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三十章 刘义宣的造反梦
第一个敢于和刘骏叫板的人,是荆州刺史刘义宣以及江州刺史臧质。
臧质是个祖安人,之前在盱眙城下给拓跋焘一坛屎的行为就足见其本色。同时,臧质自以为才能出众,应当是这个时代最叱咤风云的人物。所以,他总是想找个机会扬名立万。
平地一声惊雷,刘劭干掉了自己的父亲。臧质本来想要抓住时代的机遇,拥立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为帝。刘义宣性格软弱,臧质计划的是在讨伐刘劭成功后,便将刘义宣废黜,自己当皇帝。
臧质连忙赶到江陵(荆州治所),向刘义宣行人臣之礼,表示要拥立刘义宣称帝。刘义宣受此大礼,自然受宠若惊,问他这是干什么。臧质回答说:“国家处于战乱,本就要这样才能使天下安定。”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刘骏与沈庆之起兵的速度比刘义宣还要快。一山尚且不容二虎,刘义宣、刘骏也不是一公一母,所以刘义宣只好向手速较快的刘骏表示服从。臧质见自己的计谋落空,便只好假意随着刘骏讨伐刘劭。
等到刘劭被平定之后,论功行赏下来,刘义宣和臧质的功劳自然排在第一。这样一来,他们便更加骄横放纵,在地方独断专行,凡是所要求的东西,皇帝无不给予。
刘义宣字444年任荆州刺史开始,在此地任职已超过十年。荆州财富兵力在刘宋境内都是首屈一指。刘义宣的胆子也大到了凡是皇帝的命令与自己的意愿不和,就拒不执行的程度,俨然成为了地方上的割据势力。
臧质则更为离谱。他从建康赴任江州刺史,前后船只一千多艘,连起来规模超过百里。到任之后,臧质以为皇帝还是个小孩子,因此凡是江州境内的杀罚大事或是庆贺奖赏的活动,臧质从来都不向朝廷禀报。他还擅自挪用湓口,钩圻等地的粮草,用来扩充自己的军备。
而被他认定为小皇帝的刘骏,此时已经快三十岁了。……
刘骏傻吗?不傻。他才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臧质在地方坐大。因此他屡次追问臧质挪用公款的去向。臧质自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两方因为这事就结下了梁子。
可没想到,最后让臧质反叛的,竟是刘骏自己。
说到底,还是刘骏自己生活作风不好。刘骏虽然在为政上有一定的作为,但是在私生活的方面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十分好色,凡是听说王公大臣家中有姿色的女子,都会被刘骏召进宫中,之后发生的事情就不必明说了。而这次,刘骏把刘义宣的几个女儿召进宫中,挨个奸淫了一遍。刘义宣十分生气,但迫于皇帝的权威,又不敢声张。
臧质巧妙地抓住了刘义宣的心理,派人给刘义宣送去了一封密信,信中说道:
“立下不世之功勋,带有震主之威名,自古以来能保全的有几人?如今世上的希望都寄托在您身上,如果不再起兵,恐怕功劳会被他人捷足先登。如果命令徐遗宝、鲁爽带着西北的精兵前来相助,臧质我带着江州的战舰东下作为前驱,那么您就可以得到天下的一半了。您以八州的兵力,从江陵缓缓东进,那么即使是韩信与白起再生,也不能挽救建康的局面了。”
“况且少主失德,恶名为道路所闻。沈庆之、柳元景这样的将领,都是我的故交,他们怎么会为刘骏尽心尽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臧质愿意亲自作前锋为您扫清道路。如果此时不行动,恐怕以后要后悔莫及了!”
