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掌握透视构图底层逻辑,轻松拍出高大上视频!

2022-03-28 16:30 作者:剪辑师大露  | 我要投稿


更多影视后期干货知识,私信“学习”获得


For:《电影摄影应用美学》--作者:林韬


在一些“大”角度的拍摄中,经常会出现强烈的透视变形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画面内部结构与比较“平”的角度拍摄的影像结构是完全不同的,造型的表现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透视不仅与三维空间的表现有关系,而且极大地影响画面的节奏。在由一组镜头组成的镜头组合中,不同的透视结构可以产生不同力度的视觉“节拍”。


“大”角度的透视结构能成为一序列影像排列在一起的节奏点,而节奏点的位置则对整个节奏的结构有着支配性的影响。


1

三种透视关系


在一点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灭点,如果画面中有明显的结构直接指向灭点,就会形成强有力的放射状的结构。


不过,在多数情况下一点透视的构图中不会出现直接指向灭点的结构,画面中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水平与垂直的结构,因此整个画面在三度纵深的表现上不强,而是有很强的平面性。虽然平面的要素显得比较活跃,但画面整体却有种静穆稳重的感觉。两点透视的结构使得画面上有两个灭点,原来一点透视的水平结构也被透视的指向灭点的结构所替代。如果没有使用特殊的倾斜结构,画面还会保留垂直平行的结构。




在两点透视的画面中,表现对象的体积感和空间感都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同时又能避免强烈透视变形的感觉。




还有一种透视的结构是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把在两点透视中的垂直平行结构也变成了具有灭点的结构,这样一来,画面中就没有平行的结构了。三个灭点控制了画面上所有的内容。三点透视,极大地强化了画面的空间与纵深。更重要的是,三点透视使每个表现对象都处在由透视造成的变形中,造型会显得夸张变形,张力十足。





2

镜头的选择与透视


虽然不同的透视关系不会出现在同一个构图中,不过,电影作为时间性的艺术,不同的透视关系可以镜头序列的方式排列在一起。于是,不同透视关系所形成的构图之间也可以构成视觉的节奏。电影摄影的创作过程中,画面透视效果的形成,不仅与选择的拍摄角度有关系,还与选择的镜头(透镜)有重要的关系。镜头的选择也会影响到画面透视变形的效果,也是控制画面节奏点的手段。


(1)短焦距透镜


广角透镜又叫“短焦距透镜”。比标准镜头角度更广的镜头,深度感会被加强,我们所感受到的被摄主体的距离比实际的要远。空间被夸大了,在远处的物体会显得很小。如果我们强化这些视觉要素,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空间感受。同时,使用短焦距透镜的拍摄,由于空间被夸大,也突出了运动物体与透镜方位靠近或离去的速度感,强化了面向画面或远离画面的纵深运动。这些都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置身于场景之中的感觉,当然这往往也是创作者所期望的。




另一方面,短焦距透镜也产生比较大的透视变形效果。焦距短的透镜产生的畸变可能是线条的,也可能是空间的。镜头越广,所产生的变形效果就越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物体的扭曲变形,特别是对那些靠近镜头的物体影响更大。


景物前后距离会被夸大。拍人物近景时,可能就会使人的鼻子大得惊人,眼睛邪恶而难看。短焦距透镜的变形也可以用来强化心理感受,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张力。镜头越广,对靠近镜头的对象产生的变形扭曲就越大。这一技巧常用来表示人物的力量、优势和冷酷。


(2)长焦距透镜


望远透镜,也叫长焦距透镜。多数情况下,如果要拍摄充满画面的特写,就要选择长焦距镜头。


所以在拍肖像和头部特写的时候需要焦距大于100mm的镜头。当拍摄充满整个画面细节的特写时,镜头靠得越近,就越需要使用焦距更长的镜头。在镜头向前推的时候,鼻子和眼睛的距离会被夸张放大。


对于广角镜头来说,长焦距镜头是另一个极端。长焦距压缩了空间的深度,同时弱化了朝向镜头的运动。超长焦距更能使前后景压缩在一起,使影像都处于同一平面上,任何前后移动的东西都像根本不动一样。朝向长焦距镜头的运动,也就没有那么强的戏剧感了,而是被抽象化了。




