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是三国第一战略家?请看诸葛亮《隆中对》和鲁肃《榻上策》比较

2022-01-06 18:24 作者:燕赵节度使  | 我要投稿

谁是三国第一战略家?请看诸葛亮《隆中对》和鲁肃《榻上策》的比较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割据称雄。

各方势力为了自保或者扩大势力,纷纷广纳人才为自己所用。

而这些人才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分君之忧”,为主公献计献策,流血牺牲。


在三国的纷乱年代,有许多人能看穿当时混乱的局势,准确的把握历史的脉络和走向,从而提出大战略,让己方势力占尽先机,退可以划地自保,进可以平定天下。

在三国众多谋士的战略之中,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广为人知,但其实东吴的鲁肃《榻上策》也很有名。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老好人,唯唯诺诺,老实善良,被诸葛亮玩弄于掌骨之间,被单刀赴会的关羽吓得浑身哆嗦。


但这其实都是艺术描写额,并非真正的历史。历史上真正的鲁肃反而非常勇武。

比如单刀赴会的是鲁肃,而不是关羽。在与关羽见面时,鲁肃怒斥刘备毫无信义,关羽被骂道无言以对。

《吴书》曰: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

可见鲁肃并非一个文弱书生,反而是一个武人,不仅自己练武,还有自己的私兵。在当时的乱世之中,这是自保的方法。


当时中原混战不休,鲁肃预感到此地不可就留,

他居住的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属于袁术的辖地,但他发现袁术不是明君,于是率领族人南迁居巢去投奔好友周瑜。

袁术派人追赶,鲁肃让族中的精壮男子张弓搭箭逼退追兵,顺利到达了居巢。


在周瑜的引荐下,孙策孙权兄弟十分欣赏鲁肃。

200年,孙权与鲁肃相见,交谈非常愉悦,将榻床合起来二人对饮。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

榻,是古代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鲁肃认为汉朝已经倾颓,根本不值得再去复兴,孙权要做的就是立足江东,建立稳固的地盘,然后关注天下大势。孙权势力的头号敌人就是位于长江中游的刘表势力。消灭刘表的江夏太守黄祖,占领整个长江中下游,然后就可以称帝了,然后在西征巴蜀,北伐中原,建立汉高祖的功业。

这时孙权怂了,说自己只想着辅佐汉室,根本没想过要建国称帝。

但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迫使孙权执行鲁肃的战略。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本来江东孙家与刘表就是世仇,孙权老爹孙坚就是在攻打江夏时被黄祖的士卒所杀,后来还是一个受过孙策恩惠的人,冒着危险向黄祖要回孙策尸体,交给孙策的。

虽然孙家一直攻打黄祖所守卫的江夏,但并未完全攻克。江夏成了刘表抵御江东孙家扩张的前沿阵地。


刘表死后,荆州混乱,二子不和,军队各为其主,而刘备又蠢蠢欲动,想要占据荆州。鲁肃趁机又向孙权建言,要么联合刘备,共同抵御曹操,要么趁荆州内部不和直接派兵攻打,占领整个荆州。

《榻上策》的主要思想,就是立足江东,再图荆州,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二分天下,然后西征巴蜀,北伐中原,成就皇图霸业。

与《隆中对》相比,《榻上策》的执行条件要好得多,毕竟孙家在江东经营多年,有稳固的地盘,精锐的军队,这是争夺天下的本钱。

从执行情况来看,《榻上策》实现了一半,即立足江东,占领荆州。当然,荆州也只是占领了大半,北部的南郡被曹操所占。

鲁肃没有预料到枭雄刘备是那么牛逼,只占领了三分之一的荆州,居然得荆望蜀,又能打败曹操,占领汉中,鼎足三分,成就一番霸业。

所以说啊,计划赶不上比变化,但大的行动纲领还是要有的,然后根据局势变化进行及时修正,适应形势。

刘备崛起后,鲁肃就敏锐地感觉到占领整个荆州不现实了,所以采用了“联刘制操”的方针,确保江东的安全。

史家裴松之评说:“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皆〔鲁〕肃之本谋。”

