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吃碗米粉吧

2023-06-18 14:45 作者:告别过去的阎王哥哥  | 我要投稿

 萍乡人爱吃米粉,这一点,只要你在萍乡吃过早餐都知道。
  二十年前,我上小学那会儿,店里是不用说,街边上的摊子你做不出一碗米粉来,你都不好意思出摊!老市医院旁边进贤小学巷子,你只要早上8点以前,站在那个小坡上往下面那么一望——右边四成留了下来过人,左边,嗬,那是一条塑料棚子接成的龙!龙头是卖包子馒头粥的,龙身龙尾都是由主打米粉米面的摊子组成。蓝白色衣服的小学生占了一大半,穿着素色衬衫的肯定是学生家长或者老师。偶尔有几个穿脏白背心光膀子皮肤黝黑的,肯定是进城做事的小工。要是有急急忙忙,愁容满面,打包带走的,那肯定是隔壁医院的病人家属了。白大褂的医生一般是不去的,大概其是因为那地方离马路稍微有点近,医生又比平常人更讲究点卫生。我那时候也不怎么去那里,却不是因为我比平常人更讲卫生。我妈那时候就在隔壁市医院上班,被她看到了,一顿骂是跑不了了!
  下了坡再进去一点右边也是早餐店,大多是卖烫粉的。化好的粉丝放在铁丝漏勺里往骨头汤里一烫,再倒在已经准备好调料的大碗里。来点原汤,再加一勺肉丝,来个煎蛋卤蛋的,半分钟的时间一碗烫粉就能端到你的面前。萍乡挺有名的羊胡子米面就是这种类型。二年前小学生的我也不太知道什么羊胡子,但是这种烫粉那时候到处都有。一碗烫粉好不好吃,首先就是粉丝本身的口感,但是这个事情摊主不好控制,毕竟大部分烫粉摊子的粉丝也是外面卖粉丝那里买的,都差不多,大概你早点去能更好吃点。拉开差距的地方就在于肉丝和煎蛋的水平了。羊胡子能那么经久不衰,除了老板为人和善亲切会说话之外,我觉得主要还是他那个肉丝确实不错,入味不柴,一口下去那个酱香味随着瘦肉丝上带着那一丁点脂肪在你口中爆炸,汤却是偏清淡。
  我家附件也有一家烫粉摊子很多年,当时老板娘会在面汤里放点擦才,这在那时候就算创新了。老板娘挺亲切的,那时候我妈跟她是麻友。十多岁的时去候吃碗粉她会喊一句满乃,现在偶尔也去吃,三十岁了去吃也还是一句满乃,好像时间这个小摊没有走过一般。
  其实小学那会儿我更喜欢去进贤小学旁边的那些摊子。主要是近,我坐在桌子上吃炒粉,桌子右边就靠着小学的围墙,吃完就进去不容易迟到。其次就是便宜,素粉一块,加蛋一块五,再加肉的话可就是两块钱的高端享受了。那时候吃两块钱的粉的小学生应该不多,早餐的预算才两块呢!不总得留个五毛一块的,买包五毛钱的麻辣,或者买一包盗版游戏王的卡包来打打板嘛!所以一般来说,一块五加蛋是我的标配。
  说真的,那时候就觉得,炒粉确实是人间美食之一。老板在那边炒,我就在旁边看着。其实做法也简单。放油打个蛋,蛋稍微定形了就打散了放豆芽翻炒几下。炒断生了就可以放粉丝,酱油,干辣椒(这是精髓)继续炒了。一般这种摊子的老板会放点鸡精提味,小学生嘛,就爱吃这个。
  炒粉做法简单,三分钟就能出来一盘,可是不同摊子的味道可都不一样。这东西非常考验厨师的技术,一般来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标注,却是很能体现中餐里的“适量”。油少了火候大了鸡蛋会焦,干辣椒会有苦味,油太多了口感黏黏腻腻的不好吃。所以,师傅的手法就很重要了。油要放得合适,手脚要快,掂锅的功夫要到位,这样炒出来才能清清爽爽。最重要的还是分量要适中。要吃完之后去捡留在碟子里的葱吃,有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才能算吃到了一碗好吃的炒粉。
  有个马几炒粉,在湘东萍钢大门对面。破旧的小店没多大地方,摆了几张油兮兮的桌子放在门口。路灯是昏暗的,左右旁白什么店也没有,地面上有小碎石,小风呼呼地吹,偶尔有萍钢的大车在对面进进出出。就这个环境,不少人专门驱车半小时从市区到那里,就为了吃那么一口。其实我也说不出具体它那里好吃,就是合适,一碗标准的萍乡炒粉,清爽不油腻。不过最近马几炒粉也有网红化的趋势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居然还有专门请跑腿去代购的。我家附近的九二九炒粉火了之后,味道就不那么好了,希望马几老板能保持初心吧。
  昨天到长沙玩,吃了一碗三十块的米粉。呵,三十块,两个人就是六十块!没有任何韧劲的粉,意义不明的酸菜,还有一口下去满满的冷库味道的牛肉和鱼丸。毫不夸张的说,它这个味道,在萍乡卖八块钱一碗要倒闭。当然我不是说长沙的粉不好吃哈。本来嘛,这种地方老长沙人肯定不去的,老长沙人去的地方咱们这些游客也不知道。长沙现在也是网红国际大都市了,来往行人游客大学生,红的绿的白的紫的,人像蚂蚁一样多!五一广场一家店,就算开门十个小时没一个回头客,也不影响他赚钱。

吃碗米粉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