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的南沙】荒岛龙腾——龙穴的百年巨变

龙穴岛位于珠江出海口处西岸,东南部濒临伶仃洋,既具有河口属性又有海洋属性。百年前,龙穴岛仍是一座无人定居的荒岛,历经近一百年的发展,陆地面积扩大数十倍,常住人口增长近百倍。

沧海桑田 伶仃小岛变通途
古代,龙穴岛基岩小山受到海浪侵蚀的影响,成为古伶仃洋中的一个小岛,其陆上面积远不及如今。后期珠江口海平面趋于稳定,珠江三角洲开始淤积,海岸线又逐渐南移,龙穴岛的面积亦逐渐扩大。
17世纪前后,珠江三角洲南部前缘推进到南沙丘陵和五桂山一线,大海湾越来越小,伶仃洋河口湾初步成型,以龙穴山为中心,周围包含盐渍沼泽海涂,龙穴岛基本定型。最迟在明代中期,龙穴地区有渔民、疍民在岛上临时居住。龙穴岛作为海上伶仃孤岛,渔民、外国商船、海盗都在这一带活动。清嘉庆十四年 (1809),横行于珠江口的红旗帮“海盗”首领张保仔抢掠南沙九王庙村等地,就是从龙穴岛海域冲进来的。“贼潜境内,扰掠乡民,吾乡惶惧。”相传张保仔撤退后,所抢掠来的宝藏就藏在龙穴岛,至今龙穴岛还留下“张保仔洞”等“海盗”活动的遗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珠江华侨农场和围垦公司对龙穴地区进行大规模围垦,大幅扩大了龙穴地区的陆地面积。农场对居民进行有序管理,组织居民进行技术和知识学习,提升劳动者的生产力水平。经过多年的围垦,龙穴岛、鸡抱沙、较杯洲、孖沙等几个岛屿连成一片成为龙穴街道辖区。龙穴岛原是只有2平方千米的岛屿,山丘占大部分,土地资源非常之少。但百年之间沧海变桑田,当前龙穴街道所辖陆域面积已达49.8 平方千米。



风起云涌 蜃气楼台现龙穴
相传,龙穴岛因为有龙出没,所以得名“龙穴”。伴随着“龙”出现的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海市蜃楼。成书于宋嘉定、宝庆年间(1208一1227) 由王象之编撰的一本地总志《奥地纪胜》卷八十九就提到:“龙穴洲,在东莞县南大海中,有龙出没其间,故名。春波澄霁,蜃气结为楼观、城堞、人物、车马之状,耆旧见之。”

龙穴岛以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现象而著名,自宋代起,就有许多关于龙穴岛海市蜃楼的记录。到了明代,龙穴岛海市蜃楼现象分别以“靖康海市”和“龙穴楼台”之名列入“东莞八景”和“新安 (今宝安) 八景”,并有“靖康海市亡人趁”的描述。每年逢年初三到年初五,东莞人众云集虎门的靖康盐场,等待观看龙穴岛的海市蜃楼景观。在春雨如烟,水汽如雾之际,海面上就会出现琼台楼阁,闹市街巷人来人往的景象。

明代东莞诗人欧阳瑄曾以龙穴岛海市蜃楼之景色写下《龙穴春涛》一诗,“沧波万古流不息,春来怒触波心石。雾雨阴笼蜃气楼,月星光射鲛人室。桃花浪暖涛天高,常闻穴底蛟龙号。舟人鼓柁倏然过,喧豗飞雪逋轻舠。”海市蜃楼现象,跃于纸上。清代提到龙穴岛海市蜃楼现象比较多,如康熙《东莞县志》记载:“龙穴洲,在城南海中,《旧志》: 有龙出没其中,春波澄霁,蜃气结为楼观,城市人物、车盖往来之状,人常见之。”
清人李调元 (1734一1802) 所著《南越笔记》卷十记载:“海市多见靖康场,当晦,夜光忽生,水面尽赤。有无数灯火往来,螺女鲛人之属,喧喧笑语。闻卖珠、鬻锦、数钱、量米麦声,至晓方止。则海市也。或曰海上有珊瑚之市,在虎头门西。盖即海市。或曰,其地故有沉洲,每月出,辄有鬼物就海中为市,所谓沉洲夜市也。”
在历代有关海市蜃楼的描述中,多数只有影像的描述,在海市蜃楼出现的同时还能听到各种声音,则是龙穴岛海市蜃楼现象的特色。雍正《东莞县志》还提到龙穴岛海市蜃楼与山东半岛的不同,“靖康海市见于夜,青州 (今山东半岛) 见于昼。”
民国时期,陈伯陶等纂修的《东莞县志》中接受近代科学关于海市是一种光折射作用的自然现象(“格物”)的解释,预见到珠江口沙淤日浅的情况,推测海市蜃楼现象或将会随着自然地理条件的改变而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大规模围垦等导致环境的改变,海市蜃楼现象极少出现,但尚未绝迹。根据当地居民回忆,他们的父辈刚到龙穴时,有时还能听到“海市”,但是已经看不到“蜃楼”了。
好船出龙穴 并轨南沙大发展
21世纪初期,随着“南沙大开发”时代的到来,龙穴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龙穴岛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和地理位置成为南沙开发区工业发展新区域。2006年,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建成开工。短短十年,龙穴岛东北部就从一片滩涂建设成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华南最大的造船基地,成为中国造船工业建设之最。中船龙穴造船基地的建成,不仅填补龙穴地区没有大型工业的空白,翻开龙穴地区大工业历史的第一页,为产业延伸和集聚提供良好条件。

龙穴造船工业稳步发展,造船基地的建设规模和生产能力越来越大,造船企业和设备越来越多,不断创造新的造船纪录。在数量上不断突破的同时,龙穴造船工业还向海洋工程船、极地勘察船、半潜船、极地模块运输船等高端船舶制造业领域进军,重质量、重品牌,重自主产权,精益求精,以建造特种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为特色,着力打造世界级海工船舶制造基地。
2008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在龙穴设立广州南沙保税港区,这是全国设立的第九个保税区,规划面积7.06平方千米,包括港区作业区、物流作业区、出口加工作业区、公共查验区、江海联运作业区五个功能区域。

广州港南沙港区建成投产并迅速发展成为华南名列前茅的大港口,带动珠江口西岸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龙穴的商贸服务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南沙正式成区时,龙穴南沙港区进出口贸易额为27.8亿美元。2011年龙穴街道成立时,龙穴南沙港区进出口贸易额为50.3亿美元。2015年底,龙穴南沙港区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7.1亿美元,十年间贸易额翻了近三番。

龙穴街道如今不仅是南沙区海洋高端工程装备制造集聚区和现代海洋服务集聚区,而且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港区块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南沙的发展,龙穴街道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龙穴街道志》、《南沙年鉴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