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漫游与幸福人生指北

今晚听了「津津有味」讲秦昊减肥法的那一期,说得实在太犀利。
「有的人,生怕自己没法快点见到太爷太奶,嫌自己没能给医疗事业添砖加瓦,一边想“这方法太夸张了吧!”一边想“他可以,我应该也可以吧”,义无反顾地把自己这条命主动往那边儿送。」
是的,说的就是众多眼花缭乱的减肥法。不外乎就是用不同的名字来包装同样的节食减肥原理,这些减肥法大多使用一些歪曲概念的洋文名称,比如“哥本哈根饮食”;或者过于简化细节的做法概括,比如“一日一餐”;有些还利用词语的正面形象,让人联想到完美体型,比如“女团减肥法”。但它们的本质都只是限制饮食的热量摄入而已。这些名称让方法显得新颖与有效,让人觉得只要依照做就能轻易达到减肥目的。
然而,健康减肥需要均衡膳食与适量运动,以及可以坚持一辈子。
记得我上一次 100 斤以下的体重还是大二升大三的夏天,是通过少吃晚饭的方式达成的。我爸当时可能觉得我体重下去了、颜值恢复了,还扎着个马尾小辫,十分符合他心目中的理想女儿形象,留下了两张我剥虾时的珍贵影像。
后来那个秋天我去了日本,一个碳水配碳水,便当产业发达,炸物盛行,走三步一个便利店,超市还经常上新季节限定的美味零食的国度,我还一个人住,那年的日剧还都特别下饭。所以还是稳步恢复到了从前的体重,甚至怀疑明治的牛奶喝太多,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痘痘危机。
再上上次 100 斤以下就是初三了。初一的时候,我听着碧昂丝,憧憬地看着她小麦色的充满力量感的大腿和手臂,却不知道这不符合此地的主流美学。后面的几十年,人们都希望我会保持这个九十出头的体重。高中的某节体育课上,在教室称体重的数字被某个相熟的男同学报出来起绰号,当时真应该抡起 58 公斤重量级的拳头揍他一顿啊。
与脂肪相处是每一个小胖子的终身课题。有一本书的名字是「Fat Is a Feminist Issue」,即身体形象与女性主义息息相关。但因为是英文的所以并没有意志看,豆瓣上也只有两个短评苍天呐。或许看了之后会误以为自己悟了,从而按照老样子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麻木地继续扒两口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就此放弃思考身体意象问题。我们需要在积极务实的基础上,审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采取符合自身情况的健康生活方式。既不因为社会观念而自卑,也不懒散随意。保持意志力与行动力,与自己的身体达成和解,活出一个更自信、更舒适的生命。与脂肪相处需要智慧和勇气,也需要爱自己的决心。这是持续而温和的过程。
生活化减肥或许是比较符合营养师理念的一种途径,在健康和自我接纳间找到平衡。但是也不怪一开始相信节食、绝食减肥法的人,因为东亚小孩就是在这样的骗局中逐渐走入社会的。考上大学就好了;考上研就好了;考上公务员就好了;结婚就好了;有小孩就好了;孩子上学去就轻松了;孩子上大学就好了;孩子结婚就好了;孩子的孩子上学就轻松了。当我们真正达成那些节点后,却常常发现生活中依然存在不满足和烦恼。原本期待的幸福感没有到来,甚至会有空虚无力的迷茫。我们永远在延迟满足直到死去,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还是没有上岸。
在那之下是把人生一分为二的意识,如果我先努努力冲刺一下,后面是不是就轻松了呢?但是那个节点其实永远不会到来,这一切一劳永逸的幻象和挣扎只发生在你的头脑中。在其他人看来,你只是很苦地过完了你平淡的一生。而苦难总是流向能吃苦的人,觉得吃亏是福的人一辈子一定能吃很多亏。(所以拜托不要)
放弃对那些节点的执念,停止定义那些节点就代表幸福。要学会接纳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找到自己的节奏,从点滴小事中获取平静与快乐。即使没有达成社会定义的成功,也可以过有意义的人生。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幸福方式,而不应被主流定义所束缚,也不应仅仅依赖外在节点来获得心灵满足。要打破节点带来的幸福幻觉,生活才会更自由宽广。
尽管知道自己从春天以来体重稳如泰山,但还是一顿节食都做不到。最近爱上游泳,虽然需要付出一些时间和经济成本,但人能找到一个能坚持甚至微微上瘾的运动项目已经很不容易了。有时候游完并不很饿,想着万一不吃可能明天就能掉秤了吧,但还是和室友在外美餐一顿,享受和划手蹬腿同等的、入口的实在的幸福,它与运动带来的快感同样真实可贵。(点名表扬延平路八品脱惠灵顿双人餐的松露奶油南瓜汤,太好喝噜)。随后默念「多吃多动,少吃少动」。
或许因为多年稳定的 intj 人格最近转变成了 intp,苯人变得没有那么紧绷、更加随和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运动+饮食也瘦不下来,去医院查出了多囊+胰岛素抵抗。这让我不再纠结每吃一点就要强迫性运动的不健康状态,而是告诉自己是身体情况的原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在妈妈istj,爸爸 isfj 的双 sj 型家庭中,可能很难天马行空地把这些胡思乱想的抽象概念拿出来讨论,他们更关心我今天吃得好吗、健康吗?
也许这样的互补很有必要,因为在之后的人生中,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吃得健康吗?睡得好吗?适当快乐地活动了吗?这是自我关怀的初级和基础,从肠道影响大脑这个角度来看,甚至是终极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