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休女教师三月前出现舌面疼痛如针刺,影响进食及语言,动则加重,牙龈刺痛,外观无
一退休女教师三月前出现舌面疼痛如针刺,影响进食及语言,动则加重,牙龈刺痛,外观无明显皮损。口腔医院诊断为“灼口炎”,服口炎清、口泰漱口液等未见好转。舌质淡红,舌苔灰,脉缓平。
患者老年体瘦,“舌为心之苗”,“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心经郁热,上冲于舌,热壅舌络,故而舌痛。诊断为舌炎,属阴虚火郁。治以滋阴清火。
处方生地黄,淡竹叶,薄荷(后下),白菊花,丹皮,石斛,黑芝麻,麦冬,连翘,生甘草。6剂。
复诊时患者诉述服前药无进退,舌面、牙龈仍刺痛。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平。治以清泻上焦郁火。
处方金银花,连翘,薄荷(后下),桔梗,生甘草,芦根,白芷,天花粉,丹皮,大枣。7剂。
第二次复诊时患者诉述服前药已近痊愈,舌面如常,已不疼痛,口干,纳便可。予继服前方加丝瓜络,北沙参,7剂。嘱如病情稳定,可不必复诊。
“诸痛疮疡,皆属于心(火)”,“舌为心之苗”。故该病辨证考虑为“心火”。一诊以滋阴清火为主,但无疗效。二诊增加了清解之力,投辛凉清解之药后,病痛即除。并根据其舌脉,预言此人预后良好。患者虽为阴虚体质,但治疗标证仍以祛邪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