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夏季儿童:养阳、健脾、化湿。“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在气交之

2023-06-26 17:27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夏季儿童:养阳、健脾、化湿。“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那么,儿童夏季的饮食调养有什么要诀呢?怎样才能做到顺时养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就阴阳而论,养阳为要。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人体阳气虽旺盛但易外越,尤其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更应注意阳气的保养。既不要使其过于发越,也不宜对其过于克伐。所以除了应少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如辣椒、肉桂、羊肉等;也要少吃寒凉苦泻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镇饮料和水果等。睡觉时不宜风扇、空调直吹,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夏季受风病在心,俞在胸胁,所以夏季虽然炎热,但不宜穿袒胸露背之服饰,以防风邪袭击胸胁而心受病。如何保护好阳气?除了在日常生活上少贪凉,注意保养外,外治法扶阳的效果较为明显。第一件事:暖背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是人体的阳经,所以背部的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背的寒暖与脏腑的功能息息相关。当风寒入侵人体时,背部是首当其冲的。背部受寒,就会出现腰酸背疼、肌肉抽搐等问题,并可能导致下肢关节及内脏等的不适。在背部的脊柱两旁是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的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第二件事:艾灸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背部艾灸疗法,距离皮肤两厘米,由于艾绒持久发热,而且透热性强,因而用于穴位灸比较适合。补阳时选背腰部取背俞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可以起到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 2以五脏而言,健脾化湿为主。 夏季是心阳最旺盛的季节,加上小儿“心常有余,脾常不足”,很容易会出现心火过旺的症状,如入睡困难、睡不安稳、脾气暴躁、口舌生疮等。故夏季,养心是关键。可吃些绿豆竹叶粥来清泻心火,或是百合莲子粥以养心安神。 长夏属土,主脾胃,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恶湿胃恶燥,湿又有黏滞之性,故长夏多患脾胃病,脾脏升清降浊功能减低,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症状。 如何判断孩子脾胃虚 吃饭:食欲不振、挑食、厌食,或者食量过大却体型偏瘦。 舌苔:正常的孩子舌苔应该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如果孩子脾胃不和会出现舌苔白腻、口中有酸腐味的情况。 皮肤:皮肤粗糙、干燥、黯淡、有色素沉着,甚至会出现慢性湿疹。 消化:孩子在饭后会经常腹胀,甚至会出现呕吐物或大便中有奶瓣或未消化完全食物的情况。 体质:孩子因脾胃不和,营养吸收不好,会出现手心发热、抵抗力差,还有反复感冒的情况。 睡眠:睡觉不踏实、睡着时眼睛会露条小缝儿、夜里爱哭闹,还会有咬牙、磨牙的情况。 精神:会比一般孩子显得"懒惰"些,不爱运动,或稍微活动就爱出汗,爱发脾气,常哭闹。 孩子健脾胃,避开这“4大误区” 1、硬塞给孩子吃 家长认为孩子多吃点才营养,却忽略了小孩子的承受力。小孩子能吃多少也是有一定量的,超过这个量,身体不能承受,不但营养过剩,造成虚胖,还会损伤孩子脾胃的收纳、运转功能。脾胃不好了,营养吸收也会受到影响,若是再不让它休息恢复,长期脾胃失调,孩子的抵抗力就会 大大减弱。 2、给孩子喝冷饮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便秘,口气重,就以为是上火了,喜欢给孩子喝凉凉的东西。其实,很多孩子发生便秘,大多数是因为脾胃功能没发育好,平时又不节制饮食,从而造成“食滞”,并不是真的上火。 如果再吃凉的东西,会导致身体调控的紊乱。这种紊乱,首先就是消化系统的紊乱,在过低的温度下,吃多了冷饮就会损伤脾阳,本身孩子的脾胃功能就弱,再吃冷饮,就会腹泻,流涎等脾阳虚的症状。此时,非常容易引起外邪的入侵。寒伤脾,常见的表现是舌苔白腻,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恶心呕吐。 3、晚上吃东西 不少孩子因为偏食,挑食或者吃东西的习惯不好,家长总要在晚上给他们加餐,睡前还喝牛奶,这种做法在1岁以后很不恰当。人体夜间新陈代谢能力最低,尤其是孩子,消化及代谢系统都比较弱,睡前饮食同样会加重体内代谢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肥胖等问题。如果晚上还给他们吃东西,脾胃就得不到休息,也会导致脾胃虚弱。 4、生病赶紧补充营养 俗话说“虚不受补”。其实,虚应该是受得了补的,之所以“虚不受补”,是因为补得不是时候。所以孩子在脾胃调理好,身体健康的状态下进补才合适,脾胃差进补反而难以消化,更损伤脾胃、病情不轻反重。

夏季儿童:养阳、健脾、化湿。“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在气交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