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孟婆“三七”吗?- 行知堂

说道孟婆在以往的影视剧之中,总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在无尽的岁月之中她总是一个人,站在奈何桥上,一碗孟婆汤把生魂抹去记忆。不过在今年的热播网络电影之中,孟婆不再是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妇人,而是一个可爱甜美的少女。这个孟婆她名叫三七,一个简单而又微苦的名字。不过,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不是孟婆,而是三七,一种娇贵的中药。

三七也叫金不换,我们平时也叫田七。三七为五加科植物的根茎,由于止血定痛作用神效,故有“止血金不换之称”。三七入药较晚,距今400余年,《本草纲目》、《彝医杂病方》、《贤博方》均有记载。 ?《贤博方》叙述:“广西东兰、那地、南丹三州蛮硐中山谷之间,生一种金枪药,名三七,状似土白术,味甘如参而厚,草本生者,谁重伤流血处量疮附之。一二宿即痂脱如故,又可治疗吐血诸病。”三七的传说我国用三七最早,也是三七的故乡。传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 ?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草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 ?乡亲为表示感谢,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开来。饮片三七的制作三七栽种3~7年后于夏末、初秋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下须根、支根及茎基,主根习称“三七头子”,晒至半干时,反复搓揉或放入转筒中滚动,然后晒干或烘干,称为“毛货”。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或将三七放入麻袋中用干松毛、棕毛、粗糠或谷壳抛光,使外表皮光洁而色泽油润即为成品。按个头大小分为13个等级。剪下的芦头为“剪口”,粗支根为“筋条”,细小支根及须根为“绒根”。三七以个大,体重,铜皮铁骨者为最佳。三七一等货是20头,即500克的货物里三七个数在20头以内。依次就是40头,60头,80头,120头等质量下降。三七主产于云南,广西。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续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三七的功效及用法三七性甘、微苦,温。归肝、胃、心、大肠经。三七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吐血,咳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跌扑损伤,胸痹心痛,脘胁久痛,癥瘕积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痈肿痛。三七内服煎汤3~9克,研末1~3克,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三七为妊娠慎用药,所以孕妇慎服。

由于三七功用甚多,现在有很多人购买三七粉服用,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谨慎使用,一定要找专业的大夫来辨证论治,看看你的体质适不适合服用。行知堂精选道地三七,精心炮制。为利于患者煎煮与服用,我们将三七打碎,或将三七粉分成3g装供患者服用。我们不从药厂直接进购三七粉,因为很难区分质量的好坏,我们做的安心,患者购买也放心。三七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字简单而不庸俗,品性微苦而不寒凉,难怪电影主人公也被命名三七,谱写一段凄美的佳话,大概就是因为三七的这种特性吧!编辑:行知堂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