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客观影评:《在糟糕的日子里》

2021-10-24 20:45 作者:Gats  | 我要投稿


《在糟糕的日子里》( I onde dager )

  因久耽于玩乐,电影也看得少了,今天终于下定决心恢复周末观影之夜的传统,便选了一部不那么常规的影片——来自挪威的惊悚喜剧片《在糟糕的日子里》。
  惊悚喜剧片不算是个常见的分类,来自北欧的挪威电影更是说不出此前到底有无看过,这也是我选择它的理由——培养习惯需要从好奇心开始。
  结果证明小众元素的叠加果然能带来惊喜,它固然离伟大两个字差了不少距离,但却是一部适合稍微带点脑子观看的,充斥着混乱与血浆的“炸鸡”片。是的,比起单纯无脑,只需享受的“爆米花”片,《在糟糕的日子里》层级要高上一些,是道热量爆炸,酥脆爽口的“炸鸡”。

干净利落,量大味美

 影片以一对夫妇互相计划着要在木屋度假时杀掉对方作为起始,却不料中途又同三个越狱的罪犯不期而遇……是的,仅仅是剧情梗概便能激发观影兴致的本片在故事情节上便已足够优秀。
   而在此之外,因北欧浓郁的政治正确氛围,无论是背景设置,人物特点,或是关键剧情点上,导演都安排了不少或是直白,或是暗讽的桥段进行调侃。从个体的养老福利,亲子关系,婚姻现状到范围更广的法西斯复辟,同性恋,环保问题,拜金主义,本片都毫不避讳地进行了近乎荒诞的戏谑。

  片子令我记忆深刻的有一处:在狱中禁欲许久,浑身纹满法西斯标志的纳粹崇拜者面对女主角时的动摇。在无比坚定的“信仰”里,他按耐不住对犹太人女主的胴体生出邪念,却又困于最纯粹的种族主义而踌躇不前,最终想出让女主脱去衣物,“自我解决”的折中法门。

  若是发散开来,抛去具体的现实限制,去探讨在信仰与欲望里如何抉择,这中间是否有明确的界限去折中,去妥协,已经是个足够千言万语的命题。

  但是,导演和编剧在设计情节时会想到如此深远的地步吗?或许会,或许不会,但我想他们最开始的出发点只有一个:这样足够好笑,足够辛辣。

  这便够了。

  这也是我以为本片高于“爆米花”却止步“炸鸡”的缘由,在用敏感议题抖包袱,制造笑点之后,观众难免会由此展开思考,去探索导演似有似无,并不明确的某种“深意”,并和现实世界互相映照,得出独有之感悟。

  可以吗?可以?必要吗?或许吧。高明吗?并不高明。

  我之所以会在前面提及本片需要“稍微”带一点脑子去看,而不是带上所有的脑子,道理便在这里。

另一个例子:对新能源车与环保政策的犀利粗口

   这样的取巧并非却无益处:既然有勇气得罪所有人,那么等同于所有人都没有被得罪。正因为对诸多元素一视同仁的嘲弄,倒使得部分利益相关者不方便指摘——因为大家不分彼此,或多或少都被骂了一两句。这也许正是幽默最源初的本质——取笑一切,也被一切取笑。

   而同盖·里奇导演如出一辙的插叙倒叙,镜头表现和黑色幽默再次加重了这种不分彼此的“冒犯”,因此这是一部很没有边界感电影。在毫无轻重的戏谑里,观众很容易因为某些炸裂的情节感到不快,譬如我自己。我并非包容一切的圣人,自然也会对几个情节颇有微词,由此拉低不少观感。

  加上影片前半部分重于喜剧,后半部分侧重惊悚导致的轻微割裂感,此种节奏上之不协多少让影片有些许扣分。

盖里奇导演的黑色幽默代表作:《两杆大烟枪》


  抛去这些不快,这还是一部充满惊喜与快感的,离经叛道的闹剧电影,我也仍旧会推荐大家在周末闲暇的时候放空思绪,去享受这样一部怪诞,血腥,离奇又好笑的惊悚喜剧片,在演员逼真的演技,真实的打斗与古怪的巧合外,你我或许也能在最终结局的哭笑不得里窥见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欧小国无意暴露出来的道德,思想与社会满是分裂的一隅。

  

不客观影评:《在糟糕的日子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