十遍。
然而,今年3月19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法学楼研究生复试候考点,依然没见他的身影。
四败四战的母明奇,一贫如洗。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家中,如今只余卧床的残疾父亲。癌症晚期的奶奶,去世前一晚,用微弱的声音和他通电话:“孙子,多吃些饭,不要往家里打电话,贵……”
眼下,第五次半年打工、半年备考的日子又将开始。
【为何而考】用一个“最古老”的办法脱离“苦海”
母明奇,是3月19日复旦法学楼候考者们的热门话题。
“母明奇来了没?”
“今年好像又没进面试吧……”
“太惨烈了,不过挺佩服他的!”
“他该不会又要去工地了吧?”
“谁知道呢?”
对于复旦法硕考研群的人来说,母明奇是他们熟识的QQ群主。从2013年至今,20多岁的母明奇每年都在“迎来送往”:“迎接”一批考研新人,“目送”一批考研成功的小伙伴。
而他自己呢?考了四年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
2013年初战差17分;2014年差1分;2015年差4分;今年,在研究生进入面试名单公布的后一秒钟,母明奇得知自己差了16分,连伤心的心情都没有了。
仅1岁多时,母亲就离开了母明奇。有人说被人贩子拐了,有人说她自己跑了。父亲1997年去务工,不慎脊梁骨折断,四级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却连一分钱的赔偿都没拿到。爷爷本是镇上的医生,脑溢血后右半身瘫痪,每月的退休金1100多元。这退休金除了买药,余下的,爷爷全部给孙子作生活费。大学毕业时,无论怎么节省,母明奇还是欠了5000元的债。爷爷东拼西凑,把其中3000元还上后就再无办法……
2008年,母明奇的家乡——四川北部秦岭大巴山南麓的苍溪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多了一个身份:地震重灾区。
当时,21岁的他还在乐山的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读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科。翌年暑假,他到灾情颇重的青川县沙洲镇一家砖厂做小工。砖厂周边的山坡上布满碎石,找块完整的地方修间屋子都无计可施。在他住的宿舍,泥泞的公路两旁散落着许许多多救灾帐篷,有栋楼坍塌了一大半。这种生活还有尽头吗?或许有。但这加剧了的对贫穷的痛恨,让母明奇立志走出大山。
专科生的他,决定用一个“最古老”的办法脱离“苦海”——考研。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报考复旦大学法律硕士专业的女生QQ空间相册里认识了复旦,认识了上海。“那是最美的城市和最美的法学院!”
他把考研的想法告诉了爷爷。爷爷说,要得,我给你存钱。没想到,一个月后,爷爷脑溢血复发,走了。赚钱的事摆在面前。
【四败四战】变换的“血汗场”和不变的“黑屋”
一提起专科生考复旦研究生,母明奇身边的人都认为是“痴人说梦”。2010年,他被聘到宁波一家汽车发动机厂,连老师都说那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可是为了提前备考,4个月后,他领了1万多元的薪水就辞职了。母明奇不信邪。他在宁波大学旁租了间一天到晚都没有阳光照进来的小房间,一张破小床加上一张破桌子,正式备考。
每天早上,他和清洁工一同出现在大街上。那是4时30分的清晨,整个宁波刚刚睁开眼。晚上,脑海里满是爷爷和奶奶的面容,躲到被窝默默入睡。
备考中期怕生活费不够,他早餐只吃一个馒头蘸点老干妈。有一天饿极了,在快餐店狼吞虎咽。临了,老板娘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说:“饱了就好,饱了就不想家了。”当着众人的面,母明奇泪如雨下。独自备考18个月余,仅一本5500多个单词的考研书就被他默写了几十遍。
“尽管拼了命,但还是败了。”考完后的母明奇一贫如洗,借了同学500多元钱才回到四川老家。2013年春天,收起惆怅的母明奇,缠着一位堂哥去了山西的一个地下建筑工地。
为何是工地?因为,进公司的话一般会先试用3个月,经济上不足以支撑半年的学习费用。因此,从搬砖、扛钢筋开始,到最辛苦的工地木工和浇筑混凝土……每天早晨起床,手都麻得握不成拳头,一双胶鞋常常穿不满月。有时候累得不行了,随便躺在一块木板上就能睡着。
有一天,母明奇干完活刚退出工地,突然听到身后的地下车库发生坍塌,这个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建筑有近150个平方米,一人当场死亡,一人腰被斩断。
“你计划的秋天已褪去童话的色彩,一个真实的现在能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这是有一年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话,网友晒的,他牢记了。2014年,复旦大学法律硕士专业缩招。1分之差,母明奇与他的小黑屋依然没能迎来这个“美丽的未来”。赚钱的事又摆在了面前。
【励志演讲】“精神支柱”还是“自我感动”?
前几天,他的乐山母校邀请他回校做“励志演讲”。然而,一位失败者如何“励志”?
“通过15门考试拿到浙江嘉兴学院的自考本科文凭;通过自学新概念英语全套教材,考研英语也能超国家线十几分……如果2014年小心一点,早就成为复旦法学院第一个成功的专科生了。”他在演讲中讲述了自己“往上走的每一步”。这番话,倒还听得出脚踏实地的味道。
在母明奇的电脑、手机上,全是与复旦有关的图片和文档。与他聊天的时候,也总是重复着“First impression is the most lasting(最初的印象最持久)”这样的话。
他坦言:“考研人奔的是前途,但在现实面前低头的人也非常多。像我们这种人,其实非常脆弱。如果没有一个东西撑着,马上就会破碎。复旦这几年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了。”
甚至,他曾经从成都坐了近40小时的列车到上海,只在复旦江湾校区的围墙外徘徊,却执意不肯走进去。
于是,母明奇又变成了浙江衢州一家碎石厂的工人,负责着19条输送带、21台电机、两台大型粉碎机和一个大型滚筒筛。除此,他还自学了电焊、氧气乙炔气割,每次换粉碎机就要抬100公斤的筛网。他说,那是一段被灰尘包裹着的魔鬼般的岁月。
2015年,母明奇又因政治分数偏低而与复旦失之交臂。
周而复始。他还跑到厦门集美做起了涂料工。在厦门的工地上,尽管每天戴着两个口罩,母明奇的鼻孔和嘴里依旧塞满灰尘;攀上爬下,一个月要磨烂3条牛仔裤。在那里,母明奇曾干了连续17小时的体力活,第二天还得继续上班,有时还会遭到工头痛骂。每天中午,工人们就坐在工地旁的路上吃饭,常有拉废土的工程车带着扬尘一路飞奔,怎么办?灰土伴着快餐一起吞。
3月19日参加复旦面试的一位考生说:我尊敬母明奇,但绝不支持;在我看来,他似乎醉心于“自我感动”。
母明奇的父亲说:“如今复旦考成了‘负担’,未来的路怎么办?”
母明奇在励志演讲中说:“请记住,没有谁会随随便便地成功。你所经历的苦难在别人面前不值一提,但现在让你难过的事情,总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
他打趣道:李嘉诚曾经也是工地工人呢!
虽然,赚钱的事依然摆在面前。
回顾考研路上的你——为自己鼓掌
都有一种恍惚感,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脚步深深浅浅,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痕迹还那样清晰。考研对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毕生难忘的经历。
面对压力,我们曾经辛酸过
@Day_lynn:
胃难受到凌晨两点才睡着,六点难受醒,睡眠不足喉咙开始有要发炎的征兆,伸手抓了抽屉里的药往嘴里塞。喝了口热水把胃里大概有一吨的胃酸压了压。不敢起床怕咽喉炎发作毁了接下来的复习,清醒着躺到八点。起了之后读会儿书,去药店买药。这是一条发泄负能量的微博,希望以后不会再有了,希望付出能有回应。
@晓风轻轻ing:
现在是负能量爆表的时候,失眠,抑郁,想哭,第一次到凌晨两点睡不着,考研这条路真是受劲折磨,掉头发,起痘痘,觉得自己学了那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学,政治背不完,英语作文都忘记,专业课想不起来,怎么办,擦干眼泪还是要去学习的,希望我们都能得偿所愿吧。

