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色鹿故事源考

2022-01-11 00:44 作者:单弦震脉  | 我要投稿

九色鹿故事为佛教本生故事的一种,主要讲佛祖释迦摩尼前世之修行。


内容则大体分为三大类:

一、有一九色鹿(另一说为五色鹿)救起一溺水男子,鹿嘱托男子切勿向外透露其藏身之处。 不久王后梦有五色之鹿,求国王寻鹿以取五色皮毛,国王下旨悬赏捕猎。溺水男子见利忘义,为国王及众猎手引路入深山捕鹿。幸鸟唤醒熟睡之鹿,鹿向众人陈述实情痛斥男子背信弃义,国王闻之愤而将男子斩首,下诏禁捕猎鹿。

二、国王出猎,群鹿分散,投岩堕坑。鹿王为救群鹿甘愿杀身济众感动国王,国王下令不再猎杀群鹿,鹿王功成德隆。

三、鹿王陷入猎人套索,待群鹿饱食后方现相欲逃脱,力竭未果,被雌鹿相救,猎人起怜悯之心放鹿王而去,因此也被称为“鹿王陷套索本生”系列。


现考证三种故事各自较早版本的古籍原文。


版本一:

《佛說九色鹿經》

廣勝寺金皇統九年[1149]版,所出即著名的“赵城金藏”

《佛说九色鹿经》

佛言。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时水中有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也。鹿闻人唤声。即走往水边。语溺人言。汝可勿怖。汝可骑我背捉我角。我相负出上岸。鹿大疲极。溺人下地绕鹿三匝。向鹿叩头乞为大家作奴。给其使令采取水草。鹿言。不用卿也。且各自去。欲报恩者莫得道我在此间。人贪我皮角必来杀我。于是溺者受教而去。

尔时国王夫人夜梦见九色鹿。意欲得其皮角。即托病不起。王问夫人言。何以不起。夫人答言。昨夜梦见非常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我思得其皮作衣裘其角作拂柄。王当为我得之。王若不得我当死矣。王告夫人。汝为且起。我作一国王何所不得。王即便募于国中。若有能得九色鹿者。当与分国治。赐其金钵盛满银粟。赐其银钵盛满金粟。溺人闻王募重。心生恶念。我说此鹿可得富贵。鹿是畜生死活何在。便语募人言。我知有九色鹿处。募人便将至王所言。此人知有九色鹿处。王闻大欢喜。王言。汝得其皮角来。报之半国。于是溺人面上即生癞疮。溺人言。此鹿虽是畜生大有威神。王宜多将人兵乃可得耳。王即大出人兵往恒水边。乌在树上遥见王人众来。疑当杀鹿。即呼鹿言。且起王来取汝。鹿故熟卧不觉。乌复言。知识且起。王将兵至。鹿故复不觉。乌便下树居其头上啄其耳。知识且起。王兵围汝数重。鹿方惊起四顾望视无复走地。便往趣王车边。傍人引弓欲射之。王告莫射此鹿。此鹿非常。将是天神耶。鹿即言。莫射杀我。假我须臾。我有恩于国。王问。有何恩。我曾活王国中一人。即长跪重问王。谁道我在此。王言。车边癞面人也。鹿举头看此人。眼中泪出不能自胜。大王。此人本溺在水中。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我时不惜此命。自投水中负此人出。本要誓不相道。人无反覆。不如水中浮木也。王闻鹿言有惭愧色。我民无义。王即三教其民。奈何奈何受恩反欲杀之。王即放鹿使去。下国中若有驱逐此鹿者当诛汝五属。于是王便还宫。鹿归故处。是时国中众鹿皆来依附数千为群。永不见害。共饮食水草不犯人菜谷。从是之后风雨以时。五谷丰熟民无疾病。其时太平毕命化去。佛告诸弟子。菩萨所行虽处畜生不舍于慈。人兽并度。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是时乌者阿难是也。是溺人者调达是也。时鹿者我身是也。调达与我世世有怨。阿难有至意得道。菩萨更勤苦行波罗蜜。忍辱如是。



版本二:

