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帮助来访者聚焦内在||《心理治疗中的人际过程》阅读笔记4

2023-09-12 17:52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现实中,我们很难改变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只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喜恶和边界。来访者减少对他人问题行为的关注转而开始探索自己在问题中的角色,改变则更容易发生。当来访者在与他人互动的情境中改变了自己的回应,与他人的互动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即便对方继续给出令人失望的回应。聚焦于内在着重改变来访者自己的回应方式,将对话从日常生活的表面议题转换到来访者内在的核心冲突。它能让来访者获得更大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减轻其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聚焦内在时,咨询师主要的任务是(1)拓宽来访者的注意力,让其不仅放在他人身上,也放在自己身上;(2)帮助来访者发展自我关怀的态度,探索其内在工作模型。若咨询师能帮助来访者理解他人的问题行为,或更灵活的思考他人的潜在意图,来访者也可能会受益。

(一)切入点

1.关键议题

来访者核心冲突的切入点常常出现在以下内容中:

(1)正在谈论的话题让人痛苦、恐惧、悲伤或羞耻;

(2)与成长过程或家庭事件相关的话题,如在成长过程中目睹了父母长期的冲突,照顾者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3)内在冲突或矛盾,如“我想改变,但一直都没办法开始”。

(4)反复出现、给来访者带来冲突的人际模式。

咨询师可以从这些细节出发探索对来访者而言更具重要意义的生活模式。

2.追踪焦虑

对来访者而言,触碰到关键内容可能就会引发焦虑,旧有关系模式在咨访关系中重演也可能引发焦虑,如:

(1)咨询师肯定来访者的改变,可能会让他想起父母对自己肯定后所给予的高期望,他担心之后也要一直保持这么好的表现;

(2)来访者对咨询师给的支持感到焦虑,因为以前每次自己得到支持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附加条件的。来访者的焦虑可能表现为紧张地笑、咬指甲、结巴、拉扯头发、说不出话。

当咨询师识别到来访者的焦虑时,可以以一种开放的态度让来访者聚焦在体验上,探索为何这个话题会让来访者感到威胁,如“好像现在有些东西让你觉得不太舒服,你觉得那可能是什么?”“在讲这件事时,你会感受到有威胁么?”寻找到焦虑的扳机事件,并创造新的体验,能够让来访者突破旧有模式。

 

(二)切入前先共情

咨询师在探索之前要先进行肯定和共情,不能使用任何会让来访者感到“被责备”的语言。如果咨询师一开始没有肯定来访者的经验,就很可能会重返来访者有问题的关系模式。因此,咨询师需要肯定来访者知觉到的主观经验,“与来访者在其所在的地方相遇”,即使这些担忧和抱怨可能是过度反应或有扭曲的认知模式(这些从来访者的角度看都会真实的)。随后再聚焦在来访者面对他人问题时的想法、感受和回应。如:

(1)“你遭受这样的对待,真的很痛苦。当你在经受这样的事情时,你一般会怎么回应,会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2)“当他怎么做时,你感觉怎么样,内心会想到什么呢?”

(3)“当……时,对你来说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四)为来访者赋能

如果咨询师反复地指导咨询过程,给来访者建议或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这种完全指导的方式则可能重演来访者的“无助”、“无能”体验,让来访者再次依赖他人(咨询师)。此时咨访关系就像是师生关系。这种被动参与的过程会让来访者很难再现实中运用咨询师提供的有用策略(动力不足、效能不足)。相反,咨询师完全没有指导,则会让来访者独自面对自己的冲突。因此,为来访者赋能要求咨询师既能够忍受不确定性,又能够和来访者共享对咨询的控制。

咨询师如果能支持来访者的生活目标,帮助来访者探索什么于他们而言是重要的,来访者便会受到鼓励,并获得更多的主动权。来访者自我效能的增强可以让其发展出更强的行动力。这种赋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一开始选择想要谈论的话题时让来访者决定话题与进展,如“你想从哪里开始?”。如果来访者不知道,没准备好,还可以等待来访者:“没关系,我们先坐一会儿,你可以深呼吸一下,让自己平静一下/和自己联结一下,然后试着想一下你希望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改变。现在你能想到什么呢?”

(2)咨询过程中,自我卷入式评述或通过聚焦此时此刻将来访者从抽象地讨论和别人的“那时那地”拉回到“此时此地”,如“你刚才跟我说话时有种轻蔑,好像说我根本不懂,这是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么?”“和我说这点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我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让你有了这种感觉?”

(3)以共情+好奇的方式让来访者拿回问题探索的主动权。如果来访者向咨询师寻求关于某事的解释,咨询师可以先共情肯定再将问题转回去,如“这对你来说肯定是很重要的吧,这么重要的话,我们都需要更认真地对待。那么,对你来说这件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咨询师可以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再邀请来访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如“……(咨询师的解释),当我提出这种可能性时,你想到了什么?”

(三)阻力

1.来自咨询师

咨询师如果没有听到来访者谈及的重要情感或关系的信息或是不知道如何回应,很可能就会进入“朋友角色”,试图安抚来访者的恐惧和担忧,远离或回避来访者表达的或暗示的恐惧、痛苦、脆弱及困扰。很多新手咨询师会以为当来访者的问题显示得很清晰时便需要“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此时真正需要的是同来访者建立一种合作探索、澄清核心困扰及其意义的关系。

一些咨询师可能想要取悦来访者(不想让来访者体验到糟糕的感觉)并维持来访者对自己的认同,就只强调来访者的优势和成功让其感觉更好。这会让咨询停留在表面,无法准确共情。对来访者而言,他们可能更需要咨询师和他们建立一种联结,希望咨询师能够努力理解所说内容中那些重要且困难的部分。(咨询师的阻力通过督导来处理)

2.来自来访者

有一部分来访者回避聚焦内在,持续讨论别人的问题,因为:

(1)他们现在还难以做到聚焦内在;

(2)在其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被鼓励聚焦于自身,这些感受是自己不能理解或解决的;

(3)聚焦在他人身上可以避免来自别人的责备或批评。

大多时候,来访者抗拒聚焦内在,最重要的原因是基于以往经验的预期或误解,认为他人不想听他们的经历或他人会以令人不舒服的方式回应。

此时,咨询师最好的回应是以一种非责备的、好奇的方式探索他们不愿转向自己内在的原因。如若来访者还是无法对此做回应,咨询师可以允许来访者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自我披露或面对问题,如“由你来把握分享的节奏,你决定分享什么和分享多少。你感觉如何?”咨询师也可以进行自我卷入的评述,如“我觉得我们之间好像有堵墙,我挺希望你觉得在这里是安全的,这样可以让我们一起探索让你感到担心或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

 

来源:《心理治疗中的人际过程》(第七版)

Edward Teyber, Faith Holmes Teyber

董娅婷,李晓纯,姚梦丽

 


帮助来访者聚焦内在||《心理治疗中的人际过程》阅读笔记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