@文好惨suffiout:
【考研负能量】最后一波负能量了,每次复习都想的是反正都考不上为什么还要坚持呢,emmm,看来我还是特别想知道自己最后会差些什么。看书看书,“肖四”背好了就复习好了。

@jwarrior :
可以一个礼拜不洗头,可以二十多天不出门,也可以不怕冷不怕冻去楼道、去卫生间背书,走不下去的时候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力量。

凌晨4点,我们在图书馆外排起百米长队
露天的楼道上,我们裹着毛毯大声背书
虽然心酸,但是为了梦想,我们无所畏惧

考研,又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Cain
下午第二场,英语。我们进场,监考老师在门口挨个检查随身物品。
轮到一个萌萌哒的妹子
老师:手机(放到前面去)
妹子:187542&@$&
大家(包括老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妹子: 一脸蒙蔽你们笑啥.jpg
@简约
早上昏沉沉起床后,去楼下买备用笔芯的时候。老板问我这么早起呀,我说我去研究生初试。
老板二话不说,强行带我进入一个幽暗拐道里的房间
一路上的表情类似于来呀~快活呀~
而我的内心几近奔溃时发现,原来是一个小小的佛堂!
老板点了三根香给我。我也很虔诚地拜托了佛祖和菩萨。

@三枪守骑
因为外语考的是日语,所以一个人一个考场,两天内的监考老师有以下行为——全考场30个座位让我随便选,喜欢哪个坐哪个;在考场接电话告诉快递员家里没人快递放门口;在考场写教案准备下堂公开课;考试邻结束时一左一右站在我身旁,准备一个拿试卷一个拿答题纸,快速收卷上交,争当第一个结束交卷的监考老师。
@张布斯
我朋友,考试时候饿的要死,看到旁边一妹子桌上放着三块巧克力!
没错!
"老师,我能借她的巧克力吃吗!!!"
吃了人家两块...
貌似并没有还...

考研路上那些小感动
@七岁
九月底预报名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报考院校的专业今年不招生了。我专业课都快复习了两轮,知道这消息后内心很是崩溃。后来发觉我室友准备报考的专业很合适,但之前辅导员说过考研要避免撞车,所以心里很忐忑。后来鼓足勇气跟室友说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她表示欢迎报考,并且表示可以把她搜集的专业真题和笔记分享给我。我很感激她的善良和大度。

@Rita
我考研是在本校考的,最后一门是专业课。
考专业课的时候,我已经一个多月没见过我同校的男朋友了。考完最后一门,整个人突然松了下来,一出教学楼门,就看见男朋友拿着已经过去了的圣诞节的礼物站在那里,一下子过去抱住了他,真好。

@w
考研前一周,空间里各种学弟学妹转发这条说说。看了就好感动。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
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
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
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
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
回顾考研之路
我们都崩溃过,辛酸过
但也欢笑过,感动过
这一年对于每一位考研者来说
都是一次无与伦比的体验
愿所有努力的孩子
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无论什么样的选择祝福你!!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