《六度集經》卷三 第十八


昔者菩萨身为鹿王。厥体高大。身毛五色。蹄角奇雅。众鹿伏从数千为群。国王出猎。群鹿分散。投岩堕坑。荡树贯棘。摧破死伤所杀不少。鹿王睹之哽噎曰。吾为众长。宜当明虑择地而游。苟为美草而翔于斯。凋残群小。罪在我也。径自入国。国人睹之。佥曰。吾王有至仁之德。神鹿来翔。以为国瑞。莫敢干之。乃到殿前。跪而云曰。小畜贪生。寄命国界。卒逢猎者。虫类奔迸。或生相失。或死狼籍。天仁爱物。实为可哀。愿自相选日供太官。乞知其数不敢欺王。王甚奇曰。太官所用日不过一。不知汝等伤死甚多。若实如云。吾誓不猎。鹿王退还。悉命群鹿。具以斯意示其祸福。群鹿伏听。自相差次。应先行者每当就死。过辞其王。王为泣涕。诲喻之曰。睹世皆死。孰有免之。寻路念佛。仁教慈心。向彼人王慎无怨矣。日日若兹。中有应行者而身重胎。曰死不敢避。乞须娩娠更取其次欲以代之。其次顿首泣涕而曰。必当就死。尚有一日一夜之生。斯须之命。时至不恨。鹿王不忍枉其生命。明日遁众。身诣太官。厨人识之。即以上闻。王问其故。辞答如上。王怆然为之流泪曰。岂有畜兽怀天地之仁杀身济众。履古人弘慈之行哉。吾为人君。日杀众生之命。肥泽己体。吾好凶虐。尚豺狼之行乎。兽为斯仁有奉天之德矣。王遣鹿去还其本居。敕一国界。若有犯鹿者与人同罚。自斯之后。王及群寮率化。黎民遵仁不杀。润逮草木。国遂太平。菩萨世世危命济物。功成德隆。遂为尊雄。佛告诸比丘。时鹿王者是吾身也。国王者舍利弗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版本三:


     有过去世近雪山下有鹿王。名威德。作五百鹿主。时有猎师。安谷施罥。鹿王前行。右脚堕毛罥中。鹿王心念。若我现相。则诸鹿不敢食谷。须啖谷尽尔乃现相。现脚相时诸鹿皆去。唯一女鹿住。说偈言。


  大王当知  是罥师来  愿勤方便

  出是罥去


  尔时鹿王以偈答言。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罥转急

  不能得出


  尔时女鹿。见猎师转近。重说偈言。

  大王当知  罥师转近  愿勤方便

  求出是罥


  鹿王答言。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罥转急

  不可得脱


  女鹿见猎师到已。向说偈言。

  汝以利刀  先杀我身  然后愿放

  鹿王令去


  猎师闻之。生怜愍希有心。畜生深爱他故。乃能与命。以偈答言。

  我终不杀汝  亦不杀鹿王

  放汝及鹿王  随意所乐去


  猎师即时解放鹿王。佛语诸比丘。昔鹿王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则我身是。五百鹿者。则汝等五百比丘是。汝等过去世急怖时舍离我。今急怖时亦舍我去。时猎师者。则守财象是。过去世不恼害我。今世亦不害我。时女鹿者。阿难是。过去世急怖时不舍我去。今世急怖时亦不舍我去。


大家可以发现,第三种故事的侧重明显由鹿王转向救助鹿王的母鹿,以此显示阿难在几次轮回中对释迦摩尼的忠诚和爱戴。


总结:

涉及这三种故事的典籍已有学者郭亮鋆、黄宝生、王慧慧相继整理如下表:

表自郭亮鋆 黄宝生,2001;王慧慧,2016

总的来讲,九色鹿故事发源于古印度文明,自公元一世纪沿丝绸之路经阿富汗传入西域。

于三国时期陆续出现在多部汉译佛经中,情节和要义大致分为三类:鹿王救人,鹿王救群鹿,母鹿救鹿王三种。

而北魏的佛教徒选用了第一类故事,即《佛说九色鹿经》、《菩萨本缘经》等典籍所记载的版本一的故事,在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中绘成壁画《鹿王本生图》。


当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1年制作的经典动画美术作品《九色鹿》,就是借用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的艺术形象。


 



九色鹿故事源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