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没有结局的恋爱是不值得谈的吗?--可塑性记忆观后感
在未来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有一类拥有感情的人形智能机器人:Giftia,Gifitia可以像真人一样陪伴人9年,达到使用期限后被公司回收,记忆人格全都会渐渐消失。男主司是公司回收部门的新人,与公司里的只剩一个月寿命的Giftia艾拉相爱,并在这最后一个月与她一起创造了最美好的回忆。
番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司告白后,艾拉一直闪躲不语,在确定自己对司的心意后,她为了防止对彼此造成伤害,她选择了于司分开。最后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与前辈的劝导下,对司说了这段话:“好我在被表白时,想着不能再创造更多的回忆了,因为最后我们注定是要分开的,回忆只会让离别更痛苦而已,而受伤的只会是留下来的司,无论如何为了司好,我应该从司身边离开,但我想象了一下,在将来,司想起我的时候会有怎么样的回忆呢,一定尽是冷漠,孤寂悲伤的我而已,恐怕一点美好的回忆都不会留下,这种事,我讨厌。我想要创造更多和司在一起的回忆,我希望司能够记住我曾经存在与此,直到最后一刻。”最后他们决定珍惜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月,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以前一个朋友问过我的问题,如果你们彼此相爱,但是十年后她注定会离开你,你是否会选择在一起。当然,这毕竟是一个思想实验或文艺里的创作桥段,看向现实,也有类似于我们在一起,但将来很有可能会分开,例如“上岸第一剑必斩意中人”“异地恋必分”“初恋必分”等等说辞,如果处于这类有极有可能分开的场景,在一开始你会选择和她在一起吗?
一定没有结局的恋爱
《初中生家庭教育》关于爱情是这样说的:“爱情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它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它需要相爱的双方以无私的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培育它,它是成熟男女做出的严肃选择,没有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以及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享受爱情的甜美的,恋爱是为婚姻做准备的,具有很强的结合目的。”从“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角度而言,从一开始就不为结局而去的恋爱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教材的恋爱观显然受到了中国传统重婚姻,重事业,轻恋爱的思想的影响,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说法是:爱情是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紧密的感情连接,它自然发展的产物是婚姻,良好的婚姻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在恋爱这件事上不能以婚姻为导向目的性过强。
那除去思维实验架空现实里的种种设定和文艺作品,什么情况下一定是从一开始,这段恋爱就注定没有结局呢?我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两个人从一开始就只是玩玩而已,不谋划未来,所以各位兄弟姐妹,一定要擦亮眼睛鉴渣啊。

可能没有结局的恋爱
这种情况更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我们要讨论一下这个“可能没有结局”是个什么说法。
首先第一点,像“上岸第一剑必斩意中人”,“异地必分”是大众经验之谈,统计规律,
并非铁律。就像你在重点学校就读,它985率211率有多少,都是统计规律,最后考完了,到你头上你读了哪就是哪,同理,在你和你对象之间,也还是存在分和不分相伴终老这两个选项的。
其次第二点,这些定律是共象,我们也要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
,比如上岸第一剑,两个人为什么不能上同一个岸呢?比如要异地,可以考虑是短期异地
,异地几年,还是一定要长期异地。总而言之方法总比问题多,重要的是积极面对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是算了不谈了或者分手吧。
等待所有一切都准备完全再去做并不是理性,而是保守与怯懦,是对理性的亵渎。我个
人认为以抽象的“可能分手”为借口而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

结局并非评判恋爱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分手于否是否是评判一段恋爱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呢?我个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刘擎教授在毕业最后一课“告别好学生心态”中提到:我们在看一个事情一个活动的目的时候不只是看那个终点,就像人最终是要死的,你不能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死。人类的活动至少有两种价值,一种是intrinsic value(内在价值),一种是功效意义,这两种有时可以区分,有时可以兼得,有时各有侧重。有些活动既有内在价值又有一个目的,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有人经常会说这个人耽误了我四年的青春,一个没有结果的爱情。爱情最大的结果不就是爱过和被爱过吗?但是爱情确实不只有价值,还有功用价值,爱情经常与性,婚姻和生育嵌入关联在一起,但是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这四者都是可以分开的,所以我们可以看爱情本身的内在价值。
复旦社会学教授沈奕斐曾经访谈中说到:我认为爱情是有成功与失败的,因为我觉得如果你经历一场爱情,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只有对自己和他人的不满,充满了抱怨,这就是爱情的失败。如果你经历了一场爱情,但是你从中学到了爱的真谛,更了解自己,知道怎么调整自己,这就是爱情的成功。爱情的失败与成功不是在于分手或不分手,而是在看结束的时候,你在里面获得了什么。

世事无常,珍惜眼前人
可塑性记忆里艾拉有一个月的最后时间,明确的倒计时令彼此倍加珍惜最后的时光。但是试想,人生又何尝不是无形的倒计时,郑渊洁曾经在小说里提出,人的寿命应该以倒数计算,出生是100岁,过一年是99岁,这样才会让人倍感时间珍贵。
唉,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谁有知道前路究竟有多少变故与险阻。无论最终是否能走下去,请珍惜眼前的那个她吧,过去已成序章,未来还是个谜题,只有今天是个礼物。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最后,送各位可塑性记忆里的一句话:“愿你有一天能与重要的人重逢。”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