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经典心理学读物《蝴蝶效应》中有一段话:
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发生在他们那些不以为意的言行举止之中,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基调。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说,教育孩子太难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奏效,可是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知识。
有困难,那么就一定有解决的方法,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跟随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 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 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所以,当榜样以身作则的时候,产生的震撼是巨大且持久的。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对于所有的小孩子来说,他们的榜样就是父母,父母做什么,他们就会认为那是对的,是应该做的。
如果父母一天天的游手好闲,抱着个手机盯半天,那么,即使父母把看书的好处说破了天,孩子们也不会去做的。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少点责骂,多点包容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孩子发错了,打一顿就好了,但是到了现在,这种行为是属于家暴,家长也知道不适合再用。
可是,孩子犯错的时候,虽然不打了,但是责骂却不曾少过,用很多父母的话来说,就是骂几句又不会掉块肉,打不得,骂几句还不行了?
可是,有时候,这些批评就好像一把利刃穿过孩子的肉体,直直地刺向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看过这么一句话:“你责骂,甚至暴打你的孩子,他不会选择放弃爱你,但是他会选择放弃爱自己。”
用来形容责骂对孩子的影响,再贴切不过了。
那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有人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 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没有谁不会犯错,更不用说那么小的孩子,如果只是一味地责骂,那么父母就在孩子心中树立了一个错误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加深远。
所以,批评时不要谩骂,多点宽容。
三、学会赞美
有时孩子表现得很好时,不要只是单纯说一句很好。
家长们对孩子的赞美要具体一些,指出细节,说出孩子具体哪里做得好,或者比上次表现好。
比如:“你今天有主动跟保安叔叔说早上好,很有礼貌哦!”
不过有时候的赞美也要注意方式,不要造成让孩子有了错误的期待。
现在有些家长还会用物质来奖励孩子,让孩子把赞美的重点放在了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自己良好的行为。
家长们应该让孩子自己感受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因此,会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家长们无法全都掌握,但是记得平常树立起好榜样,犯错时多点宽容,表现好时多点赞美,用爱去教育孩子,那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