书信送到刘义宣那里,刘义宣心有所动,只是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但刘义宣的心腹咨议参军蔡超、司马竺超民都养要追求富贵,想凭着臧质起兵的机会来一飞冲天。所以蔡、竺二人都极力劝刘义宣加入臧质女儿的身份也劝刘义宣起兵,刘义宣这才同意。
恰在此时,臧质之子黄门侍郎臧敦也经过了江陵,他再向刘义宣浇了一把油,让刘义宣彻底定了反心。自此之后,刘义宣积极在荆州练兵筹粮,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就造反。
前面臧质的信中提到了鲁爽与徐遗宝两个人。当时鲁爽任豫州刺史,徐遗宝任兖州刺史,这两个人刘义宣与他们都是老相识了。刘义宣深知,他们也是会造反的。所以,他们就派试着去鲁爽和徐遗宝对接,说明在今年的秋季起兵。
可是事情坏就坏在了鲁爽的身上。当使者到了鲁爽那边的时候,鲁爽喝的酩酊大醉。使者说“今年秋天起兵”,鲁爽在大醉之中理解为“要即日起兵”。所以,等到酒醒了之后,鲁爽马上召集兵马,在豫州治所寿阳起兵,时间是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正月。
鲁爽让他的部众戴上黄色的标志,在大营中设好了皇帝的服饰、法坛,准备迎接刘义宣来登基,改此年为建平元年。鲁爽还怀疑自己的部下韦楚穆、杨元驹、庾腾之对自己存有二心,于是将他们全部杀掉了。兖州刺史徐遗宝听闻鲁爽起兵,也积极响应,引兵攻向彭城。
鲁爽举兵的消息传到了江陵,刘义宣立马傻了:这个鲁爽是在干什么事情?!说好了今年秋天才起兵,你怎么马上就造反了啊!刘义宣只好宣布造反,荆州也开始反对朝廷。
史书上称刘义宣此时是“狼狈举兵”。
四人之中,只剩下臧质没有反了,臧质也找了一个借口,杀掉了前来收捕鲁爽之弟鲁弘的皇帝特使,占据江州起兵造反。
既然是造反,自然会有一套正经的理由。刘义宣与臧质发表檄文,声称皇帝的身边充斥着奸邪小人,与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所以他们要行清君侧之事。刘义宣还特地宣称:有一份天书从天而降,下面写着,丞相刘义宣今年进位为天子;车骑将军臧质如今补位丞相;平西将军朱修之如今补位为车骑将军。
属于是为自己的造反找到理论依据了。
刘义宣给鲁爽封了个征北将军的官职,又想召集司州刺史鲁秀起兵。鲁秀没有表态,只是默默哀叹:“我的兄弟误了我自己啊,居然和那痴人(指刘义宣)共同造反,今年恐怕是要遭大祸了!”
刘义宣见再也拉不拢更多的人,索性就直接反了。此时刘义宣占据有荆、江、兖、豫四州的兵力,实力实在是不容小觑,刘义宣军队声势浩大,大有一举拿下刘骏的气势。
刘骏当时就被吓傻了,他命令人在皇宫中收拾好东西,派人迎接刘义宣登上帝位。关键时刻,竟陵王刘诞打醒了他,他指着皇位道:“皇上为何要将此位白白送予他人?!”
是啊,自己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就再也没有下来的道理。自己不当皇帝,终将死路一条。

刘骏终于清醒了过来,他开始组织反击。二月十二日,他命令领军将军柳元景为抚军将军;二十四日,又任命左卫将军王玄谟为豫州刺史(没错,他还在)。柳元景带着王玄谟等诸将领讨伐刘义宣。柳元景行动迅速,占据了梁山要塞,在两岸建立起了偃月阵,以逸待劳,迎接刘义宣的到来。
然而,此时刘义宣仍然在磨磨蹭蹭。二月二十六日,刘义宣加自己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直到三月才称帝,向各州郡发出檄文,让他们协助自己出兵。然而令刘义宣不爽的是,雍州刺史朱修之表面上答应出兵,实际上却向刘骏表示效忠。益州刺史刘秀之更加绝情绝义,他将刘义宣的来使斩杀,还派中兵参军韦崧带着一万余人前去攻打江陵,意在背后夹击刘义宣。
所以,知道三月十一日,刘义宣才带着十余万人的队伍离开了江陵。他向朱修之发出了最后的通牒,命令他带一万人以上的队伍跟进,朱修之直接拒绝。刘义宣就分兵一万,派鲁秀去报复朱修之。
身在梁山的王玄谟听闻鲁秀不来,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到:“鲁秀不来打,那么臧质小儿就不足为惧了!”
