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阴阳的滥用,源于无脑的对称(转发)

2021-07-16 22:46 作者:YYWorldEdit  | 我要投稿

滥用阴阳概念的特征是仅基于对称而混淆细节。

“太过是发了的兴奋的,亢奋等证状,此为阳性证;反之沉衰的,抑制的,这类的证候叫阴性证。”

亢奋与抑制,与阴阳其实没啥关系。莫如说这是对称,换词搞鬼而已。亢奋与抑制,几乎等于虚实概念,但又未必尽然。虚证不会亢奋?实证不会抑制?都不能严格对应虚实,换成阴阳,更是毫无意义。

又要联系寒热,这是误区。就有了阳证实证多热,阴证虚证多寒,以偏概全,不完全分类。直接导致寒虚热实,本身是偏见,不符合原著,有寒实结胸。既然有寒实,就不能概括为,阴证多寒。更不能把温法叫做补法,补阳。

这种结果的出现,就是把多重对称搞成两两对称。这就是所谓的“阴阳”滥用,本身不是阴阳的问题,而是概念滥用滥比附。虚实概念与阴阳没有明确对应关系,强行对应,必混乱。其实就是把对称概念,都定义为“阴阳”并随意替换的结果,本身是概念不清,以为对称就是阴阳,阴阳只是对称。

比如,“实证是阳证”啥意思?实证是表证?实证是热证?实证不能寒?不能是里证?阳在这里究竟何意?“虚证是阴证”,阴证是寒证?无热证?寒证无实证?阴证必须是里证?又可以是表证?“病入于阴法当下之”?明显需要重新定义阴阳。但是必然又定义不清。因为一维无法描述三维或更多维,把复杂细分弄成比平面二维还要降维的一维,注定了结局是自我打击。

其脏有寒当温之是虚证补虚?有热当下之是泻,虚实与寒热也不一一对应。 就是把寒热强行对应虚实 导致寒虚与“寒实”抵牾,A=非A终极大招,本身不成立。所以到底什么是阴阳?一切对称?这是偷换概念。结果是多元代数变二元,三维变成一维。

举个例子,四象圆圈图式,上下、左右、四季,可以出现三种阴阳划分,这就是阴阳理论。内涵外延 全都不是一回事,本身是搞鬼。最后因为都叫阴阳必然混为一谈A=非A,这还能继续,叫理论基础,可真是“超越了科学与玄学”。

其实就是表里寒热还要加虚实,转移为四季寒热温凉最后使用阴阳一统,坚持哲理,坚持谬误。先用阴阳解释下表里先后机制?为什么先温里或者先发表,阴阳理论有过解释吗?

发于阴,发于阳,如果是“阴阳为纲”意义,还是表里的寒邪表现?这是阴阳问题吗?寒邪在表里的处置问题,是所谓的阴阳纲领?既然是纲领,那么热邪为何又不在其中?还有虚证呢?变成“虚即是寒”了?所谓纲领只是误会。

既然是基础理论,为什么唐宋才想起来要改表里为阴阳?改了以后就证明是“纲领”,还是即便“发于阴发于阳”都被误解?表和里病,为什么是阳盛阴虚?实证也必须使用“虚”来描述?这类理论能够蒙混千年,也是神奇。

阴阳的滥用,意义等价于将阴阳定义为“对称”从而替换任何对称概念而不是说该对称概念本身与阴阳有什么本质对应关系,从而能形成相应的“集合”,反而是不同集合,如表里、虚实、寒热、缓急、先后、奇偶、左右、上下、有汗无汗,甚至01等等,都叫阴阳,仅仅代表“对称”但无其他特定意义,更不形成阴阳的“集合”,比如表、实、热、急、先、奇等等就划不到一个集合,但古人却往这方向努力。

既要把阴阳滥用于对称,又要把对称的对应结果,当成集合来用。这就是滥用阴阳理论的现象,本质是把阴阳定义为“对称”不含其它意义。一旦出现对称以外的东西,诸如01不能相互转换,无内部结构,但是阴阳又“可十可千万,无限可分”,比附立即崩溃,可见连对称都是奢侈的比附,没有任何的必然性联系,仅仅是因为“大家都有对称”,而没想过就连对称也有不同方向。

阴阳理论的现实意义是四时大顺的农业依据,另外是阴阳在哲学意义上的唯物辩证法,而不是滥用于对称,替代医学概念的万能套。留在哲学中多好?何苦自找没趣,祸害中医。

原文作者:忆忘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88176113

阴阳的滥用,源于无脑的对称(转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