可惜,他的这种方针被继任者吕蒙破坏了。



吕蒙白衣渡江,破坏孙刘联盟,擒杀关羽,夺取了三分之二的荆州。也算是实现了鲁肃的原定计划吧。

但此举风险极大,招致刘备的疯狂报复,即夷陵之战,险之又险。如果不是刘备出了昏招八百里联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在当时,孙权只能向曹丕称臣,卑辞厚礼,希望曹魏不要攻打江东,外交上困窘到了极点,可是说局势相当危险。


周瑜的野心更大,赤壁之战后曾想占领荆州沿江郡县之后,逆流而上,攻伐巴蜀,这也算是对鲁肃《榻上策》的执行吧。

不过周瑜死得早,该计划并未实现。

总的来说,《榻上策》执行的情况还算是可以,大概完成了一半。


相反,《隆中对》则要差很多,甚至是失败的。

诸葛亮的隆中对则在207年-208年提出,比榻上策晚了7、8年。


由是先主遂诣亮,……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当时的刘备其实地盘基本上没有,只是为刘表守新野而已,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起点被孙权低太多了。

而诸葛亮作为荆州士族外围人,挤不进荆州上流社会,也只能投靠刘备这种流浪破落户了。

《隆中对》就好像两个屌丝,在街边摊一边撸串一边谈论如何把公司做到纳斯达克上市……


刘备遇到了好时候,就是刘表病死,而曹操恰好来进攻。刘备支持刘琦,不久刘琦又病死,荆州士人这才归附刘备。

赤壁之战后,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了荆州,其中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南郡被曹操占领。刘备只占领了南部几个郡,算是有了立足之地。后来刘备又攻打巴蜀,占领了益州。

到了这里,似乎可以执行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但其实这一条简直是YY!

因为诸葛亮完全没有考虑到江东的存在!

你“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那么请问江东如何应对?

我认为应该联合江东一同出兵,荆州关羽出兵宛、洛,而请江东北伐江淮,令曹操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即刘备出兵秦川。

而事实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江东这个隐患,所以导致这一路战略失败。

如果鲁肃在还好说些,毕竟鲁肃一直强调孙刘两家联盟,以大局为重,但鲁肃病死,换上了一个仇视刘备势力的吕蒙、陆逊。

诸葛亮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把江东当空气。

所以导致关羽在北伐襄樊节节胜利之时,江东突然发难,偷袭荆州,导致关羽大败。




而另一条“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更是搞笑。

从益州攻打秦川,也就是后来诸葛亮北伐出祁山,诸葛亮五次北伐,没有一次成功的,每次都是灰溜溜的回来。可见这条也不具备可行性。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老百姓凭什么迎接你们?你们哪位啊?

当然刘备的军事能力比诸葛亮高太多了,如果让刘备来指挥,所不定真能打到长安。


正因为诸葛亮没有考虑到江东的存在,已经关羽从荆州北伐后,江东会作何反应,以至于功败垂成,荆州攻略失败。这是《隆中对》的重大缺陷。

而益州攻略呢,诸葛亮亲自率兵北伐五出祁山,结果战果有限,自己也累死在战场。

所以说《隆中对》的执行是完全失败的。


写道末尾,赋诗一首:

世人皆知《隆中对》,青史蒙尘《榻上策》。

三分天下功诸葛,谁知鲁肃画山河。


 

相关阅读:

“老赖”刘备的悲惨下场,兄弟被杀,荆州尽失,兵败身死

刘备为什么背叛曹操?英雄间的基情你不懂

性格即命运:孙坚孙策的鲁莽轻率导致英年早逝,功业成梦

蜀汉的汉中攻略:魏延王平防守反击大获全胜,姜维的战略失误亡国

“兴复汉室”的刘备刘皇叔,为何少有名士追随?

历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计”的人,并非诸葛亮!

三国英雄说羊祜: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三国英雄说邓艾:盖世奇功,灭蜀不还

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国力决定成败?诸葛亮劳而无功和邓艾的盖世奇功

谁是三国第一战略家?请看诸葛亮《隆中对》和鲁肃《榻上策》比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