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我们看不到下一部这般“美好”的国产原创动画电影了

“这电影太负能量了,怎么能适合孩子看啊?”
“这电影讲的啥啊,剧情支离破碎的,看不懂。”
“花里胡哨的,搞的那些有的没的,不还是一部烂作?”
……
这是我在观看《深海》之前,网上的部分关于《深海》的影评
作为一个对国漫行业比较感兴趣的旁观者来说,听到这些声音不免有些伤心,因为有关这部电影的事实是摆在大家眼前的:
这是田晓鹏导演花费了数年时间才做好的新一部国漫电影,用着原创且唯美的技术,花费着大量资金,讲着一部原创却又真实的故事。
我尽力腾出时间,最后在一天晚上订了票去观看电影,订票的时候全场仅有我一个人,到现场的时候才三三两两有几个人坐在不同的位置上。

这是一部接近完美的电影,我可以瑕不掩瑜地这么说,哪怕是有些夸大的成分在这里。
看完电影的时候,以及在回家的路上,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还能再见到下一部《深海》吗?
恐怕……够呛。
市场上没有好的反馈,资本到现在还没开始回本,口碑也是参差不一,哪一位导演还会继续冒着这样风险与事实再创作这样的“冷门电影”?
所以想了想,我还是写点什么,算是尽我所能,为《深海》呐喊几句
哪怕无人问津


先简单过一下剧情:
少女参宿因一场意外误入深海世界,并来到深海大饭店,结识南河船长等一行人,在他们的陪伴下,开始了寻找“妈妈”的旅程。
其实剧情没法简单说,因为故事本身是现实与幻想之间的交融组合,单说幻想方面还是单薄,还是要联系情节。
深海世界里有很多的幻想事物:海精灵、丧气鬼、小海獭、深海大饭店,宛若一个瑰丽的梦境。但却就是这样的梦境,又同时充斥着太多的混沌与绚烂。
这也恰恰刚好诠释了我们的主角“参宿”的一个现实状态:一家人坐车,参宿无意逗一逗自己的弟弟,却被“父母”说不要带坏弟弟,却又和弟弟一同嘻戏。
全家人去邮轮游玩,并不是给参宿庆祝生日,而是为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上了幼儿园而庆祝,甚至生日这件小事也只有手机联通短信才能知道。
在邮轮上拍照,“一家三口”原本是做好准备马上就要拍,但又无意间与“参宿”相遇,便叫来和他们一同拍照,举着海獭人性立牌,只露出张脸。拍完后有叫她自己随便玩玩,别走散。
甚至是到了夜晚,是参宿一个人睡在一个房间,父母和弟弟一同睡在另一个房间。
为此……才有后续的“幻想故事”。
整篇故事讲的很流畅自然,并没有所谓的“谜语人”现象会感到疑惑。电影中的翻转和隐喻也并不突兀,导演没有为了炫技而将电影搞得花里胡哨,莫名其妙。

