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红外常见问题
1、做吡啶红外测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吡啶红外可以准确分辨B、L酸的占比,是一种定性、半定量的表征手段。通过结合3-TPD和吡啶红外,可全面准确分析酸量、酸强度和酸类型分布。尽管吡啶红外是半定量分析,我们依然提供定量数据,但请不要过于依赖定量数据,这是由红外本身的定量特性决定的。特别是深色样品,由于透过率低,酸量通常远低于实际值。
2、吡啶红外除了说明B酸、L酸的相对含量歪还可以说明那些问题?
吡啶红外作为一种通用的酸性质表征技术,可有效甄别催化剂的B酸与L酸以及他们的相对含量,但无法精准做定量,只能做参考;NH3-TPD可以表征酸以及精准定量,另外,如果要精准的研究催化剂的B酸、L酸的种类及含量,或者酸碱度等性质,吡啶红外就做不到了,需要配合其他的碱性探针,做更深入的研究。
3、B酸和L酸的峰面积是积分的吗?
B酸和L酸都有标准峰位的,B酸是1540,L酸是1450;计算峰面积的范围跟基线平齐。
4、预处理温度会影响酸和L酸比例吗?
不会,预处理只是除水,我们尝试过不同于处理温度,结果几乎一样。
5、吡啶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
利用在1640-1440cm-1范围光谱上的差异,可以区别物理吸附、L酸位点化学吸附和B酸位点化学吸附的吡啶。其中:
吡啶分子面内环变形振动吸收峰是1580cm-1和1572cm-1;
B酸位点化学吸附吡啶的特征吸收峰是1540cm-1;
吡啶分子骨架上的CH变形振动吸收峰是1482cm-1和1439cm-1;
L酸位点化学吸附吡啶的特征吸收峰是1450cm-1。
在一般的表征结果陈述中,分别以1540cm-1和1450cm-1指认催化剂表面的B酸位点和L酸位点。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