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工智能AI面试题-6.5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预训练技术发展史:从Word Emb

2023-10-16 11:44 作者:机器爱上学习  | 我要投稿

6.5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预训练技术发展史:从Word Embedding到Bert模型 本篇解析将深入探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预训练技术发展历程,从最早的Word Embedding演进到Bert模型。我们将通过这段旅程详细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以及Bert模型的诞生。 Bert近来备受瞩目,被认为是最令人兴奋的人工智能进展之一。它在网络上收到了高度评价,但是Bert真的值得如此高度评价吗?在模型创新方面,它并没有带来重大突破。然而,它的效果非常出色,几乎颠覆了许多NLP任务的性能,有些任务甚至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才是关键所在。此外,Bert具有广泛的通用性,适用于绝大多数NLP任务,可以采用类似的两阶段模式来直接提高性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客观地说,将Bert视为近年来NLP领域的重大进展的集大成者更符合实际情况。 本文的主题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预训练过程,我们将概述NLP预训练技术是如何逐步发展到Bert模型的。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将自然地了解Bert的思路是如何逐渐形成的,Bert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继承了哪些成果,又有哪些创新之处,以及为什么它的性能如此出色。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展开这个故事,但重点仍然放在Bert模型上。 要理解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预训练过程,我们需要从图像领域的预训练说起。在深度学习兴起之后,图像或视频领域的预训练已经成为一种常见做法,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可以明显提升应用性能。 那么,图像领域的预训练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首先设计一个网络结构,通常是多层叠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然后我们使用一个训练数据集,比如训练集合A或者训练集合B,对这个网络进行初始训练。在A任务或B任务上,网络会学习到参数,并将它们存储以备后用。现在,假设我们面临第三个任务C,我们使用相同的网络结构,将底层参数初始化为A任务或B任务学习到的参数,然后使用C任务的训练数据来进一步训练网络。这个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冻结底层参数,不在C任务训练过程中进行更新,称为“Frozen”;另一种是允许底层参数在C任务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不断调整,称为“Fine-Tuning”。这种预训练方式在图像处理领域很流行。 为什么这种预训练思路可行呢?因为不同层级的CNN神经元学习到了不同类型的图像特征,底层神经元学到的是基础特征,而高层神经元学到的特征更与具体任务相关。预训练好的参数,特别是底层参数,具有通用性,因此可以用于不同任务,这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使用底层预训练参数来初始化新任务的网络参数的原因。而高层特征与任务关联较大,可以选择不使用,或者通过Fine-Tuning来调整参数以适应新任务。 通常,我们喜欢使用ImageNet来进行网络的预训练。这是因为ImageNet是一个包含大量事先标记好的训练数据的数据集,数据量庞大,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此外,ImageNet有1000个类别,类别丰富,与领域无关,因此具有很好的通用性,预训练后的参数可以应用于各种任务。 现在,您可能会问,如果图像领域的预训练如此有效,为什么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不采用类似的方法呢?实际上,NLP领域早在深度学习兴起之前就尝试过类似的预训练,但总体来说效果并不太好。您可能听说过Word Embedding,它诞生于2003年,是NLP领域早期的预训练技术之一。虽然Word Embedding在下游 任务中表现不错,但与图像领域的预训练相比,它的通用性较差。这是因为Word Embedding是基于离散的词汇表的,而图像领域的预训练是基于连续的像素空间的,连续性使得图像领域的预训练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在Word Embedding之后,有一些尝试将NLP预训练推向更深层次,比如Elsa AlexNet、Skip-Thoughts等。但是,这些方法在NLP领域并没有像ImageNet在图像领域那样大放异彩。原因之一是NLP任务更加复杂,与图像任务相比,更加依赖上下文,传统的方法无法很好地捕捉到这种上下文信息。此外,NLP领域的数据也不如ImageNet那么容易获取,而且标注成本高。这些因素都限制了NLP领域预训练的发展。 然而,事情开始发生改变,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词向量预训练方法的兴起。Word2Vec、GloVe等方法开始将NLP领域的预训练推向更深层次。这些方法通过联合训练来学习单词的嵌入表示,充分利用了大规模文本数据的信息,使得单词的表示更加丰富和通用。这为后续的NLP预训练打下了基础。 然而,真正引领NLP预训练革命的是Transformer模型。Transformer模型是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在NLP任务中取得了巨大成功。Transformer模型的一个重要创新是自注意力机制,它使得模型可以有效地处理不同位置的输入信息,并且能够捕捉长距离的依赖关系。这使得Transformer模型在NLP任务中能够超越之前的方法。 Transformer模型的出现引发了NLP预训练的浪潮。研究人员开始使用Transformer模型来进行NLP领域的预训练,将其应用于各种下游任务。这一系列工作为NLP预训练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Bert的诞生做好了铺垫。Transformer模型的通用性和性能使得它成为NLP预训练的理想候选,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Bert模型的诞生是NLP预训练领域的重大突破。Bert采用了Transformer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一些创新。最重要的是,Bert采用了双向的预训练方式,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考虑文本的上下文信息,而不仅仅是单向的。这一创新显著改善了Bert在各种NLP任务中的性能。 总结一下,NLP预训练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Word Embedding到Transformer,再到Bert的过程。Bert模型的诞生标志着NLP预训练技术的巅峰,它在各种NLP任务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这个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Bert如此成功,以及NLP预训练技术是如何不断演进的。希望这个解析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提出。

人工智能AI面试题-6.5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预训练技术发展史:从Word Emb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