还没开战敌人就说出了这样的话,不知这对刘义宣是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同时,刘义宣的北面也出现了问题:徐遗宝被冀州刺史垣护之所击败,徐遗宝无奈之下投奔鲁爽的军队,这更让还没有打仗的刘义宣军队更加担心,自己的这个主公是否会成功。
无论如何,叛军还是一路推进到了寻阳。刘义宣命令臧质为前锋,与鲁爽一同沿江而下,进攻历阳。不久之后,臧质推进到了梁山一带,在两岸整装列兵,与官军相持。
四月,官军对臧质军发动了反攻。先是殿中将军沈灵赐率一百来艘船只在南陵击败叛军,斩杀叛军将领徐庆安,再是戊守历阳的左军将军薛安都,龙骧将军宗越与鲁爽前锋杨胡兴交战,也是再度取胜,斩杀杨胡兴。
接连的两场失利让刘义宣与鲁爽压力很大。鲁爽不得不停止了前进,停兵在大岘,留鲁瑜驻守小岘,打算站稳脚跟,与朝廷军队作长期地对抗。可是官军却持续追击,这一次是领军将军沈庆之渡过了长江,指挥各路大军讨伐鲁爽。
鲁爽见自己的军粮不多了,就觉得不宜与官军马上交战。他下令全军向后退却,而自己留在军队的后阵做断后。沈庆之抓住战机,派遣薛安都率轻骑兵追击鲁爽,并且下令:千万不可以让鲁爽跑掉。
四月二十日,薛安都在小岘追到了鲁爽,鲁爽只好率军出战。可是鲁爽爱喝酒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在出战之前狂饮了几大碗酒,之后才慢慢地骑马出战。
曾记得在一百二十年前,有一个叫刘曜的君主在喝酒之后出战,结果自己身死国灭,鲁爽也不外乎这样的结局。薛安都见鲁爽出战,就立马精神抖擞,再以他那万夫不挡之勇与鲁爽斗将。鲁爽在缠斗了几个回合之后一个不留神,被薛安都打落马下。
叛军见头领落马生死未卜,纷纷溃散四处逃跑。在乱军之中,鲁爽的头颅被薛安都麾下将领范双割下,作为自己的战利品邀功请赏。鲁瑜为部下所杀,头颅送往官军军中,徐遗宝逃到东海郡边上,被当地人抓住杀了头,送往官军大营之中。
官军首战告捷。
刘义宣此时还停留在鹊头,与臧质商讨下一步的有关事宜。忽然有人呈上来一个匣子,刘义宣打开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是鲁爽的头颅。在匣子旁边还附有一封书信,是沈庆之所书:
“我受皇帝之命在此就任,不料鲁爽在我的辖区之内发动了叛乱,我就带兵前去讨伐。目前我已经将他打败,头颅也一并收敛在匣子当中。既然你们感情很深,所以我就将他送来了,希望你们好好看看。
语言不是很激烈,但是杀伤性极大。鲁爽出身将门世家,身经百战,有着“万人敌”的称号。如今他却忽然就这么提前被杀了,这让刘义宣和臧质的心中不免都感到了恐惧。
在沈庆之告捷的同时,柳元景与王玄谟已经全员到达了梁山、姑孰一带。全军都到齐了,为什么部乘胜出击呢?原因是,刘骏那时真的很穷,所以他要以最小的代价来平叛。
因此,刘骏让刘义恭给刘义宣写了一封信。他以兄长的身份告诫刘义宣说:“之前殷仲堪向桓玄借兵,但是桓玄反手就干掉了殷仲堪。王恭信任刘牢之,但是同样也被刘牢之干掉。臧质从小就没有好的品行,这一点弟弟你是最清楚不过的了!现在你用荆楚的军力,却最终 只为了满足臧质的私欲。如果他的计谋成功了,恐怕弟弟你要被臧质所害啊!”
