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真题分数线参考书

一、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研究方向、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课程理论与实践
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
导师信息:
课程理论与实践:傅敏
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吕世虎、 张定强
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邓小娟
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李金云、赵晓霞
根据育明考博统计,每年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招生人数为5-6人
二、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参考书目
专业基础: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版。
约翰•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01课程理论与实践
《课程与教学设计》,王嘉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教学论》 ,李秉德、李定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
《教学论稿》 ,王策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课程论》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钟启泉主编,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7 年;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第三版)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年。
02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数学教育概论》 ,张奠宙,宋乃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中国中学数学课程史论》 , 吕世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年;
《数学教学论》 ,胡炯涛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
《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修订本) 》,陈昌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数学教育史》 ,马忠林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
03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程与教学设计》 ,王嘉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教学论》 ,李秉德、李定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
《教学论稿》 ,王策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课程论》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钟启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年;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第三版)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年。
04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程与教学设计》 ,王嘉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教学论》 ,李秉德、李定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第三版)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 ·P ·汉金斯著,杨森主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王荣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语文教育发展史论》 ,靳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博真题/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导师联系/备考经验
一、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博研究方向、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制度比较
导师信息:王兆璟
根据育明考博统计,每年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博招生人数为1人
二、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
专业综合: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三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版。
约翰•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教育政策与制度比较:
《比较教育导论》 ,顾明远、薛理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比较教育学史》 ,王承绪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教育政策学》 ,袁振国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年;
《比较教学论》 ,吴文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
三、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博招生信息
(一)硕博连读
1.选拔对象
修完规定课程的我校二年级或三年级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的在学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截至进入硕博连读学习当年入学前)。
2.选拔条件
基本条件:思想政治表现好,遵纪守法,未在纪律处分期限内;学业成绩良好;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科研潜质;身心健康,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除上述基本条件外,考生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强烈愿望和顺利完成博士学业的良好条
件。
2.硕士学科(专业) 应与拟申请博士学科(专业) 一致。
3.已修读课程单科成绩合格,平均成绩不低于 80 分。
4.科研条件(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① 本人第一署名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署名,在A 类期刊(依据《西
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分类办法》 (西师发〔2018〕 211 号) 认定) 发表与拟申请学科(专业) 相关或相近的论文。
② 本人第一署名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署名,在B 类或C 类期刊(依据《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分类办法》(西师发〔2018〕 211 号) 认定) 发表与拟申请学科(专业) 相关或相近的论文,须由两位同行正高级专家鉴定并出具意见(专家签名须手写) 。
③ 其他能证明科研能力的与拟申请学科(专业)相关或相近的成果, 须由学院招生选拔小组中至少 3 位成员审核认定。
(二) “申请-考核”制1.选拔对象
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①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指学历教育硕士生, 最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以下称“应届生”) ,入学时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
②已获全日制硕士学位的人员(学位证书发证日期截至录取前一年度 12 月 31 日,以下称“往届生”) ,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
2. 申请条件
基本条件:思想政治表现好,遵纪守法,未在纪律处分期限内;身心健康,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学业成绩良好;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科研潜质,原则上应在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申请“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可适当降低相关要
求。
除上述基本条件外,考生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科研条件(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① 本人第一署名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署名,在A 类期刊(依据《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分类办法》 (西师发〔2018〕 211 号) 认定) 发表与拟申请学科(专业) 相关或相近的论文。
② 本人第一署名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署名,在B 类或C 类期刊(依据《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分类办法》(西师发〔2018〕 211 号) 认定) 发表与拟申请学科(专业) 相关或相近的论文,须由两位同行正高级专家鉴定并出具意见(专家签名须手写) 。
③ 其他能证明科研能力的与拟申请学科(专业)相关或相近的成果, 须由学院招生选拔小组中至少 3 位成员审核认定。
(2)外语免试条件(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英语:① CET-4≥425 分或者 CET-6≥425 分(2005 年以前的成绩为“合格”);② 或专业英语四级/八级≥60 分;③ 或雅思≥6 或托福≥ 80 或GRE≥260;④ 或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简称PETS) 三级及以上。
日语:① N2 及以上。
俄语:①
德语:① 取得歌德学院大学日语四级及以上;② 或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
非俄语专业四/六级;② 或取得俄语专业四/八级证书。
德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德语六级(CGT6) ;② 或B2 证书(Goethe-ZertifikatB2) 及以上;③ 或德福考试证书(TestDaF) ;④ 或DSH 考试证书。
法语:① 法语专业四级考试;② 或DELF 考试B1 及以上。西班牙语:① 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② 或西班牙语DELE 考试B1 及以上。
对于未达到上述条件者,须参加专业素质考核中的外国语考试, 成绩合格方可进入综合素质考核环节。
(3)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4)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攻读博士期间须全脱产学习。
(一)考核对象
对审核合格者,学院招生选拔小组(由相关专业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至少 5 人) 进行匿名评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评审满分为 100 分。评审成绩=考核小组成员评分总和÷考核小组成员人数 ,评审成绩低于 60 分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考核。学院招生选拔小组根据评审结果,在通过评审人数充足的情况下,各专业依照《西北师范大学 2022 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公布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 1 ∶3 的比例择优确定复试考核对象名单,并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
(二)考核形式
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内容
1.专业素质考核。笔试考查,内容包括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外国语水平。
专业综合课程考试(专业基础150 分,专业方 向 150 分)。
外国语考试(达到外语免试条件的考生不参加) ,满分 100 分。2.综合素质考核。面试审核,考察考生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
究动态掌握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科研能力、培养潜质及是否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学习( 工作) 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情况、人文素质以及举止、表达和礼仪及心理状况等。
以答辩形式进行,考生汇报的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的领域的了解和看法,以及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和理由等,汇报后学科专业考核小组成员向考生提问,问答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
满分 100 分。综合素质考核成绩=考核小组成员评分总和÷考核小组成员人数。
综合考核总成绩 = 专业素质考核成绩(只计专业综合课程考试成绩) ÷3 ×0.5+综合素质考核成绩 ×0.5。
学科专业考核小组结合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和综合素质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并对申请人的考核总体情况给出结论。学科专业考核小组指定考核工作秘书,详细记载考生的考核情况,考核材料存档备查。
相关考题
2011年西北师范大学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
2、课程标准
3、研究教学法
4、德育
5、六艺教育
6、七艺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精神)。
2、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简述“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
4、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对学习活动的意义。
三、论述题
1、论述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2、论述《学记》中的主要教学原则。
3、结构主义教育代表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4、行为主义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