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3.21 感觉复合

2023-05-16 08:0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1、感觉复合


  十九世纪后半叶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马赫主义哲学的基本前提。由马赫、阿芬那留斯提出。

  马赫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并不是客观存在着的,“物”只是感觉的复合。例如一张方桌,它本身并不真实存在着,只是人们的各种感觉        棕褐的颜色、四方的形状、坚硬等感觉的总和。马赫主义进而认为:人们感觉的总和就是事物的全部内容,假如抽掉这些感觉内容,物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世界仅仅由我们的感觉构成”[1],而关于物质客观存在的这种“假定”,“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和多余的”[2]。总之,马赫主义把事物本身的客观特性归结为人的主观感觉,把“物”看作是人的“感觉复合”,从这点出发,大肆攻击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马赫主义哲学的这个基本前提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列宁首先从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高度指出,把物看作是感觉的复合,这是一条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是主观唯心主义”。[3]这种谬论的认识论根源在于:把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初步环节        感觉,片面扩大,抹杀感觉的客观来源,把通过感觉来认识外界事物,歪曲为感觉就是外界事物,“它把感觉不是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看作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墙壁;不是看作同感觉相符合的外部现象的映象,而是看作‘唯一的存在’。”[4]它以唯心论的感觉论来反对唯物论的反映论。列宁进一步指出:“感觉的复合”不过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感觉的组合”的翻版,“是贝克莱主义的简单的重复”。[5]这种学说必然导致极反动的结论:整个世界不过是我的感觉而已,“除了自己以外,就不能承认别人的存在,这是最纯粹的唯我论”。[6]

  “感觉复合”是马赫主义早期公开提出来的一个赤裸裸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前提,在遭到唯物主义的批驳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世界要素”、“原则同格”等不同形式出现,但不管怎样伪装和诡辩,都丝毫没有改变它的唯心主义实质,反而更加暴露了它的荒谬和混乱。


注:

[1]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37页。

[2]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38页。

[3] 《列宁选集》第二卷36页。

[4] 《列宁选集》第二卷46页。

[5] 《列宁选集》第二卷36页。

[6] 《列宁选集》第二卷36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3.21 感觉复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