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散杂知识点 | 第六期


上期回顾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 | 第六期
{ 先锋派电影的流派·上 }

先锋派电影的时间跨度大致是在1917-1928年,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且与当时盛行欧洲现代艺术思潮有明显的关系。主要流派有:印象主义(法国)、表现主义(法、德)、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01_印象主义(法国):
又称印象电影,是指20年代以德吕克及其友人所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并在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如阿贝尔 · 甘斯、谢尔曼 · 杜拉克、马塞尔 · 莱皮埃、让 · 爱普斯坦,都是印象派的中坚力量。
谢尔曼 · 杜拉克: 她是20年代法国电影界一位活跃的人物。
主要作品有:《微笑的布迪夫人》[印象派](1922)《主题与变奏》(抽象主义)
《僧侣与贝壳》(1928)[超现实主义]
阿贝尔 · 甘斯的主要作品:《车轮》、《拿破仑传》(1934)《奥斯特里茨》(1960)
莱皮埃的主要作品:《黄金国》
让 · 爱普斯坦的主要作品:《红色旅店》、《忠诚的心》

02_表现主义(德)
表现主义产生于20年代初的德国。
表现主义和绘画一样,强调以夸张、变形的甚至怪诞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表现主义和其他先锋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烈的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卡尔 · 梅育(编剧)、罗伯特 · 韦恩(导演)《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弗立茨 · 朗格 《三生记》 、威格纳《泥人哥连》、《吸血鬼诺斯费拉杜》、鲁宾逊《演皮影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