在电影的结尾和彩蛋有两处镜头,一个是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参宿,另一个是早已成人来到南河故乡的参宿。
所有人都在谈讨论参宿究竟是死是活,可在我看来,对于参宿来说,生死或许早已不重要了。
昏迷不醒时,耳边一直是“父母”的呼唤声,那是她曾经多么渴望的期许啊,但却是在这个时候才有。
是父母真正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关心不够吗?
还是他们不想让在“这个大好日子”里有满额的“晦气事”?
就算参宿醒后,她的“父母”还会和过往不同吗?
还是一如既往?
或许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世界,逃离自己无法承受的残酷现实,不失是一件好事。
……
但是醒后呢?
幻想的深海之下南河不断对她鼓足勇气,让她坚定着自己的想法去找“妈妈”,每次在参宿遇到危机的时候又会挺身而出,施展“魔法”,劈破斩浪。
现实的海浪之中,负伤的南河主动跳出船舱,带着救生圈去救一个“素不相识”、甚至有些“晦气”、影响他生意的陌生女孩。
“人生本就是一场冒险,有许多惊喜都在等着你,我可不想错过。以后我有了钱,我就去旅游,不想笑就不笑,想哭就大声的哭出来,也不用为别人活着。”
南河拼了性命将参宿从黑夜里拽了出来,让她重新再一次见到了光。
更或者说,正是因为南河,参宿才有了可以继续活下去的勇气,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
“人是往前看的,前面会有更好的风景。”
“谁不爱你都不要紧,自己都要爱自己。”
而影片中有一处最喜欢的话,也是最打动我的一句话:
“南河,我们还会再见面的,对吗?”
或许南河是没机会了,或许参宿也没有机会了,或许他们真的又再见面了。
但无论如何,至少参宿知道了,她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所以我才会说,对于参宿而言,“生死”已无重要,至少她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了,而不再是面对一道“唯一解”的死题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是真的没有绷住情绪,大男生一个人坐在影院里自顾自哭了出来。
因为我在参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参宿就是每一个懂事、缺爱、缺少安全感、独立、又时刻清醒的我们。
整部电影是参宿一直在寻找妈妈,想要找回一个给她带来安全感的“家”。
就像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着一个可以爱自己,可以无条件相信对方的人,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如果她想找你,她早就来找你了。”
南河愤怒又冷静地撕开了这美好的“谎言”。
毕竟,就算参宿成功找到了妈妈,那接下来呢?回归母亲的家,还是和父亲重合于好?
还是……
没有,这一切归根到底只是幻想,不可能会发生的。
那个不爱你的人始终不爱你,无论你多么努力,多么付出,最终只会给伤痕累累的自己换来更多的伤口。
参宿有南河这样带着光来拯救并治愈在黑夜的这样的人,而我们也同样希望自己自己拯救自己。
“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那么懂事。”

有些人评价《深海》负能量,不适合孩子看。
还有人说根本看不懂这部电影,没有感觉。
看不懂的朋友,那我恭喜你,或许你的生活还算是一帆风顺,祝你往后仍是如此,一切顺利。
至于不适合给小孩子看……我不这么认为。
世界的真实与灰暗,身边的不幸与凄惨,不是闭上眼睛就不存在的。面见所有不愉快依然释怀更让人感动,经历困苦孤独依然热爱更能让人成长。
影片开头的粒子世界也象征着参宿的内心,杂乱混沌无序,似乎没有出口,她一个孩子就裹在这样的世界,不知其所止,直到她遇到南河。导演很多设计都别有用意,影片中丧气鬼代表了我们阴暗不堪的情绪,不能战胜它的人将会被裹挟着窒息而死。
人的一生必然不会是顺遂的,幼时父母的保护也许让我们能够不受伤害,但外面不一定就是和煦春风,绿草花香,我们始终要见识到冷酷生硬的高墙世界,面对困境,我们不一定会遇到南河,但要有坚持下去一定会遇到南河的期望与信心,这才是我们与它们对抗的力量。
往更深处说,如果在观影后,参宿这一类孩子能够被更多的人理解、关心,我会相信他们会回馈出更多的爱。影视作品中本来要传递的更应是这种精神力量。
田晓鹏导演在西游故事成功之后,并未留在原地,而是选择自我突破,另辟蹊径,将学者这样一个现代题材,是很难让人想象到的,特别是抑郁症这种很小众却又很严重的话题。站在一个抑郁症女孩的角度去诠释她眼中的幻想与现实,我们能看到田导身为电影人的责任心,道理不用平铺直叙,却能让人处处反思。

都算是独自走过长夜,所以能明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但在《深海》之后,我有一瞬间感觉到,我们这种类似的群体,是有人能够理解的。
坚强的人,会从自己织就的幻梦中清醒过来。微灯一盏,足以照亮寒夜;火种一现,足以照亮前方。我醒之后,我会替你回去,看你一直念叨,久久未归的家乡。如你画中的满目金黄,有着那么明亮有温柔的阳光闪耀,还有风吹摇曳的麦浪。
日游小暖,虽有小安。或许,这便是“活”下去,也是我们要坚持下去的意义。
愿每颗“参宿”都能遇到自己的“南河”,就一同经历“荒诞又真实”的冒险。
天亮之后,笑容犹在。
希望你今后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

“参宿,别回头,勇敢向前吧。”
“南河,谢谢你,陪我走过这段路。”

这里是新人山风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和内容的话
还请三连+关注多多支持这个新人
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