长焦距透镜还能减弱不同景深之间的距离感,使影像变平,这种对空间的压缩,可以表现很多种感受,让物体的纵深距离感觉很近。对于那些惊人的动作场面,如果看起来更近,会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压缩空间的能力不仅被用来构图实际的空间,也会用来制造心理的空间。压缩空间可以使空间中的两个物体看起来相互距离比实际上近了很多,这个可以用来拍摄惊险和战斗场面,使得看上去的危险性比实际的要大很多。比如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公共汽车紧急避让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儿童时,看上去只有10厘米的距离,而实际上距离是安全的。


3

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


“透视缩短”现象

透视缩短现象是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来的概念。透视缩短是与透视变形相接近的一个概念,但是不完全一致。在一点透视结构的影像中,比如正面的肖像,虽然透视缩短是实际存在的,但一般的观众在视觉上不会有明显的觉察。在两点透视结构的影像,比如半侧面的肖像中,观众是可以觉察到透视缩短的现象了,但是还不觉得由于透视使表现对象变了形,这时的表现对象还处在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而在三点透视的影像结构中,比如从斜下方拍摄的人物肖像,这时候观众能感受到强烈的透视缩短的现象,人物眉毛到发际线的距离比起下巴到嘴唇的距离在画面上是显得大大“缩短”了。因此观众也觉察到了由于透视所带来的表现对象的变形。


还有一种情况可以比人物肖像更好的体现透视缩短的现象。


如示意图所示



从侧面拍摄一个微微弯曲的手臂时,我们得到的是一个非常流畅的曲线造型。根据前面所论述的抽象结构的理论观点,这样的曲线结构所带来的是轻松、愉快的情绪。


从正前面拍摄这个优美的肢体动作,就得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构。优美流畅的曲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相互遮挡的、局促的、拥挤的结构。下臂遮住了上臂的大部分,由于透视的角度,手臂的修长造型变成了一个个不连贯的团状堆积在一起。这样的结构所引起的情绪是和侧面所拍摄到的曲线大不相同的。


由此可见,使用透视缩短的现象可以轻易地改变画面的抽象结构,从而改变画面的情绪。


又比如,在表现两个人倒在地上搏斗的时候。



从侧面所拍摄到的是人物修长的身材,虽然情节是激烈的,但是画面的节奏是舒缓的。


从正面所拍摄到的是整个人物成为一小团在画面中,由于透视缩短的原因,人物的头、肩、手、臂等主要部位,都处在复杂的相互交错的结构之中,这个画面的节奏也是紧张的。这是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艺术家们广泛使用的法则了。


上面提到了由于透视缩短造成了构图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会明显地作用于画面的视觉节奏。当这两种结构通过剪辑的方式排列在一起,或是同时出现在一个运动镜头的构图中时,特殊的节奏与韵律就形成了。


在电影《骇客帝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旋转”拍摄的镜头(子弹时空),这个镜头类似摄影机做旋转轨迹运动所拍摄出来的效果,实际上是50台照相机隐藏在绿幕后面同时拍摄,然后再剪接到一起而形成的。




在最后的视觉效果中,“时间凝固”的感觉是这个镜头表现的重点。


透视缩短在这个运动镜头中,对节奏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成了缩短→伸展一再缩短→再伸展的视觉节奏,也成为了抓住观众兴趣和感受的重要视觉美学元素。


镜头从正对头部的顶部开始,这是一个典型的透视缩短的角度;移动到身体的左侧观众看到了角色的舒展侧面;镜头再移动到膝盖的角度时有一个透视缩短;继续移动到身体右侧又是舒展的结构;最后回到头部的顶部。


为了使运动过程的视觉节奏更加细腻丰富,在“移动”的过程之中,拍摄镜头的高度以及景别也是有变化的。可见创作者对视觉节奏的精心控制,既有大起大伏的主旋律,也有丰富的细节变奏,这样的“视觉音乐”既高亢磅礴也不失丰富细腻。


掌握透视构图底层逻辑,轻松拍出高大上视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