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ChatGPT对学术界和教育界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9-07 13:50 作者:OAE开放科学  | 我要投稿

在我国,学位法草案不久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对学位获得者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这类学术不端行为如何查证?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和适度运用人工智能的尺度标准又如何界定? ChatGPT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确实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学术诚信和教育道德的讨论和担忧。

学术界:

文献生成

: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可以生成论文摘要和内容,导致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如剽窃和伪造。这给学术审稿人带来了挑战,因为生成的文本难以与原始文献区分开。

学术期刊规则更新:

许多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包括《科学》、《自然》、《细胞》等,已经发布了规则,明确禁止在学术论文中使用由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文本、数字、图像或图形,并强调人工智能程序不能成为作者。

学术诚信重视:

学术界对于学术诚信的重视进一步增强,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正在考虑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学术不端问题,并制定了相应政策。

高校和教育界:

学生使用率上升:

许多学生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等工具来完成家庭作业、测试、测验和论文,这对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挑战。

道德问题:

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学术任务引发了道德问题,涉及学术诚信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术诚信策略更新:

 一些大学已经修改了学术诚信策略,将使用ChatGPT等工具视为剽窃和学术不端的一种形式,并采取措施进行惩戒或教育。 学位法草案的出台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和规范。在此之前,虽然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明确禁止使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但这种行为本质上也属于学术不端,可能受到学术机构内部规章制度和学术道德准则的制约。 在目前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学术不端行为一般被认为是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行为,尽管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但学术机构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包括通报批评、取消相关奖励、剥夺学术荣誉、终止科研项目等。这些措施可能会依赖于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并可能因地区和学校而异。 学位法草案的出台明确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责任,尤其是涉及学位的情况,如学位论文代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确定何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是否构成学术不端行为可能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草案的具体实施和操作细则可能需要更多的讨论和明确,以确保公平和透明的处理。 此外,划清“人工智能辅助”和“人工智能主导创作”的界线是非常关键的,这需要在规定中进行详细的界定和解释。学术界和法律机构需要与技术专家合作,以确保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监管,并同时鼓励合理的人工智能辅助学术工作。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文由OAE中国办公室编辑校对

ChatGPT对学术界和教育界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