很明显,刘义宣没有看出来这是一封离间他与臧质的信,他开始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臧质,对他渐渐产生了猜忌。
五月初八,刘义宣到达了芜湖,臧质向刘义宣献上了自己的计策:“现今可带一万人进攻南州,则梁山就会被截断后援,此时再用一万人牵制这梁山,那么王玄谟一定不敢轻举妄动。届时我带着水军直取石头城,此乃上上之策。”
如果他真的这样做,至少还会有很大的胜算。刘义宣刚刚想要采用这个计策,这时刘湛之对刘义宣说:“臧质自己要求做前锋,但他的意图很难预料,可能不止于此。不如用全部的精兵进攻梁山,攻破之后再长驱直入,这才是万全的计策。”刘义宣不禁就想起了刘义恭对自己说的那番话,他改变了主意,下令全军出击,攻破梁山之后就是胜利。
叛军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此时官军方面,将领胡子反守卫着梁山西边的阵地。正好此时西南风很急,臧质派将领尹周之急攻梁山西城。胡子反此时正面渡过长江到东城领受王玄谟的命令,听闻尹周之来攻西城,便急忙返回救援。
尹周之对西城的官军进攻猛烈,胡子反与偏将刘季之殊死奋战,才暂时抵挡住了叛军的进攻。刘季之与胡子反连忙向王玄谟求救,王玄谟却置之不理,任凭西城收到围攻。情急之下,大司马参军崔勋之与积弩将军垣询之前往救援。
可不幸的是,崔、垣二人到了西城之后,西城已经被叛军攻陷。援军进退两难,被已立住阵脚的叛军给包围,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崔,垣二人都以身殉国,只有胡子反带几十个人逃了回来。
王玄谟心中也急了起来,他让垣护之向柳元景告急,说:“西城已被叛军攻陷,东城只剩下一万余人,敌人的数量是我们的好几倍。所以我请求退回姑孰,希望你能及时接应,等休整之后在商议反攻的事情!”
柳元景坚决否决:“叛军力量正盛,你戊守梁山前线,不可以先退,我会及时支援你的!”垣护之此时也说:“叛军称南州有三万余人,而将军你仅仅只有十分之一的部队而已,如果亲自前往救援,那么我军的虚实就暴露出来了。你不如分兵支援,以壮王玄谟声威。”
柳元景同意了。他留下虚弱的士兵守城,全部的兵力奔赴东梁山来协助王玄谟。一时间,梁山上扬起了许多官兵的旗帜,让人看来好像有几万兵一样。大家也因为建康的援兵全到达了梁山,心中踏实了起来。
臧质得胜之后,紫气请求继续进攻东城。可是刘义宣手下的诂议参军颜乐之对刘义宣极力劝阻道:“臧质如果攻克了东城,那么大功就要全归他了,你应当派遣自己的将领参战。”毫无疑问,刘义宣又起了疑心,他总是觉得臧质有功高震主的嫌疑。所以他就让刘湛之分兵与臧质共同出兵,明为配合,实为牵制。
五月十八日,刘义宣在梁山驻军,臧质与刘湛之共同进攻东城。王玄谟也豁出去了,指挥手下的将士共同死战。两军攻防数十回合,渐渐进入胶着之中,难以决出胜负。
关键时刻,还是薛安都站了出来,他带领这骑兵冲入了叛军的东南方阵地,一下子打乱了叛军的进攻节奏。
在这之后,刘湛之很不幸地被薛安都斩杀,官军这才对叛军发起了反攻。刘季之与宗越率主力攻击臧质的西北阵地,经过一番苦战之后,终于击破了臧质的主力。
臧质大败。他连忙指挥军队后退,结果发现自己居然后退不得——垣护之在长江中放起了一把大火,将前来接应的船只少的一干二净,同时火蔓延到了岸上,把叛军的大营也烧的一干二净。
这下臧质也不管身后的军队了,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一条船只逃走。幸运的是,他在烟火弥漫的江边上找到了一艘船。他乘着船到了对岸,想要找刘义宣商议对策,可是他却发现:
——刘义宣已经跑了!
刘义宣在官军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只好仓皇乘船逃出了西梁山,向江陵驶去,此时他的身边只有一百来条小船了。
臧质不知如何应对,也向西逃走。一路上他的士兵或逃或散,好不容易逃到了寻阳,他把寻阳的官宅都焚毁,然后把自己的士兵交给了宠臣何文敬,自己继续向西逃跑。
何文敬逃到了西阳,西阳太守鲁方平给何文敬写信说:“皇帝的诏书之说要追捕首恶,其余的人概不追究,你还在这里挣扎干什么呢?”何文敬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令士兵们各自解散,他自己逃之夭夭。
臧质听闻何文敬反手把自己给卖了,大呼无耻。但他只能继续逃。好不容易一路辗转到了武昌郡。臧质本以为到这里就会安全了,因为自己的妹夫羊冲是武昌郡太守,他也许能接济自己一把。可是刚走到城外,就听说这城已经易主了,羊冲被郡丞胡庇之干掉了,而胡庇之是绝对不会让自己活下来的。
臧质大呼不妙,只能继续逃。
一路逃到了南湖。六月初三,臧质饿了,于是在水中摘取莲子吃。正吃到一半,手下人大呼:“追兵来了!追兵来了!赶快躲起来啊!”
臧质“扑通”一声跳下了水。他用荷叶盖住头,让身体沉入水中,让鼻子露出水面之上呼气。但估计是臧质的身材比较大,区区几片荷叶挡不住他那庞大的身躯,结果被前来搜捕的小队长郑俱儿给看到了。郑俱儿一箭射中了臧质的鼻子,臧质在剧痛之下向旁边游去。郑俱儿跳下水,向臧质狂砍二十多刀,将臧质砍的血肉模糊,这才割下他的头颅回去复命请赏。
臧质死,其子孙也被一并处斩。
刘义宣自从在梁山逃走之后,一路逃到了江夏,他听说巴陵有朝廷的军队,所以又掉头转向江陵。一路上人也都跑完了,原先的几千人只剩下了十多人。船也没得走了,只能在小路上走。刘义宣实在走的脚疼,向局面要了一辆露天的车坐坐,还沿路乞讨,活脱脱的要饿死的样子。
好不容易到了江陵外城,刘义宣派人通知城内的竺超民前来迎接。竺超民给他准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
等到休息下来的时候,刘义宣手下翟灵宝对刘义宣说道:“如今城中还有一万多军队,应该去慰劳一下士兵们。”至于说什么他都想好了——臧质违背正确的命令,以致失败。现再整顿装备、训练士兵,重新制定复兴计划。从前汉高祖经过百次失败,终成大业……云云。
可是到了士兵面前,刘义宣却背错了“课文”,把“汉高祖经过百次失败”说成了“项羽经历了百次失败”,其他的错误更是不计其数。台下听着的人先是大笑,说完之后就一哄而散了。
竺超民与鲁秀还想收拾残兵,重新决战。但刘义宣彻底灰了心,每天躲在屋子里不出来。手下人见刘义宣斗志全无,纷纷卷起钱财走人,一时间江陵大乱,人马互相践踏,死了不少人。
刘义宣想要向北逃向襄阳,可是刚出城门自己就受了惊吓,一下子从马上摔下来。竺超民给他马他也不骑了,只是呆在地上不懂,过了好一会儿才决定回到江陵。
刘义宣袁标随鲁秀出逃,结果鲁秀的士兵散去,他回到江陵城里,城头的士兵用箭去射鲁秀,鲁秀掉进水中一下子淹死了。刘义宣找不到鲁秀,只好回到了空的官舍。此时官军已杀入城中,竺超民反手将刘义宣卖了,将他送进了大牢之中。
刘义宣还在没头没脑地苦叹:“臧质这老家伙害我啊!”
六月二十四日,刘骏听闻刘义宣进了监狱,给新上任的荆州刺史朱修之写信,让他逼刘义宣自杀。信还没送达,六月二十五日,朱修之先一步进入了江陵城,杀了刘义宣和他的十六个儿子,同党竺超民、蔡超、颜乐之一并被处死。
江南终于平定,刘骏彻底坐稳了位置。
可哪知,正当刘骏要开展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候,又有人跳出来反对他了。我夸张一点儿说,刘骏执政的十一年中,皇族的叛乱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